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李可最全的自拟方总结
谈及古中医,世人皆竖拇指称颂,然而,古中医为什么能够无敌于天下呢?看李可先生为您道来~ 西方医学的致命局限 西方医学界曾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命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努力,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现在由中国的中医来做这份答卷。 西医为什么失败?不是方法,而是思想,而是认识论。他们的手段十分先进,是由现代尖端科学武装起来的,对局部疾病的认识,精确到分子水平。 但他们却忘记了活生生的人,忘记了一切疾病只是整体失调的局部表现。“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正是这八个字,把西方医学引入了死胡同。 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承认“中医学是区别于现代医学的东方的系统的医学体系。” 古中医传承生生不息 什么是古中医?和西方医学的分水岭何在?答案是认识上的差异。 古中医认识人与宇宙的立足点是“天人合一的生命宇宙整体观”。世界是一个大宇宙,人身是一个小宇宙。人最早的生命是天地大气所生,并与天地大气在千变万化中和谐一致。 这是中华文化第一经典《易经》的观点。医学领域,先贤以易道论医,产生了《内经》,东汉张仲景集易医之大成,作《伤寒杂病论》。 至此,奠定了古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与完备的临床实施要则,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理论与临床完整结合的经典,较之现代西医早了一千六百年。 我遵循这条古中医学的路子,实践探索52年。深深体会:六经辨证的一整套理法方药,可以囊括百病,从重危急症到一切外感急性传染病,内伤杂病,以及现代罕见疾病谱中的奇难大症,都可以从中吸取智慧,找到解决的办法。 由于古中医学的传承在一千八百年间发生多次的断层,因而这份宝贵的遗产,连同古中医传统,濒临灭绝境地。怎样使我们的国魂与医魂归来,只有学习《伤寒论》等经典。 鉴别古中今医家之是非,逐渐走出误区与迷阵,回归经典——从两千年之前,从头学起。 五十余年临床心悟精华 1、凡病皆本气自病。本气,即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肾气(元气、元阳)与后天胃气(中气)构成的浑元一气。为人生命之两本,两本飘摇,危若垒卵。 2、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久病,难症痼疾,重危急症,先救胃气,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见病治病,不顾两本,妄用苦寒攻伐,医之罪也!胃气一伤,非但不能运化饮食亦且不能运载药力。凡治病,以顾护胃气为第一要义! 3、先天肾气号称命门之火。五行圆运动之理,火可生土。脾胃如釜,元阳为釜底之火。故凡治脾胃病本药不效,速温养命火,火旺自能生土。故桂附理中汤又是救胃气,治百病之要方。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线生机。 4、一部伤寒论,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方只是两方,理中汤与四逆汤。太阳病条文最多。误治最多,救误之法最多。汗、吐、下误用,所伤者胃气(中气),救误即是救胃气。胃气一伤,升降乖乱,当升者反而下陷,当降者反而上逆,五行运动不圆。 救胃气以复中轴,升降复常,四维得安,病癒。至少阴病阶段,一点真阳将亡,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生死关头,阳根将拔,破阴回阳,以挽生命。 学伤寒要由博返约。