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阳ldquo插茱萸rdquo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细说“茱萸”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提到了重阳节山东“插茱萸”这一传统习俗。可是你知道吗?中药的“茱萸”有山茱萸和吴茱萸之分。我们今天介绍的是“吴茱萸”。山茱萸味酸涩,是一味补益肝肾的中药。而吴茱萸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有小毒。两药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左:山茱萸右:吴茱萸) 《风土记》记载:“俗尚九月九日谓之上九,茱萸到此日气列熟色赤,可折其果以插头,云避恶气御冬”,这里指的就是吴茱萸。吴茱萸的果实能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疗呕逆吞酸、头痛、脏寒吐泻、经行腹痛、五更泄泻、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等病证。吴茱萸的枝叶能除泻痢、杀虫。 吴茱萸的功效和作用散寒止痛吴茱萸味辛散苦泄,性热祛寒,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经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的要药。 止呕吴茱萸可用于胃寒呕吐证。本品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之功。治中焦虚寒的脘腹冷痛,呕吐泛酸等症。 助阳止泻吴茱萸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阳虚、有寒的泄泻,它补阳、散寒、止痛、燥湿,使用最合适。 (制成药材的吴茱萸) 吴茱萸的外治应用吴茱萸作用广泛,不过因为其性味辛热燥烈,易耗津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所以吴茱萸日常运用到的食疗方就少之又少,相对而言吴茱萸外治应用颇为广泛,下面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吴茱萸的外治应用。 散寒止痛1、寒凝头痛,可予吴茱萸15g煎汤熏洗,1日2次,连洗1周。 2、虚寒泄泻,可予吴茱萸、白胡椒各等分为末,酒调敷脐,再以热水袋温熨半小时,每日换药1次。 3、局部受寒疼痛,可予吴茱萸研末,黄酒拌炒,布包趁热熨患处,冷则再炒再熨。 引热下行1、肺胃炽热流鼻血,可予生吴茱萸50g,研末,醋调敷涌泉穴。 2、胃火上炎口疮溃疡、牙龈肿痛,可予生吴茱萸研末,酒调糊,敷足心,日换1次。 3、肝阳上亢的头痛头晕。可予吴茱萸、附子各等份,研末,用醋调糊敷足心。 治疗失眠1、吴茱萸适量用布包起来,可放在枕头边或枕着睡。 2、吴茱萸40g,米醋(白醋)适量。用吴茱萸煎汁,加入温水,再加入米醋,用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晚睡前一次。 特别提醒吴茱萸性温热,阴虚火旺之人忌用。中药自古不以药材身价贵贱定好坏,无单纯的补药和毒药定义,人的体质最关键,要准确地辨别好体质及病证,切忌盲目尝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应用。 中医科简介我院中医科正式成立于年,年10月成立中医病区,属临床Ⅰ级科室,是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队伍,现有中医人员1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中医专科护士2名;硕士研究生学历3名,本科学历6名。中医科主要采用“治未病”先进理念: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愈)后防复。治疗上注重整体观念,强调治病求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老年慢性病、内科疑难杂病进行综合治疗为主。现主要收治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腔隙性脑梗塞、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退行性病变、糖尿病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贫血、各种肿瘤放化疗后等。同时对青中年亚健康状态、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酒精性肝炎及肝功能异常、长期顽固性失眠、便秘、老年妇女绝经期等进行中医药防治,采取中医体质辨识,饮食宜忌分析,以中医药调理为主,积极开展中医特色传统治疗,如艾灸、梅花针、拔罐、红外线及中频理疗。科室技术力量雄厚,设有中医门诊及中医住院病房,能为内科常见病及一些疑难杂症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临床中医诊疗服务。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sltx/9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内科的方药体系,及各系处方所治疾病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