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阳三焦经用药赋三焦分乎上中下。出水道而专司决渎。治病该乎头腹足。统臓腑而经络分支。1、秦艽燥味苦而辛。管辖湿胜风淫。却又荣筋活血。下部虚寒者忌。二便滑利者休。而兼之身挛当服。

2、木香忙碌而温。主三焦气分。治九种心疼。消食开欎不成无。利气宽中不成缺。而并为后重宜斟。

3、佛手柑忙碌酸温。理上焦之气而止呕。健脾土之虚而益胃。

4、参三七甘苦微温。破伤损之疮而散血。入肝胃之经而止疼。

5、没药味苦而平。散结气而壅肿渐除。破瘀血而痛楚自止。

6、乳香辛温而苦。理风冷而和停止痛。补腰膝而活血舒筋。

7、白蔻仁辛热。流布三焦。暖和脾胃。而叶逆不升。

8、黑栀仁苦寒。曲行小便。寒泄热邪。而烦呕可革。

9、桔核苦平。治疝痛而何难。

10、柿蒂苦温。止呃逆而倍适。

11、青皮忙碌而温。能疏肝而泻肺。破滞气以消痰。

12、木瓜酸濇而温。能龡肺而伐肝。调荣卫以去湿。

13、制香附辛香苦甘。通畅八脉十二经。能开六欎。乃气病之总。司为女科之埾药。

14、元精石咸寒而降。主属下虚与上盛。救阴助阳。得太阴之精气。有拯逆之神功。

15、益母草微苦辛寒。去瘀血。止崩漏。调月信。子能顺气逐风。属辛散滑利之品。

16、补骨脂忙碌大温。暖丹田。壮元阳。收缩便。主治虚寒喘嗽。抱纳气归肾之雄。

17、山豆根苦寒。泻辛火以保辛金。去肺大肠之风热。

18、海松子甘温。除诸风以开胃气。润肺大便之虚癃。

19、威灵仙辛温而咸。散湿祛风。疏五脏而徧行经络。

20、阳起石咸温无毒。破症消水。补右肾而培养命门。

21、使正人甘温。止泻杀虫。为消积治疳之品。

22、刀豆子甘温。温停止呃。乃归元下气之能。

足少阳胆经用药赋胆膺定夺之权。官名中正。腑无秽浊之传。宣称清静。娱情淡泊。照样霸道之无私。矢志担承。俨若将领之执竞。禀无输矣受之资。托半表半里之病。1、丹皮微寒苦辛。泻血中之伏火。退无汗之骨蒸。行足少阴并厥阴。治惊痫疮疡与烦热。

2、柴胡微寒而苦。能行清气上行。主治阳气下陷。平厥阴少阳之热邪。散十二经脉主疮疽。

3、菊花甘苦微寒。平肝木。益肺肾。而心火顿除。散湿痹。治头眩。而目翳堪去。

4、钩藤甘苦微寒。除心热。平肝风。而惊啼颇效。疗目炫发癍疹。而舒筋称奇。

5、五加皮性系辛温。明目舒筋。克归功于藏血之海。益精缩便。更得力于闭蛰之官。风湿宜求。疝家专掌。

6、郁李仁忙碌温。润达幽门。而关格有转输之妙。宣通水府。而肿胀无壅遏之嗟。破血有用。津损非宜。

7、常山寒而辛甘。能引吐。消饮痰。独擅截疟行水之力。

8、草果性属辛热。克除痰。又消食。更治太阴独胜之寒。

9、先见子性属苦寒。杀虫疗蛊。理痃癖而气块能消。止郁闷而小便自利。

10、酸枣仁味系甘酸。益胆滋肝。疗胆虚而阴气克助。敛阴汗而心君可安。

足厥阴肝经用药赋将领而谋虑相兼。锐不成敌。主筋而变化为握。魂之所藏。性当急切仓促。早申宽心慰安之义。木欲扶疏条达。故有酸泻辛补之方。1、当归辛温甘苦。为阴中之阳方。治阴虚而阳无所附。为血中之气药。负气调而血有所归。

2、芍药酸苦微寒。补脾阴以内损。营卫和而腠理皆充。泻怒气之上冲。胁痛除而脘疼不做。

3、泽兰甘苦辛温。主经候可通。症瘕可散。消水总由耗伤之品。舒欎亦由气息之香。

4、天麻辛温无毒。治诸言不遂。漠不关心。除惊兼有去湿之功。却风又入厥阴之经。

5、龙胆草大苦大寒。泻肝胆之火邪。而下焦之湿热顿去。

6、夏枯草忙碌微寒。散厥阴之欎火。而夜痛之目珠堪医。

7、降真香辛温。行瘀滞之血如神。止金疮之血至验。

8.海桐皮苦平。理腰膝之疼若圣。除风湿之害称奇。

9.蒲黄味甘而平。疗诸疮疖。消瘀通经。亲信膀胱之热。一攻而殆尽。

10、首乌苦濇甘温。调平和血。补益肝肾。产后崩带之病。倾倒而无遗。

11、艾草叶苦辛而温。得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理气血。走三阴。而吐衂崩带有藉。