正如彭子指出的那样“伤寒之理路,只‘表里寒热’四字。即可贯穿方主,合之不过三方(中气、营卫、脏腑)而已。否则被方缚住,(成为方的奴隶)我便不能用方矣!” 5、伤寒六经,实是阴阳两经。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胃——脾——中气之升降而已。中气者人之本气也。万病皆本气自病。本气强者,邪从热化、实化,便是三阳病;本气弱者,邪从虚化、寒化,便是三阴病。 医者治病,助人体之本气也。治之得法,阴症化阳,由里出表;治不得法,表邪内陷三阴,步入险境。故治病要密切观察,注意转机的出现,一见苗头,便要判断发展趋势,及早为计。 还要牢记:阳明之燥热(为标)永不敌太阴之寒湿。治标宜中病则止,不可过剂。大实症,一通便要停药,否则阳明实证转眼变为太阴虚证,中气一伤,变生不测。若泻脱中气则顷刻转化为少阴亡阳危候,多致不救。 6、现代人类体质多虚,阳虚者十分之九,阴虚者百难见一,六淫之中,风寒湿为害十之八九,实热证百分之一二。地无分南北,国不论中外,全球如此,临证万万不可大意。 7、人身各部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沉寒痼冷顽症,一切肿瘤皆此因。当知病之来路即是病之去路。邪之犯人,由皮毛、肌腠而经络、而脏腑,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层层积圧,深伏于三阴要害而成病,当遵内经:“善治者,治皮毛”“上工治其萌芽”的古训,以麻附细法,开门逐盗,扶正托透伏邪外出为上。 8、“坎中一丝真阳为人生立命之本”.一部伤寒论,方,使用桂枝者43方,干姜24方,附子34方,温通阳气之剂占总方的百分之七十强。医圣的着眼点、立足点,全在卫护元阳上下功夫。 1、通治一切肥胖之并发症 温氏就是我读函授时的老师温碧泉先生。方子呢,是这样的:附子45克,油桂10克(后5分),上沉香10克(后5分),砂仁10克(后5分),生山药60克,茯苓45克,泽泻30克,怀牛膝30克,生晒参30克(捣碎入煎),灵脂30克,车前子30克(包),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25枚。上药因痛经、巅顶痛加入厥阴主药吴茱萸45克,方中附子逐日叠加10克,加至克为度,服药30剂后修养半月,至10月22日,共减重22公斤,全部衣裤都不能穿了。灰暗面色转为红润,人也变得轻灵活泼,痛经也好了。 此案足以证明,一切肥胖皆寒湿瘀浊堆积三阴,阳光一照,阴霾尽消!此方稍事加减,可通治一切肥胖之并发症,为高血压(清阳不升,浊阴窃踞阳位)、高血脂、糖尿病(从三阴论治,三阴又统于太阴,而太阴之根在少阴)及冠心病心衰等等一系列现代医学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2、肾虚 金匮肾气丸"每次五粒,把它煮成糊状喝下去,早晚各一次,有十天半月就可以把好些个属于肾虚的证候啊,都扭转过来。 3、老年人保健 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用"四逆汤"作为保健的东西,《伤寒论》里面,最能够对阳气提供帮助的就是"四逆汤",少量的长期服用,这样可以消除你长期积累的"六淫外邪",以及内生的一些个寒邪;可以调整你的元阳,使其不受损伤;可以延年益寿。 4、筋骨疼痛,肌肉麻木疼痛拘挛 加止痉散,就是全蝎6g、蜈蚣3条打粉冲服,坚持一段,就可以把风心治过来,而且二尖瓣,三尖瓣闭锁不全,顽固的心衰,脑危象这个方法都可以救过来。另外吃中药的同时,配合培元固本散效果更好。 5、风心病 生北芪-g制附片45g制川乌30g黑小豆30g防风30g桂枝45g赤芍45g炙甘草60g麻黄10-45g辽细辛45g(后下十分钟)红参30g蜂蜜g生姜45g大枣12枚九节菖蒲10g 6、肺心病 肺心病实际上就是小青龙汤证虚化,所以就用小青龙汤加味,因为寒邪深入少阴。所以要用附子细辛。麻黄10g-45g制附片45-g辽细辛45g高丽参15g(研粉冲服)生半夏45g。 我一辈子用的生半夏,书上写的是1克,实际我每月平均剂量30到50公斤,和附子情况差不多,比生南星多一点,绝对不会出问题,这是张仲景告诉我们的,我们要相信医圣是不会错的,所有《伤寒论》的方子半夏都是生半夏。