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朝大诗人王维的这首思乡的名篇,大概是每人华人逢年过节都会吟诵的诗句。据记载西汉前宫廷中有“九月九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的习俗,后因宫女被驱逐出宫,便将次习俗带入民间。《风土记》中所记,至重阳时节,茱萸“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头,云避除恶气,而御初寒”。茱萸在重阳节时香气浓郁,气味俱烈。诗人口中家乡兄弟们头上插的茱萸是我们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吴茱萸。吴茱萸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干燥近成熟的果实。临床上内服使用的炮制品制吴茱萸为每kg吴茱萸6kg甘草按照一定方法进行加工。研究发现经甘草炮制后能降低吴茱萸毒性、缓和燥性,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生品有小毒,多外用。用量范围:1.5-4.5g。[性味与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能与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行经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吐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1]。

01

内服

常和黄连配伍组成药对。出自《丹溪心法》的左金丸,黄连:吴茱萸(6:1),具有泻肝火、行湿,开痞结之功效。对症见“呕吐吞酸、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数”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02

外用

如吴茱萸打粉用醋调制穴位敷贴在配合治疗失眠症、高血压、肠胃功能紊乱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2-4]。《中华本草》《中国药典》(版)中也均提示吴茱萸有“小毒”。现代毒理学研究表明吴茱萸的主要毒性靶器官为肝脏,可引起肝血清酶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升高[5],提示临床使用中需要对剂量范围进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xgpw/5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