治疗白癜风费用高吗 http://pf.39.net/bdfyy/bdfzj/161221/5127588.html

经方研究室学术沙龙活动(九)

年医师节系列活动

——张立山教授讲《少阳与痰饮病》

作为年医师节系列活动之一,7月7日下午我们举办第9次经方学术沙龙活动,由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张立山教授为我们作第8次经方讲座。此次张教授讲课主题是《少阳与痰饮病》。以下是本次讲课的部分笔记,供大家参考:

古人有“善治痰者治百病”、“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教材《中医内科学》上焦篇肺系疾病后紧接着就是痰饮病,“痰饮病”独立为篇,也说明痰饮病的重要性,临床中痰饮病也是常见病,尤其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痰饮病属太阴病,痰饮病的治疗大法在太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讲“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但实际临证时痰饮病合并少阳病的比例特别高。在个人统计的应用小青龙汤病案例中,合并小柴胡汤者例,比例高达69.9%。本次主要讨论少阳与痰饮病。

一、少阳与痰饮关系

1、三焦属少阳,从脏腑经络解,三焦为手少阳,三焦又是中医藏象学说中六腑之一,它是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括胸腔、腹腔。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胡希恕胡老的六经八纲伤寒体系认为:半表半里少阳病为胸腹腔隙,此腔隙从其位置和特点来看与三焦相似。可以说,不同伤寒体系所说的半表半里都包含了三焦。

2、三焦生理,三焦在半表半里位,是人体的气道、水道,向外合腠理,使气、水宣通,并与诸多孔窍相连。故三焦中气与水可以外散于孔窍。

3、三焦病理,“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外邪入于三焦,三焦作为气道、水道之道路不畅。气道不通,气郁则化热,上蒸清窍,口苦、咽干、目眩则作。水道不通,水郁则停为痰饮水湿。

4、少阳病之主方小柴胡汤本具有化痰饮之能。其中半夏辛温,能和胃降逆止呕,半夏与黄芩相配,辛开苦降,开痞散结,半夏与柴胡配伍升降相因,半夏与生姜相合为小半夏汤,温化痰饮。因此小柴胡汤本具有化痰利饮,通利三焦之功。故有“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吉益东洞医案:一男子十四岁,通身浮肿,心胸烦满,小便不利,脚亦濡弱,众医无效。诊之胸胁苦满,心下痞硬,四肢微热,作小柴胡汤使饮之。尽三服,小便快利,肿胀随减,未满十服,痊愈。

另,小柴胡汤方后注,《伤寒论》小柴胡汤方后注中“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若咳者,去人参、生姜、大枣,加五味子、干姜”此二种加减法显然都针对水饮而设。

二、少阳痰饮特点

1、以呕吐为多见,四大症之一“心烦喜呕”,其呕必有在里的水饮因素,小柴胡汤中含有小半夏汤可以佐证。“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舌上白苔亦可认为水湿之象。

2、多见孔窍病变。水饮之邪从三焦向上借孔窍而出,比如喷嚏、流涕、流泪、咽痒、耳痒、眼痒、耳堵、耳部流水等。

台北马光亚先生认为过敏性鼻炎以肝热而气逆者多,治以逍遥散加黄芩、白芷、桔梗、陈皮、半夏。就是柴胡剂加味。

3、停留少阳部位。少阳部位为两胁、膜原、孔窍。水饮停在两胁,如悬饮病。水饮停在膜原,有邪伏膜原、湿遏热伏之达原饮、柴胡达原饮证。

4、水饮停留孔窍,饮停少阳半表半里,需从孔窍而出,或借道而出,其不得出者则成伏饮,成为久咳、哮喘之宿根。《金匮要略》“膈上病痰,满喘咳唾,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伏饮藏于膈膜少阳之位,目泣自出,从孔窍而出。

三、少阳与他经合病之痰饮探讨

1、少阳在半表里,与里位的太阴合病

少阳与太阴合病,易兼夹痰饮,临床常见柴朴汤证、小青龙合小柴胡汤证、射干麻黄汤合小柴胡汤证、柴胡二陈汤证、柴苓汤证、柴平煎证、小柴胡合吴茱萸汤证、奔豚汤证等。

2、少阳在半表里,与里位的阳明合病

少阳与阳明合病,易见痰热与湿热。临床见柴芩温胆汤证、柴胡陷胸汤证、柴胡三仁汤证、柴胡苇茎汤证、蒿芩清胆汤证、甘露消毒丹证、柴胡猪苓汤证等。

3、少阳与表位阴证少阴病合病,如小柴胡汤合麻黄附子细辛证。

4、少阳病与湿热证。叶天士论述湿热证治疗提出其有类伤寒之少阳病,后世医家认为伤寒之少阳病侧重足少阳胆,而叶氏所论侧重手少阳三焦。不论如何,临床治疗湿热证常见口苦咽干之少阳兼证。

5、他经痰饮病温化后,邪气易从少阳转出

如临床见太阴证小青龙汤证或射干麻黄汤证治疗后痰饮渐去,可出现咽干咽痛口苦之少阳证,少阴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应用之后易常出现咽干痒之少阳证。