生半夏后面有个洗字,就是用开水冲一回,为什么制半夏治不了病?很多人不知道制半夏的制作过程,清水泡15天,泡到发酵,再加水加白矾,又15天,然后拿姜、甘草和到一块,再泡15天,共45天,制出来的半夏纯粹是药渣子,治不了病。 7、肺间质纤维化 干姜30g五味子30g制紫苑15g制款冬花15g柯白果打20g肾四味各30g炙甘草60g桂枝赤芍各45g 这就是我常用的小青龙加味的方子,这个方子曾经治过几个肺间质纤维化,现在还有一个,医院发了病危通知,他儿子着了慌到山西找我去了,他吃到7服药时,就把氧气摘掉了。这两种病发展到重危急症阶段时,就用大破格救心汤! 8、冠心病 基础方就是破格救心汤的中剂再加生半夏45g生南星30g,如果出现痰堵得厉害胸憋得厉害就合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45g薤白30g加白酒2两,薤白要事先浸泡;雪丹参g檀香、降香、沉香各10g砂仁泥30g桂枝45g桃仁泥30g麝香0.5g冲服;北京同仁堂苏合香丸,一天1-2丸,这方子里有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乌头附子这一类,这是斩关夺隘的方子,力量大的方子,控制心绞痛,治疗冠心病晚期频发心衰,见效很快。治疗冠心病的培元固本散,要加藏红花和生水蛭。 9、心肌炎 有一个病人,是个高大的农民,没钱,吃饭都够呛,得了心肌炎也没有钱治,心脏巨大,压迫了整个胸腔。医院,病人嘴唇黑,脸上有雾气,脉搏快,喘,根本不能动。住进来以后,克附子加麝香,隔一个小时加克,加到克附子,4天后醒了。医药费一千多元,我告诉弟子免了他的药费,如果他有钱长期吃培元固本,是可以带病延年的。 10、湿气 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这是一个问题。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洋参,完全不能。你在任何时候不要吃西洋参,有害无益。 11、破格救心汤 方剂组成:附子3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12、胆总管结石 大叶金钱草,每天用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0毫升,文火煮取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13、中风孙思邈“续命煮散”(千金方.治诸风篇) 组成:麻黄川芎独活防已甘草杏仁各90克紫油桂(不可用普通肉桂代替)生附子茯苓升麻辽细辛高丽参防风各60克透明生石膏克生白术克上药一并捣粗末,混匀备用。 用法:每次4克,绢包(细密之白布亦可),加水毫升,文火煮至毫升,分作4次饮,3小时1次,重症24小时用28克,不可间断。连饮7-10日。 加减法: 1、口眼歪斜。加清全蝎90克,大蜈蚣100条,僵蚕90克。 2、失语。加麝香0.3克/日,另冲服。 主治: 1、中风急重症 2、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出现中风先兆者 3、风痱(原因不明之瘫痪) 我要特别说明一下: 1、此方为大小续命汤类方,为唐代孙思邈自拟自治方,孙真人方后注云:“吾尝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痑曳,处此方,日服四,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我用此方治愈了自己的中风急症。大小续命汤也是我十几年来治疗中风的常用方,没有任何副作用。 2、方中生附子所占比例极小,绝无中毒之虞!方用绢包,意在但取火气。 3、方中有大量生石膏反佐,对高血压无碍。 (小续命汤辩证风寒外袭中于经络桂支10川芎10麻黄10附子15(先煎30分中)人参10防风10黄芩10防己12甘草10杏仁10生姜10一副,水煎30分钟温服,每天2次口服金匮要略》所载《古今录验》续命汤原方:麻黄9g,桂枝9g,当归9g,潞党参9g,生石膏9g,干姜9g,生甘草9g,川芎4.5g,杏仁12g。