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阴阳论治卧寐异常
对于卧寐异常的病变,必须重视调整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水火为阴阳之体,精神为阴阳之用,心肾为阴阳水火精神之宅。故从少阴心肾可以调治卧寐异常的病变。 壮水制火,调整阴阳,交通心肾治疗失眠 壮水制火是治疗失眠的基本方法。壮水可以制火,水足则能纳阳;火旺扰神,制火可以宁心,心静则神安;水亏火旺,又当壮水与制火兼顾。故壮水与制火可以单行,也可并施。 1滋阴安神法阴静则神藏,故滋阴可以安神。心阴不足,宜天王补心丹;肾阴亏虚,宜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加味;心肺阴虚,宜百合汤类方。滋阴为主,阴液充足,神安则寐。 2滋阴降火法阴虚火扰,神不安宁,则滋阴需兼降火。心阴虚,心火旺,宜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二阴煎之属;心阴虚,相火旺,宜黄连阿胶汤;肾阴虚,心火旺,宜天王补心丹合交泰丸;肾阴虚,相火旺,宜知柏地黄丸合交泰丸。 3泻火安神法心火内炽,君火亢于上,扰乱神明,导致失眠,治宜泻火安神。方用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合导赤散。 振奋阳气,消散阴雳治疗嗜卧、多寐、烦躁 振奋阳气以消散阴雳是治疗嗜卧、多寐的重要方法。阳气亏虚,阴寒内盛则精神不振,嗜卧或多寐,治疗之法当振奋阳气,以消阴雳,阳气旺盛,精神振奋,形神协调而卧寐自得其常。《医理真传·辨认一切阳虚症法》所说:“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清白,无神,故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恶寒……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扶阳抑阴。”辛热鼓舞,振奋神机可以治疗阳气不振之嗜卧、多寐,或虚阳不得闭藏之躁扰不宁,甚至不寐。 1温养心神法心阳不足,心神失于温养,不得安宁,心悸失眠,或精神不振,头昏欲寐而不能寐;或嗜卧多寐。治宜温润助阳,宁心安神,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巴戟天、淫羊藿、酸枣仁等。 2振奋心阳法阳气不足,既不能鼓舞气化,复不能温养精神,则形神不能合一,治宜振奋心阳,调和形神。方宜二加龙牡汤加味,或芍药甘草附子汤加龙骨、牡蛎、山茱萸、五味子、桑螵蛸等。阳虚寒凝,则四逆汤、理中丸、真武汤、附子汤亦可随证应用。 3温阳逐痰法阳气不足,蒸化失职,则痰浊内生。阳虚则精神不振,痰阻则扰乱心神,治宜开郁逐痰,通阳安神,《温病条辨》之半夏桂枝汤(半夏、秫米、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辨证录》之洗心汤(人参、茯神、半夏、陈皮、神曲、甘草、附子、菖蒲、生枣仁)皆可随证而施。 和调阳气,交通心肾亦是治疗卧寐异常的重要方法 卧寐异常皆为“神”的失调,而“阳气者,精则养神……”,阳气盛衰偏颇可以导致“神”不得安,从而表现为卧寐失常,则和调阳气即能治疗卧寐异常。 1和阳安神神之安宁求于阴阳平秘,滋阴安神为临床常用之法,而和阳安神常被忽略。阳主于昼,昼能精,夜才能瞑。故宜宣畅阳气,使昼日阳主于外,才能暮而收拒,是以有温润助阳、辛温宣达治疗不寐之法,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夹痰则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法。如《伤寒论》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温病条辨·中焦篇》三十一条汪按“不寐之因甚多,有阴虚不受阳纳者,有阳亢不入阴者……有阳不和者,有痰饮扰心者。”阴阳失调导致卧寐异常,调和阴阳是安神之本,其中和阳安神不可忽略。 2和胃降气,交通心肾法胃不和则卧不安。调和胃气,可以升降水火,水升火降,协调心肾,阴阳协和,精神安宁。《伤寒论》“少阴病,吐利,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即是阳明中寒,升降失司,火水不得既济,“烦躁欲死”卧寐岂能正常。吴茱萸汤温中散寒,交通阴阳,阴阳协调,诸证可除。半夏泻心汤和中消痞,升清降浊,可以用于中焦气机痞塞不通之失眠。《兰室秘藏·饮食劳倦门》之交泰丸,“升阳气,泻阴火,调荣气,进饮食,助精神,宽腹胁,除倦怠嗜卧,四肢沉困不收。”临床以和胃降气法,以升降气机,交通心肾,也是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 卧寐异常是临床常见病证,从少阴心肾探索卧寐及其病变,是其重要的研究途径之一。当然,强调从少阴心肾水火、阴阳、精神来认识和研究卧寐及其病变的重要性,却不能因此忽略卧寐异常的其它病机与治法。 (文章素材来自《中国中医药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服务部编校发表)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yfyl/9659.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天学中成药藿香正气丸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