12、青蒿子味苦而寒。受少阳之精。能治阴分之伏热。清暑邪。走肝胆。而目疾风毒无虞。13、茜草根酸而咸温。行血止血。得通经导滞之能。

14、蜜檬花甘苦微寒。明目润肝。为涤热和营之用。

15、全虫辛平有毒。逐肝风。透筋骨。而并除惊痫。

16、天虫咸辛而平。化风痰。平惊疳。而兼疗齿痛。

17、萆薢辛平而苦。主腰膝做疼。风寒湿痹。既可去膀胱宿水。反能止失溺便频。

18、沉香辛温甘苦。主亲信做痛。下气调中。犹堪去脾土痰涎。更可疗肌肤水肿。

19、百药煎甘酸。去咳嗽之痰。不啻掌示。疗热渴之病。犹若神灵。20、五灵脂甘温。止血气之痛。无异手捎。行冷滞之瘀。真同仙术。21、刺蒺藜忙碌而温。能疏肝而泻肺。症瘕石散者可尝。

22、延胡索忙碌而温。能行气而通经。瘀滞足够者可食。

23、荆芥忙碌而温。入厥阴又入太阴。行气分兼行血分。力备轻宣。而血中之风可去。机能发布。而膜外之风从汗解。

24、芎藭辛温升浮。为厥阴之主药。乃少阳引经。上行头。畅清阳之气。而止痛疼。下行血海。养新血之生。以通阻塞。

25、钟乳石甘温。益干练阳。下焦之病弱宜宝。止嗽解渴。上部之虚损堪珍。

26、花蕊石酸濇。专走肝经。金疮之流血至效。能化瘀血。胞衣之不下殊灵。

27、吴茱萸忙碌大热。能镇逆而疏肝。可温中而除湿。

28、刘寄奴忙碌而温。能下胀而止血。可通便而破症。

29、紫草甘咸而寒。入厥阴而凉血。解疮疡之毒盛。

30、红花忙碌甘温。入肝经而活血。疗产后之血凝。

31、苏木辛温。能宣表之风邪。除新旧之瘀血。

32、芦荟苦寒。解胸膈之郁闷。疗稺童之癎惊。

33、桑寄生苦甘。灵活舒筋在所胜。

34、枸杞子甘温。滋肝益肾乃其能。

35、青黛咸寒。泻欎火于肝家。治黄疸之君药。

36、紫参苦寒。消肝脏之痞块。为血积之殊珍。

37、鲜生地甘苦大寒。能治丙火。而诸经之血逆可平。又清燥金。而吐衂与崩中至圣。

38、干生地甘苦而寒。养阴退阳。而五心之烦热宜斟。生血凉血。而血晕与崩中颇神。

奇经八脉用药赋督带任冲。并阴阳蹻维。此之谓八脉。散络分支。无内外夫妇。故谓之奇经。督主表而冲主里。痫属阳而癫属阴。探原达委。得暗还明。洵有书为证。讵无药为凭耳。1、鹿角咸温。能通督脉。补肾生精华。而崩中堪止。强筋壮腰膝。而吐血并除。

2、龟板咸寒。能通任脉。养心增聪明。而崩漏即痊。补肾退骨蒸。而痎虐可截。

3、当归身忙碌甘温。去瘀生新。散寒和血。治诸肢节痛。带脉为病之因。

4、紫石英甘辛而温。重以去祛。温以润枯。主肝血受虚。冲脉虚寒之疾。

5、阿胶咸平无毒。止血也兼能去瘀。疏风兮又且补虚。东走肝垣。养血强筋须采用。西归金府。化痰止咳实皆宜。

6、牡蛎性味咸寒。克敛汗而免崩淋。主固精而濇二便。功端清热。虚烦赤痢不成无。力备软坚。破瘰消瘕庸何缺。

7、鳖甲味咸而寒。解骨间之蒸热。消亲信之症瘕。妇人漏下。五色可医。

8、海参甘咸而温。能壮阳而治痿。堪补肾而益精。常人亏折。下焦得力。

9、太子参甘苦微温。端补十二经之气。

10、留行子甘苦而平。通畅十二经之血。

11、桃仁泥苦平味甘。通大肠血秘。治热入血室当中。

12、粉沙参苦而微寒。使清肃下行。损无降有升之逆。

解毒用药赋

痈疽必由火而生毒。痛痒或因热而生风。顶托乃为良策。协调岂属中工。发于阴。非温经莫济。发于阳。惟凉解是宗。1、大青咸苦大寒。可疗热狂。为阳毒发癍之药。

2、荠苨甘淡微寒。能消疔肿。皆利肺解毒之征。

3、蚤休苦寒。专理痈疽。兼疗惊痫。

4、败酱苦平。既能解毒。又可止疼。

5、皂角刺气辛而温。力备解毒而搜风。乃胎衣之可下。

6、毛茹菇甘咸寒辛。功专清热而散结。亦疗肿之能消。

7、蒲公英甘寒而苦。专治疔毒乳痈。却属通淋之好货。

8、紫地丁忙碌而寒。主治疮疡瘰疬。能消壅肿之知名。

9、胡桐泪苦咸寒。乃齿蠹骨槽之克解。

10、石决明味咸凉。亦肺肝风热之可平。

11、忍冬藤养血。

12、零余子益精。

贪求名利之人,从中医上讲,特别简单情志平衡、肝气郁结、七上八下、寝息欠佳,特别影响安康,摄生,最首要的便是养心,紧要做的,便是安康除外的,看淡。

·完·舒适提醒:本平台分享安康图文讯息,仅供众人参考进修,不做为养息诊断根据。若有须要,请在医生提拔下利用。⊙版权申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干系咱们节略。最不成思议的是你没有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pzff/1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