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医院网站 http://health.zgny.com.cn/b/b1/12913.html

艾叶

温经散寒

漏血安胎

心痛即安

艾叶,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名称:艾叶

拼音:AIYE

别名:艾叶、艾蒿、家艾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炮制方法:

1、艾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2、艾叶炭:取净艾叶,置锅内,用中火炒至外表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略炒,取出晾透。

3、醋艾叶:取净艾叶,加米醋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艾叶kg,用米醋15kg。成品为焦黑色不规则的碎片,可见细条状叶柄,具醋香气。

4、醋艾叶炭:取醋艾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炒干,取出凉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或捣敷;或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功能主治: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注意事项:本品药性温燥,阴虚血热者慎用。有小毒,不可过量服用。

临床应用:

1、治妇女崩漏、妊娠下血,配阿胶、当归、地黄等温经散寒,养血止血,如《金匮要略》胶艾汤;若冲任虚损,崩漏不止,可加炮姜、血余炭、陈棕炭等加强温经止血之功;若兼气虚不摄,还可加黄芪、党参、白术等以益气摄血;若肾虚胎动不安,则可加菟丝子、桑寄生、续断等以养血益肾安胎。

2、治中阳亏虚,统摄无权之吐血、衄血,《千金要方》用熟艾叶单味煎服,《金匮要略》柏叶汤则配干姜、柏叶同用,温中助阳兼止血;而属血热妄行之吐衄咯血,应以鲜艾叶配凉血止血之鲜生地、鲜荷叶、鲜柏叶同用,既能同奏止血之功,又能防止寒凉留瘀之弊,如《杨氏家藏方》四味丸。

3、治冲任虚寒,小腹冷痛,月经不调,日久不孕者,配香附、吴茱萸、当归、肉桂等,散寒止痛,养血调经,如《直指方》艾附暖宫丸;寒甚者还可与附子、干姜同用。

4、治产后感寒腹痛或老人脐腹冷痛,可用熟艾叶入布袋兜于脐部。

鉴别用药:

1、生艾叶、醋艾叶、艾叶炭:生艾叶芳香,可以入血,辛温可以散寒,善于理气血散风寒湿邪,多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皮肤湿疹瘙痒。醋艾叶温而不燥,并能增强逐寒止痛作用,多用于虚寒之证。炭药辛散之性大减,温经止血之力增强,多用于虚寒性出血证。

2、艾叶与苎麻根:二药均能止血安胎,用于出血、胎动不安。但苎麻根能清热凉血,用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紫癜属于热性出血者。艾叶长于温经止血,故虚寒性出血多用,尤以妇科崩漏下血者多用。此外,苎麻根还能清热利尿,解毒敛疮,适用于湿热下注,小便淋漓涩痛及痈肿疮毒,或毒蛇咬伤等。艾叶还能散寒止痛,多用于中下焦虚寒之证。

药材性状

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2、《本草求真》:专入肝脾。兼入肾。

3、《本草从新》: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

END

点击下方蓝字,了解更多关于往期的知识!一味止血中药--血余炭一味温里中药--吴茱萸一味补虚中药--菟丝子

版权说明:所发布的文字及图片,均摘自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原作者深表敬意。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敬请及时告之,我们会立即删除或做其他妥善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yfyl/1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