上方仅服2剂,双下肢即恢复知觉,且能下床行走,大小便亦较通畅。《千金》卷八(注文)引《小品方》。 药物组成: 麻黄1两,防己1两,人参1两,黄芩1两,桂心1两,甘草1两,芍药1两,芎穹1两,杏仁1两,附子1枚,防风1两半,生姜5两。加减:恍惚者,加茯神、远志;如骨节烦疼,本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 功效:扶正祛风。 主治正气内虚,风邪外袭。中风卒起,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喎斜,语言謇涩,牙关紧闭,厥冷;或顽痹不仁,风湿腰痛。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中风不省人事,涎鸣,反张,失音,厥冷。八风五痹,痿厥。产后中风。风湿腰痛;痰火并多,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先煮麻黄3沸,去沫,纳诸药,煮取3升,分3服,良;不愈,更合3-4剂,必佳。取汗随人风轻重虚实也。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 李可说:大小续命汤中间差不多,大续命汤多了一个生石膏。我这次6月份在深圳中风以后,当时右侧麻木,舌头发硬,讲话困难,回去就开始吃这个药,半个月就基本恢复,恢复到目前程度,最近有点累,昨天又冬至,冬至阳生,古人讲交节病作,伏邪外出,有点不舒服。休息了一晚,就度过去了,吃了点儿苏合香丸。 介绍这两个方子:续命煮散《千金卷八诸风门》,这个方子是在孙思邈老人家近岁时写的,他自己中风了,整天被病人包围,劳累了。然后就病倒了,这个病有些什么表现呢?吾尝中风,言语强涩,四肢朵颐,出此方,(他自己开的,让她弟子给他煎好)日服四服,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古代写书的,还没有谁自己得了病以后写出来,所以这个病,孙思邈最有发言权。主治诸风无分轻重,节至则发,比大小续命汤更广泛,可以治急中风,慢中风,中风后遗症。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三两肉桂(紫油桂较好)附子(生附子比较好,我这次就用的生附子)茯苓升麻辽细辛(原来只有细辛,我感觉辽细辛还是比普通的细辛效果好)人参防风各二两透明生石膏五两,白术四两(一两等于十五克) 打成粉,一天14g,绢包,煮出来的汤如白开水,药出不来,我就改成两层纱布,我考虑绢包,是但取其气,不让药末漏到汤里,但是我感觉漏出一点来问题不大。加生姜45g,ml水煮到左右,一天分四次服。3小时一次,如果病很重,就可以加倍。24小时不断药。 对于出现中风的预兆,或手指麻木,或肌肉跳动抽搐,比较重的麻木,就可以用它预防。急性期用此方也有效,需要加减,先用三生饮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用g蜂蜜,适量水煮好后加九节菖蒲30g,麝香0.5g把病人救醒以后再用这个方子来纠正四肢偏瘫。还有一个大续命散:主八风十二痹。(包括类风关,甘肃流拐子病,最后人完全不能动。)偏枯不仁,手足拘挛,疼痛不得伸屈,头眩不能自举,或卧,苦惊如堕地状。盗汗,临事不起(阳痿),妇人带下无子,风入五脏,甚则恐怖,见鬼来收录,或与鬼神交通等等的这些毛病。麻黄乌头防风油桂甘草川椒杏仁石膏人参芍药当归川芎黄芩茯苓干姜等分,研末,酒服方寸匕,(2.7g)3g,bid,不知稍加,加到以知为度。出现一些轻微反应为度,口舌麻木,不至于引起其他问题。) 14、糖尿病 处方:生黄芪90g,升麻6g升津补脾,桃仁10g,红花10g,血竭3g(为末冲服),郁金10g活血化瘀;苍术10g燥湿引入脾经,川萆薢10g利湿而固小便。此药连服两剂,血糖减少,尿量亦减。后每诊皆加黄芪30g,余药不变,渐加黄芪至每剂g时,小便已近常人,尿中已无烂苹果味与糖气,化验尿中已无糖,血糖亦恢复正常,遂又将黄芪逐渐减少而服之,以善其后,到减至90g时停药观察,一年后亦未反复,此病治疗1个多月,服黄芪0g多,始收全功。 15、全身疼痛 40来岁男子,很瘦,全身疼痛,吃什么药都没效。