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医称为眩晕,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以头晕、眼花及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本病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厥证或脱证而危及生命。

,了解更多中医知识

(一)辩证分型

1.肝肾阴虚型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烦躁易怒,五心烦热,盗汗,潮热,口干喜凉饮,腰酸腿软,便干尿赤,舌红无苔,脉细无力。治宜滋肝肾明,杞菊地黄汤加龟板、夏枯草。

2.阴阳两虚型

此型多见妇女更年期并发。主证:头晕目眩,五心烦热,烘热出汗等阴虚内热现象,又有汗后背部畏冷等阳虚证候,舌红少苔或白苔,脉沉细。治宜调理阴阳,二仙汤加勾藤、煅龙牡、浮小麦。

3.肝气郁结型

主证: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胸闷憋气,胸胁胀痛,喜叹息,善吸气,舌红苔微黄,脉弦涩。治宜疏肝解郁,丹栀逍遥散加佛手、珍珠母。

4.肝火上炎型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畏热,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有力。治宜清泻肝火,龙胆泻肝汤加减。

5.肝风内动型

主证:头晕目眩,四肢麻木,手颤足晃,步履沉重,甚则口眼歪斜,舌强言骞,半身偏枯或牙关紧闭,鼻鼾昏睡,人事不醒,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或沉细。治宜平肝息风,天麻钩藤饮合牵正散化栽。

6.脾虚痰盛型

主证:眩晕体胖,身倦乏力,头重如裹,痰多,浮肿,便溏,舌胖嫩,苔白腻,脉滑。治宜健脾化痰,十味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二)民间单验方

1.罗布麻叶:开水泡代茶饮,每次5克。

2.花生叶:开水泡代茶饮,每次3-5克。

3.黄瓜藤:15克煎水2次,分3次服。

4.丝瓜络:12克煎水2次,分3次服。

5.夏枯草:10克开水泡,代茶饮。

6.芹菜及其根:不拘量,炒菜或与胡萝卜等同煮(炒)吃。

此外,吴茱萸研细末,取少量加醋调成膏糊状,敷两脚底涌泉穴,外用塑料纸包扎住,早晚各敷1次,为中药外敷法。

(三)中药方剂

  (一)三草汤

  肝郁化火上炎。

  清肝泻火,行血通经,缓急解痉。

  夏枯草10克,龙胆草3克,益母草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刘渡舟方。

  (二)玄参钩藤汤

  阴虚阳亢。

  滋阴平肝。

  元参21克,生地15克,白芍12克,麦冬10克,夏枯草15克,钩藤15克,菊花10克,丹参15克,泽泻10克,生山楂10克,木香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0天为1疗程。

  傅云江方。

  (三)化瘀清散汤

  瘀热。

  化瘀清热。

  柴胡10克,葛根15克,丹参15克,杭菊15克,桑枝15克,丹皮12克,赤芍10克,红花12克,地龙12克,薄荷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李润民方。

  (四)赭决九味汤

  气虚痰浊阻滞。

  益气化痰。

  黄芪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24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白术9克,甘草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邓铁涛方。

 (五)清肝汤

  肝火上扰清空。

  平肝清热,通络止痛。

  川芎15克,川牛膝15克,地骨皮15克,菊花20克,地龙10克,夏枯草30克,玉米须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龚志贤方。

  (六)莲椹汤

  肝肾阴虚,阴虚阳亢。

  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莲须12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山药15克,牛膝15克,龟板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邓铁涛方。

  (七)脾肾双补汤

  肾阴阳两虚。

  平肝滋肾潜阳。

  桑寄生30克,玉米须3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首乌24克,川芎9克,淫羊藿9克,杜仲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邓铁涛方。

  (八)附子龟板汤

  阴阳两虚,虚阳上亢。

  滋阴潜阳。   

  附块6克,龟板9克,女贞子9克,旱莲草9克,何首乌15克,丹参15克,磁石30克,石决明24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姜春华方。

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仅供专业中一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sltx/1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