四、少阳痰饮临证意义

1、饮温化同时,注意疏利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但治疗痰饮单纯温化恐不周全,要注意疏利,就是治水道的同时要注意气道的治疗,临证时常合用四逆散,如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四逆散合五苓散等。如范中林案:四逆散加桔梗、茯苓治疗淋证小便不利。

2、顽固水饮,莫忘少阳

久咳顽症,常有寒饮伏于少阳,可用六味小柴胡汤,即小柴胡汤方后加减法,“若咳者,去人参、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

3、治疗水饮,在温化之后易从阳化热,出现少阳郁热表现,口苦咽干等,因此在水饮证温化同时可考虑合入小柴胡汤,未病先防,先安未受邪之地。比如在应用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时均未及明显少阳病症,而合用小柴胡汤,获效均较好。

附部分病案:

1、感冒后咳嗽案

女,68岁,咳嗽2月余,始发于感冒后,阵发作咳,咽痒,痰多色白质稀,咽中异物感,口干苦。舌暗红苔薄腻,脉沉弦。处方:小青龙加石膏汤、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合方加桔梗。

2、老年发热案

老年男性,发热一周,屡服退热药,汗出热降而复起,午后为重,体温最高38.7度,有汗,口苦,小便黄,大便不爽,不思饮食,舌胖红苔白厚腻,脉濡滑。处方:柴胡达原饮。柴胡24黄芩10厚朴10草果6甘草6炒枳壳10荷梗10青皮10桔梗10焦槟郎10清半夏15。

3、过敏性鼻炎案

女,70岁,过敏性鼻炎4年余,喷嚏、流清涕,流泪,喷嚏咳嗽时浑身疼痛,背痛明显,身冷,哆嗦,缩成一团,耳堵,耳痒,遇风作咳、闻异味作咳。舌胖暗苔薄,脉寸关滑。辨证为外邪里饮证,太阳太阴少阳合病,小青龙合小柴胡汤。炙麻黄6桂枝10白芍10干姜6五味子15细辛3清半夏15炙甘草6柴胡12黄芩10葶苈子15蝉衣6。

4、哮喘案

女,32岁,晚间气喘,喉中哮鸣,有痰难出,咽中异物感,发作时耳痛,颈痛,胸背及腋下痒,无皮疹,舌胖尖红苔薄,脉细滑。处方:射干麻黄合小柴胡汤。射干10炙麻黄6紫菀15款冬花10清半夏15五味子15细辛3生姜15大枣10柴胡12黄芩10。

5、呕吐涎沫案

住院部老妪,外感发热后呕恶不欲食,频发呕吐,坐于床上,手捧一塑料盆,时时作呕而无物,面色无华,声低懒言,呕吐少许涎沫,自觉涎沫极凉,口干微苦,头晕目眩,心烦,时欲以手捶床,舌胖淡苔薄,脉沉细弦。以小柴胡汤合吴茱萸汤,一付后大效。

6、慢性咳嗽案

女,74岁,咳嗽40余年,多于冬季发作,阵发作咳,无痰,口干口渴,咽痒咽干,大便不成形,小便不利,眠差。舌胖暗红苔薄,脉细滑。处方:小柴胡汤合猪苓汤。柴胡10黄芩10天花粉12炙甘草6猪苓12茯苓12滑石15泽泻10阿胶珠10薄荷10钩藤12。

7、咳嗽变异性哮喘案

女,34岁,咳嗽10月余,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刻下:咳嗽,晨起痰黄,量不多,鼻塞,晨起流黄涕,咽痛,气短胸闷,小便不利,小便终末时尿道疼痛,大便正常。舌暗尖红苔薄黄腻,脉寸关细弦。处方:柴胡三仁汤。柴胡12黄芩10清半夏15炙麻黄6杏仁10炒薏仁15炙甘草6厚朴10白豆蔻5通草6竹叶10块滑石15桔梗10。

8、麻附辛合小柴胡汤案

女,32岁,咳嗽半年余,冬季肺炎经抗感染治疗后一直咳嗽,冬季喷嚏流涕,喉中哮鸣,考虑过敏性鼻炎,予顺尔宁有效,后行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予舒利迭吸入,喘咳止。刻下:无咳嗽,无喘息,夜间3-5点喷嚏流涕,鼻塞,大便易干,月经正常。舌胖暗苔中薄腻,脉沉细滑。处方:麻附辛合小柴胡汤。炙麻黄6炮附片6细辛3柴胡12黄芩10炙甘草6辛夷6。

答疑与讨论:

1、痰饮水湿在实际临床中如何区分?

2、“有是证用是方”与“先安未受邪之地”的关系?

临床带教:

女,83岁,冠心病,高血压。症状:左侧胸前、左侧背部发作性疼痛,伴有胸闷憋气感,发作无明显规律,但夜间多发,与体力活动、情绪等关系不明确。体瘦,面色青黄,平时寒热不调,怕冷也怕热,口干口苦,左耳堵,耳鸣,纳差,消化不好,大便不成形,夜眠差,多梦,血压高时会有头麻、舌麻、颈项紧张感。舌质淡红,苔薄微腻,脉沉弦。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葛根、生石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yfyl/10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