诊其脉大而空(血少),《金匮要略》说:“男子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此为劳病,我令其每天用生地g,煎水服之,服了近半个月才不疼了。瘦人多火,此人是血不足的“痹证”。 16、通宵不眠 20多岁妇女,产后失眠已3个月,严重到通宵不眠,遍服中西药无效,疲惫不堪,痛苦异常,奶水也没有了。我诊其脾胃脉沉弱,显然是脾虚胃弱所致。前医根据《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用半夏秫米汤也没效。我开了白术60g令其煎服,当天即能睡3~4个小时,连服10天后,已能睡7~8个小时,饮食也增加了,奶水也有了。 17、心跳心慌 60岁男性患者,一连好几天心跳心慌,头上出汗,身上无汗,严重时甚至突然晕倒在地,诊其寸脉大而实,余脉皆正常。此为脱症,时间长了也危险。我用甘草60g,先熬了喝,又再泡着喝,一剂即愈。 18、小儿尿血 10来岁小儿患尿血1年多,瘦弱不堪,尿黄赤疼痛,尿到石地板上都染上黄赤色,难以清洗掉。前医开的都是导赤散、八正散等利尿止血药均无效。我给他开了g甘草梢,让分四五次煎服,服了第一煎尿就变白色了,药尽病愈。 19、肺癌咯血 肺癌晚期病人一口一口地咯血,我常在辨证方中加入仙鹤草g,三五剂药就能止住咯血,不咯血了。 20、梅核气 “梅核气”,即咽喉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我按书本上学来的半夏厚朴汤很少取得疗效,而用白芥子1.5g,桔梗2g,甘草1.5g,硼砂1g,陈皮6g,乌梅9g,利咽豁痰,剂量虽小,每每取效。 21、春天感冒 春天感冒,头微痛、鼻塞、咳嗽、微热、恶风,此为风伤卫之轻证,需用《时病论》的微辛轻解法,即用苏梗5g,薄荷3g以轻宣肺气;牛蒡子5g,桔梗5g,以解太阴之表;栝楼壳6g,橘红3g,以畅肺经之气,常是一二剂收功。 22、风湿性心脏病 生芪当归45制附片45制川乌30干姜45黑小豆30防风30桂枝45杭芍45党参45炙草60麻黄(10~45得汗则止,不汗叠加)辽细辛45止痉散(全蝎6克蜈蚣3条)冲服生山萸肉60蜂蜜ml生姜45大枣12枚 麻木重者加黑木耳45白芥子(炒研)10 下肢肿者加茯苓45泽泻30紫油桂10车前子(包)10 肺源性心脏病:小青龙汤证虚化,托透伏邪法 高丽参15冲麻黄5~10制附片45干姜45生半夏45五味子30桂枝45杭芍45炙草60炙紫菀15炙冬花15壳白果20生山萸肉60肾四味各30生姜45大枣12枚核桃(连壳打)6枚 喘甚者加冬虫夏草3进口沉香1川尖贝6二杠粉1.5高丽参15研粉分三次随中药冲服。 23、冠心病 处方:炙草90干姜90制附片高丽参15冲五灵脂30生山萸肉60三石(生龙牡、活磁石)各30野丹参檀、降、沉香各10砂仁10桂枝45桃仁30麝香0.5冲苏合香丸2丸 还有一首重要方剂,在我的书中有专题论述。是山西中医学校伤寒教研室的温碧泉老师所传,我取名温氏奔豚汤。 处方:制附片30~~油桂、沉香、砂仁各10克红参30茯苓45泽泻30干姜牛膝各30炙草60 处方:炙草干姜90制附片高丽参30五灵脂45生山萸肉90桂枝45桃仁泥30丹参檀、降、沉香、砂仁各10三石各30九节菖蒲10麝香0.3顿冲苏合香丸2丸 24、风心病 生北芪-g制附片45g制川乌30g黑小豆30g防风30g桂枝45g赤芍45g炙甘草60g麻黄10-45g. 说明一下,伤寒论麻黄汤的剂量是3两,折算下来抛掉尾数是45g,很吓人,这么燥烈的东西,会不会引起亡阳,不会。我在最早的时候45g麻黄另煮,按照伤寒论的煮麻黄的方法,先煎去沫,我们煎麻黄很少见沫,因为剂量太小,一两以上,水开了一分到一分半钟左右上边有一层沫,10g左右不会有沫,另煎出来放到一边,用本方的时候每次兑麻黄汁三分之一,得汗止后服,去掉不用了,有些人45g仍然出不了汗,有些特殊病g麻黄才出汗,辽细辛45g后下十分钟,红参30g蜂蜜g生姜45g大枣12枚,九节菖蒲10g 25、筋骨疼痛 筋骨疼痛,肌肉麻木疼痛拘挛,加止痉散,就是全蝎6g、蜈蚣3条打粉冲服,坚持一段,就可以把风心治过来,而且二尖瓣,三尖瓣闭锁不全,顽固的心衰,脑危象这个方法都可以救过来。另外吃中药的同时,配合培元固本散 26、肺心病 肺心病实际上就是小青龙汤证虚化,所以就用小青龙汤加味,因为寒邪深入少阴。