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连心致富桥章丘泸溪携手冲刺小康侧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向民贵龚仁 “盼了一辈子,桥修了,路通到家门口,我们产的农产品终于可运出大山赚钱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潭溪镇兴隆寨村的68岁陈福凤,近日,看着一桥通架南北,天斩变通途新大桥,笑容满满地说。 因为不通路,陈福凤只能让儿孙和村里人远去异地务工。每到年关,他们回家要坐上渡船,再步行两小时山路才能到家。 发源于湘西花垣的峒河,把松柏潭、且己、兴隆寨3个村隔离在北岸,与南岸的国道只是遥遥相望。连绵的大山把村民分隔成17个自然寨,交通闭塞成为制约村民脱贫的最大瓶颈。 “全村多人,贫困户有98户人,贫困发生率接近40%。”潭溪干部向民喜,年参加工作时是当地一名老师,当年到兴隆寨家访时,走24个自然寨整整花了两天,看着村民肩挑背驮,他为这村民脱贫十分担忧。 按照党中央东西协作扶贫安排,山东济南市章丘区对口帮扶深度贫困的泸溪县,从此这两地相隔千山万水的地区紧紧连在一起。 “修桥资金,不足部分我们帮解决,再难也不能让百姓再受苦了。”年5月13日,时任章丘区委书记刘天东来泸溪对接东西扶贫协作工作,知晓兴隆寨村尚未通路无法脱贫状况,当场表态帮助啃下这一硬“骨头”。 “按照地名系鸬鹚嘴大桥,但不仅是一座横跨峒河南北的桥,也是脱贫致富桥!”村支书向昌贵说,这座桥村民还起一个响亮的名字“章丘—泸溪连心桥”。该桥全长米,宽8米,含24公里的村组公路投资万元,章丘区出资万。年12月建成通车,使周边村组1.2万人告别了出行难。 且己村是湖南省文联驻村扶贫村,工作队在峒河南岸的一组流转土地,通过“村集体+村企业+贫困户+扶贫”模式,采取秋冬季种植羊肚菌,春夏季种墨地龙冬瓜的循环生产模式,亩纯收入超万元。 38岁的村民向明清是土生土长的兴隆寨人,虽有知识有技术,想把村里荒山变金山银山。但大桥未修通前制约交通,他只能常年在外打工。 大桥通车后,向明清成立了专业种养殖合作社,利用东西扶贫协作援助资金从村民土地流转新开了50亩蔬菜和50亩吴茱萸药材基地。合作社拿出10%收入分红给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基地劳务收入等带动97人脱贫摘帽。 目前,泸溪县使用章丘区扶持的项目资金,在三个村组织发展了95亩蔬菜、50亩吴茱萸药材和20亩蔬菜食用菌基地,收入超万元,贫困户从中获红利58万元,通过“基地+公司+农户+扶贫”利益联结模式,带动了更多的贫困群众走上产业扶贫致富之路。 两年多来,章丘区始终把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加强彼此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章丘区向泸溪支持各类资金超1亿元。帮扶泸溪实施了一批水、电、路、电商等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民生项目,撑起了泸溪摘帽脱贫一片天。 当下,章丘区正鼎力帮扶泸溪高质量决胜脱贫攻坚战,驶入同步小康泸溪的“快车道”。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yfyl/12648.html
- 上一篇文章: 植物茱萸的传说,一个关于瘟疫的传说中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