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您知道杭州有个美丽的铜鉴湖吗
北京荨麻疹医院咨询 http://m.39.net/pf/a_8833326.html 铜鉴湖曾经是钱塘泗乡最大的湖泊,原来的湖面有好几平方公里呢,古籍中有许多记载。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明圣湖在县南江侧”;《民国杭州府志》中说:“石湖,在定山南乡,石龙山下。汉时名明圣湖,宋时更名石湖,今名铜鉴湖”;《光绪杭县县志》记载:“铜鉴湖在昙山东南。湖周围约三四里许,水清澈,产鱼极肥。菱芡之利,不可胜计,秋莼尤佳,埒于湘湖。湖藏山腹,境极为邃……”。张道《定乡小识》中也还专门考证:“《唐宋钱塘志》记载,明圣湖距县五十里许,濒江……”,他推论,在钱塘县,这样的湖只有铜鉴湖了。 铜鉴湖边有一个定南公馆,那是古代杭富路上的一个驿站,定南公馆的边的解头上也就叫公馆山,山边的村叫公馆村。据《万历钱塘县志》记载:“石龙之东南为解头山,高三十丈,有解头寺,旁有定南公馆”。张道《定乡小识》亦有云:“公馆村,至宋时尤为士大夫往来憩息之所。康熙时尚设门役。今廨宇久废,唯其地沿称公馆也。” 在古代,铜鉴湖畔的道路是杭州城通往富阳的唯一官道,当年的白居易、苏东坡主政杭州时,常走此道去富阳,或者去云泉山风水洞、铜鉴湖和昙山会友赏景。 大清朝父子俩宰相的董邦达和董诰系富阳新桐人,父亲董邦达曾经在湖埠教过书,并且把董家的祖上安葬在姚家坞,据说是姚家坞杨梅垅的好风水庇佑了董氏家族,这就是就是湖埠十景之一的董坟松涛。 铜鉴湖畔的石龙山作为建材来开采有上千年的历史,湖边曾经有许多石矿和水泥厂,姚家坞石矿、冯家石矿、龙山石矿和西山石矿等,采石、烧石灰和制作水泥,曾经是转塘和周浦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对当地的环境破坏非常厉害。年起,停止了矿山生产活动,从前满是扬尘的铜鉴湖畔,前几年建起了全省第一个特色小镇——云栖小镇,大数据云产业在此集聚。 铜鉴湖畔有一座昙山,昙山上有一个清虚洞,理学祖师爷朱熹曾三次率众弟子来此讲学,并且留下了在杭州仅有的朱熹石刻。清文人胡敬《定乡杂著》有记“仲晦(朱熹)铭传石上刻,数行蚀尽藓斓斑。青山一一天然在,只欠园亭似次山。” 昙山上那个清虚洞里有一个棋盘石,钱塘泗乡还有相关的樵夫砍柴,看仙人下棋忘归的民间故事。所以,昙山上的清虚洞也叫仙人洞,昙山也叫棋盘山,还有人叫她烂柯山。现在的昙山石刻是杭州市的文物保护单位。 昙山的西北面是姚家坞村和冯家村,现在都合并在湖埠村里了,那里也有许多传说故事和名人轶事。大明朝时期,冯家村有个冯来聘,明万历二十八年举人,天启二年进士,官至山东道御史。其时,泗乡教育颇为发达,明末另有午山葛寅亮、双流陈之煌、浮山郑尚友也高中进士,光耀泗乡,史称“泗乡四才子”。区区泗乡,才子辈出,值得后人深思。 一九三九年日本人“三光政策”前,周浦冯家冯来聘的进士府第尚存,十多年前,进士府第台门牌坊还在,现今已无任何痕迹,非常可惜。 苏东坡主政杭州市时曾经多次来泗乡视察泗乡水利工程,有感于钱塘江波涛的险恶,奋笔书写《讫相度开石门河状》,请求朝廷开泗乡运河,以求避浮山之险。石门运河的其中一条线路方案为西起庙山(今富阳黄公望村,当时属于钱塘县泗乡),过铜鉴湖至凌家桥石龙山,沿着钱塘大堤(就是现在的杭新路和之江大道),再在梵村入钱塘江。