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多月前,发现苗苗左眼睑上生了个“麦粒肿”。用红霉素眼膏涂了有20天,不见好转,但也未长大。

医院,终于搞清楚了,原来不是“麦粒肿”,而是“霰粒肿”。医生说霰粒肿有两种治疗方案,一是保守热敷,二是手术。医生强调保守治疗自愈的比例很低,绝大多数都需手术。详细询问了手术治疗的方法,是在眼部,又是不足3周岁的幼儿,只有在大人强力控制下才能完成。难以去想象那样的画面,便果断拒绝了手术方案。

于是心里就多了个心思,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都想办法哄她热敷3-4次。一有空就观察一下“霰粒肿”,是不是小了些。在这样的牵挂里,又过去了十来天。“霰粒肿”仍顽强的在那儿,心里就像有了根刺。

除了手术,就没有治疗办法了吗?网上折腾到凌晨一点,终于看到吴茱萸磨成粉用醋调匀敷脚底涌泉穴成功消散霰粒肿的案例。顿觉后悔,怎么到今天才发现这么好的方案?

2

第二天中午立刻抽空去药店买好了吴茱萸。没想到吴茱萸味道特别浓烈,第一次觉得药的味道是香的。恨不能立刻把药调好敷在苗苗脚上,但那只能到她睡着了才现实。

下午正忙,接到爱人电话,她带苗苗再去看医生,医生表示霰粒肿时间已很久,已没有了自愈的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本心里打定主意不做手术的,不知怎么瞬间就投降了:“听医生的吧。”

3

情况实在特殊,没有办法走开。在商量工作的时候,注意力总不能很好地集中。现在应该要打麻药了吧?苗苗会哭闹成什么样……忍不住看了看手表,挂下电话20分钟了。这是个很小的手术,应该结束了吧?怎么还没给我回电话?终于,工作讨论结束。想打个电话过去,又担心苗苗正在手术中。应该要好几位医生摁着苗苗吧?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苗苗还在哭吗?没有忍住,还是拨通了电话。原来一直还在等医生,手术还没有开始!

4

下着小雨,开着车,每一个红灯都那么漫长。终于,医院,祈祷,能就近找到车位。停好车,三两步跨进门诊,无奈还要接受体温监测,出示苏城码。走近眼科诊室门口,只见岳母一人默默地坐着。

“妈,苗苗在里面?”

“对,开始了,我不敢进去!”

我不由加快了脚步,好几个诊室的门都关着。咦,居然听不见苗苗的哭声?

两个护士站在门前,我问:“是田子禾小朋友在里面手术吗?”

“对……”

“我是她爸爸,能进去吗?”

说着我就要推门,一护士身体挡了过来:“还是不要进去吧,哭声刚停下来,估计要好了。”说话间,诊室门打开了。诊室很小,三位医生再加上爱人在里面,完全遮挡住了躺在床上的苗苗。我轻轻喊:“苗苗……”听到我的声音,苗苗又“哇”地哭了起来:“爸爸……”我伸过双手,抱起了一头汗的苗苗,她哭得更厉害了。

抱着她,心里突然就踏实了。

5

手术很小,几乎没有任何风险。奇怪的是,心绪就是不能平。不由想起了几年前大女儿做甲沟炎手术的那次,也是如此。

是年过不惑,变得更加柔软了?用鲁迅先生的“怜子如何不丈夫”自嘲吧。

回家的路上,给在扬州的妈妈打了一个电话。没有什么事情要讲,就是想起了父母对自己也是如此的牵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xgpw/5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