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本草花椒附椒目
花椒(附椒目) 花椒 Huājiāo《神农本草经》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schinifoliumSieb.etZucc.或花椒Z.bungeanum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传统以四川产者为佳,又名川椒、蜀椒。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除去种子及杂质。本品气芳香,味麻且辣。青椒以色灰绿、无梗、无椒目者为佳;花椒以色紫红、无梗、无椒目者为佳。生用或炒用。 辛,温。归脾、胃、肾经。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1.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本品辛散温燥,入脾胃经,长于温中燥湿,散寒止痛,止呕止泻。治疗外寒内侵,胃寒冷痛、呕吐,常与生姜、白豆蔻等同用;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不思饮食,常与干姜、人参等配伍,如大建中汤(《金匮要略》);治夏伤湿冷,泄泻不止,可与砂仁、肉豆蔻等同用。 .虫积腹痛 本品有驱蛔杀虫之功。治疗虫积腹痛,手足厥逆,烦闷吐蛔等,常与乌梅、干姜、黄柏等同用,如乌梅丸(《伤寒论》);用治小儿蛲虫病,肛周瘙痒,单用煎液作保留灌肠。 3.湿疹,阴痒 本品外用有杀虫止痒之功。治妇人阴痒不可忍,非以热汤泡洗不能已者,可与吴茱萸、蛇床子、陈茶等同用,水煎熏洗;治湿疹瘙痒,可单用,或与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等,煎汤外洗。此外,本品与茯苓配伍,可用于肾虚痰喘、腰痛足冷等症,如椒苓丸①(《本经逢源》)。 煎服,3~6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1.化学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占总油量的5.10%,1,8-桉叶素占1.98%,月桂烯占11.99%,还含α-蒎烯,β-蒎烯等。还含香草木宁碱,茵芋碱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5%(mL/g)。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抗动物实验性胃溃疡形成的作用;对动物离体小肠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时兴奋,大剂量时抑制;并有镇痛抗炎作用;其挥发油对11种皮肤癣菌和4种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和杀死作用,其中羊毛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最敏感,并能杀疥螨等。 附药:椒目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schinifoliumSieb.etZucc.,或花椒Z.bungeanumMaxim.的种子。性味苦寒。归肺、肾、膀胱经。功能利水消肿,降气平喘。适用于水肿胀满、痰饮咳喘等。煎服,3~10g。比如己椒苈黄丸。 ①椒苓丸:出处《本草纲目》蜀椒 补益心肾:《仙方》椒苓丸:补益心肾,明目驻颜,顺气祛风延年。真川椒一斤(炒去汗),白茯苓十两(去皮)。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忌铁器。(邵真人《经验方》) 拓展阅读: 《古今名医药论》花椒 辛,热。归脾、胃、肾经。温中正痛,杀虫,止痒。 李时珍 椒,乃手足太阴、右肾命门气分之药。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禀南方之阳,西方之阴。故能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痢;入右肾补火,治阳衰溲数,足弱,久痢诸证。《本草纲目》 缪希雍 蜀椒,其主邪气咳逆,皮肤死肌,寒湿痹痛,心腹留饮宿食,肠澼下痢,黄疸水肿者,皆脾肺二经受病。肺主气,主皮毛;脾运化,主肌肉。肺虚则外邪客之,为咳逆上气,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为留饮宿食,肠澼下痢,水肿黄疸。二经俱受风寒湿邪,则为痛痹,或成死肌,或致伤寒温疟。辛温能发汗、开腠理,则外邪从皮肤而出。辛温能暖肠胃,散结滞,则六腑之寒冷除,肠胃得温,则中焦治,而留饮宿食、肠澼下痢、水肿黄疸,诸证悉愈矣。《本草经疏》 卢之颐 椒分秦、蜀者,不惟方域异,大小牝牡有别也。秦地者,开花结实、实大子牡;蜀地者,无花作实,实小于牝,其色馨气味,精胜实肤,与温中通痹,主司形气则一也。但无花者,性深邃,力从内骨。横遍肤表,主益气而归肺。有花者,性舒徐,力从中藏,横遍皮毛,明目窍,坚骨余,主通神而归心为别异耳。《本草乘雅》 陈士铎 功用实多,不止书上所载。然而少用则益,多用则转损。入于补阴之药,可以久服;入于补阳之剂,未可常施也。《本草新编》 张 璐 椒乃手、足太阴、少阴、厥阴气分之药,禀五行之气而生,叶青,皮红,花黄,膜白,子黑。其气馨香,能使火气下达命门,故《本经》谓之下气。其主邪气咳逆等证,皆是脾、肺二经受病,肺虚则不能固密腠理,外邪客之为咳逆;脾虚则不能温暖肌肉,而为痛痹等证。其治呕吐服药不纳者,必有蛔在膈间,但于呕吐药中,加川椒数十粒。盖蛔闻药则动,遇椒则头伏也,故仲景治厥乌梅丸用之。又能开痹湿,温中气,助心包、命门之火。《本经逢原》 黄宫绣 川椒,辛热纯阳,治能上入于肺,发汗散寒;中入于脾,暖胃燥湿消食;下入于命门,补火治气上逆。凡因火衰寒痼,而见阴痿溲数,阴汗精泄,并齿动摇,目暗,经滞癥瘕,蛔痛鬼蛀血毒者,服此辛热纯阳,无不奏效。以其寒去脏温,故能所治皆应。此虽与胡椒同为一类,但胡椒则止温胃除寒逐水,此则更兼入肾补火杀虫,而于逐水不甚专也。《本草求真》 周 岩 蜀椒为足太阴及右肾气分之药。祛脾肾之寒湿而不治风寒风湿。若但寒无湿,亦有不宜。治寒湿无分脾肾,而补火则独在肾。何以言之?性温燥而下行,足以祛寒湿而不足以祛风。皮红膜白,间以黄肉,极里之子则黑,为由肺历脾入肾之象,故能使水中泛出之火,仍归水中,然则肺病宜不相涉矣,而何以亦兼隶之?肺有寒饮无寒湿,寒饮之病,从不以椒治。但寒之病,亦未尝以椒治。惟脾肾之寒湿上冲而为脾病挟火者,以椒引而下之,始为恰当。脾肾病在本脏,肺病则脾肾连及,所治虽同而本末攸异。此愚所以不以手太阴药并提之也。椒既由肺抵肾,势不中停,自当以温肾为首功。故他物温脾寒除脾湿,效惟在脾而已;椒则归宿在肾,不第供职于脾。《本草思辨录》 施今墨 本品辛热纯阳,无处不达,上行于肺,能发汗散寒;中入于脾,可暖胃燥湿消食;下入命门,善补命火治冷气上逆。故花椒功擅温中止痛、暖脾止泻,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便溏泄泻等症;又能逐湿驱蛔、杀虫止痛,用于治疗蛔虫症所引起的腹痛、呕吐,甚则吐蛔等症。《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 施老的对药临床经验集写的不错,推荐阅读。药方证三者不可缺其一,懂药性,擅配伍,往往能够让临证疗效更上一层楼。 -END-有用就扩散有用就点在看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药学》(新世纪第四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主编/钟赣生;本文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sltx/10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8月31日产地中药材收购价格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