后由于朝廷内争,苏东坡被贬外地,此奏章就没有了下文。 苏东坡经常来游览湖埠美景,宿于泗乡农家,对泗乡风土人情颇为了解,曾书有《风水洞二禽》:“春山最好不归去,惭愧春禽解劝侬”。 杨万里游湖埠里,游杨村盐场,宿于铜鉴湖之畔,见帆收烟升,波碎灯影,作《晨炊泊杨村》:“沙步未多远,里名还异原。对江穿野店,各路入深村。秋水乘新汲,春芽煮不浑。舟中争上岸,竹里有清樽。”诗里写到的沙步就是湖埠,也就是钱塘江边杨村的江滩;春芽煮不浑的春芽指的就是铜鉴湖畔的茶叶。 杭州太守范仲淹著《风水洞》:“神仙一去几千年,自遣秦人不得还。春尽桃花无觅处,空余流水到人间”。 白居易逍遥于铜鉴湖边恩德寺,交好于高僧慧日禅师而不思归,写下“云水埋藏恩德洞,簪裙束缚使君身。暂来不宿归州去,应被山呼作俗人。”白居易移官于北国后,尚思湖埠之竹笋与铜鉴湖之莼鲈:“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以志念想,堪比苏州张翰的“莼鲈之思”。 昙山脚下铜鉴湖有大片的西湖莼菜田,那是正宗的西湖莼菜产区,你在杭城的各大饭店里吃到的西湖莼菜,基本都是铜鉴湖生产的,铜鉴湖牌莼菜曾经热销日本和韩国,日本国的鲜莼菜曾一度全是由铜鉴湖提供。十多年前,产量最高时达近两千吨,价值近千万元。西湖莼菜原有西湖、湘湖和铜鉴湖三大产区,西湖和湘湖早已不产莼菜了,只剩下铜鉴湖还在继续生产;所以,这次铜鉴湖的建设中,一定要把铜鉴湖牌莼菜的品牌发扬广大。 西湖莼菜确实是有悠久历史的,苏东坡白居易都有诗纪念。白居易讲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忆的内容里一定包含着铜鉴湖莼菜;苏东坡也念念不忘西湖莼菜:“若问三吴胜事,不唯千里莼羹”。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莼菜调羹进餐,并派人定期运回宫廷食用。莼菜鲜嫩滑腻,用来调羹作汤,清香浓郁,成为宫廷宴席上的珍贵食品。我想,在铜鉴湖的湖里建西湖莼菜菱角基地,让游客体验一下采摘莼菜和菱角的乐趣,产生的效益肯定比单纯种莼菜和菱角还要多的多。 我曾经站在现在的铜鉴湖边远望着石龙山,铜鉴湖如一个聚宝盆,如一把太师椅,左手靠着虎头山(公馆山),右手靠着花山,太师椅的背靠的就是石龙山,果然风水宝地。为什么叫铜鉴湖,我想就是明如铜镜,鉴清如真吧。风和日丽的早晨,铜鉴湖的水真的是一面绿如蓝的镜子,落日余晖中看铜鉴湖的水,又确实像一面铜镜。铜鉴湖的雪湖雨湖雾湖晴湖都各有景致,铜鉴湖的春夏秋冬别有风味,春天的翠绿,夏天的荷花,秋天的层林尽染,都在一年四季的垂钓者的眼里。我们现在看到的湖面不到两百亩,新建成的铜鉴湖的水面将有两三千亩,花山、公馆山、昙山是半岛,桃花岛是湖中小岛,还有众多的湖中田岛、花岛、果园岛,坐一只手划小船,住在铜鉴湖边的民宿里,赏碧波荡漾,登昙山,观铜鉴湖日出,赏茱萸晚霞,听远处慈严寺传来的钟声,闲时采采菱和摘摘莼菜,听听朱熹讲学的故事,喝喝九曲红梅茶,生活是何等的惬意啊。 年11月27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sltx/9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脸上背上都是大痘痘,这一方或许最适合
- 下一篇文章: 经常头晕无力,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