所以要用附子细辛。 麻黄10-45g制附片45-g辽细辛45g高丽参15g研粉冲服(高丽参为什么研粉冲服,因为散剂比汤剂慢,可以把下陷的中气,从下边慢慢提到上边,对喘症有用)生半夏45g. 大家不要怕,我一辈子用的生半夏,书上写为的是1吨,实际我每月平均剂量30到50公斤,和附子情况差不多,比生南星多一点,绝对不会出问题,这是张仲景告诉我们的,大家要相信医圣是不会错的,所有伤寒论的方子半夏都是生半夏。生半夏后面有个洗字,就是用开水冲一回,为什么制半夏治不了病,在座的可能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制半夏的制作过程,清水泡15天,泡到发酵,再加水加白矾,又15天,然后拿姜、甘草或到一块,再泡15天,共45天,制出来的半夏纯粹是药渣子,治不了病。 再一个问题,根据神农本草经,半夏治病是辛以润之,它为什么能通大便。我用生半夏先是洗一洗,洗下来的水是黏糊糊的,滑的,那个就是通大便的。凡是辛的东西都有润的作用,产生津液,附子大辛,他可以生津液。左积云老先生评价附子就是通阳生津液,阳生阴长。我知道卢老师的观点也是,阳不生,阴不长,所以生半夏绝对无害,民初的张锡纯老先生就是用生半夏,近代的朱良春老先生,也是用生半夏治病,生半夏治病非常快,刚才介绍的这两种病用制半夏完全不会起作用。 干姜30g五味子30g制紫苑15g制款冬花15g柯白果打20g肾四味各30g炙甘草60g桂枝赤芍各45g 这就是我常用的小青龙加味的方子。肾四味组成:菟丝子(酒泡)、补骨脂、枸杞子、仙灵脾(盐水浸渍),各30克。功效:阴阳双补。 27、冠心病胸痹 基础方就是破格救心汤的中剂再加生半夏45g生南星30g,如果出现痰堵得厉害胸憋得厉害就合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45g薤白30g加白酒2两事先浸泡薤白,雪丹参g檀香、降香、沉香各10g砂仁泥30g桂枝45g桃仁泥30g麝香0.5g冲服,北京同仁堂苏合香丸,一天1-2丸。 28、冠心病 培元固本散,要加藏红花和生水蛭。 29、急中风,慢中风,中风后遗症 治急中风,慢中风,中风后遗症,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三两肉桂(紫油桂较好)附子(生附子比较好,我这次就用的生附子)茯苓升麻辽细辛(原来只有细辛,我感觉辽细辛还是比普通的细辛效果好)人参防风各二两透明生石膏五两,白术四两(一两等于十五克) 打成粉,一天14g,绢包,煮出来的汤如白开水,药出不来,我就改成两层纱布,我考虑绢包,是但取其气,不让药末漏到汤里,但是我感觉漏出一点来问题不大。加生姜45g,ml水煮到左右,一天分四次服。3小时一次,如果病很重,就可以加倍。24小时不断药。 对于出现中风的预兆,或手指麻木,或肌肉跳动抽搐,比较重的麻木,就可以用它预防。 急性期用此方也有效,需要加减,先用三生饮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用g蜂蜜,适量水煮好后加九节菖蒲30g,麝香0.5g把病人救醒以后再用这个方子来纠正四肢偏瘫。 30、八风十二痹 大续命散:主八风十二痹。(包括类风关,甘肃流拐子病,最后人完全不能动。)偏枯不仁,手足拘挛,疼痛不得伸屈,头眩不能自举,或卧,苦惊如堕地状。盗汗,临事不起(阳痿),妇人带下无子,风入五脏,甚则恐怖,见鬼来收录,或与鬼神交通等等的这些毛病。 麻黄乌头防风油桂甘草川椒杏仁石膏人参芍药当归川芎黄芩茯苓干姜等分,研末,酒服方寸匕,(2.7g)3g,bid(一日两次),不知稍加,加到以知为度。出现一些轻微反应为度,口舌麻木,不至于引起其他问题。 郑重申明: 本文只属学术探讨,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涉及上市公司名字,仅供分享思路,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yfyl/10023.html
- 上一篇文章: 吃就灵rdquo偏方集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