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位名中医,5人擅长此方,他应用
专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杏林墨香 每天早7:00 推送中医药干货盛宴 // 喜欢就置顶我,方便您找到我 一本“绝迹江湖”的中医经典,随便搜了下孔夫子旧书网, 虽然不是什么“老书”,但贵的惊人,果然是一群有文化的书商。 现在,广而告之,这本书重新出版啦,下面节选一点段分享给大家。 阳和汤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原方用量:熟地一两,肉桂一钱(去皮,研粉),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钱。用法:水煎服。主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 在被调研的位名中医中有5位擅长应用本方。主要为黑龙江、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的外科与内科医家。 1.使用指征及加减 关于本方的使用指征,大多数医家认为: ①全身虚寒征象:如肢体畏寒,肌肤冰凉、枯槁,面目消瘦、无华,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头晕,易盗汗,食欲不振等。 ②局部寒凝湿滞征象:如局部漫肿无头,不红不热,肿胀隐痛,压痛不明显,肿块僵硬,皮色不变或关节持久作痛,受寒时加重,口腔黏膜、舌面多发性溃疡等。 ③舌脉征象:舌质淡,或淡紫,或紫暗,苔薄白,或白厚;脉沉迟,或细,或细弱。 ④内窥镜检查:胃、十二指肠球部、结肠、直肠黏膜活动性溃疡,表面苍白,周围黏膜充血水肿等。 一些医家介绍了本方加减应用方法:有的加红参、党参、黄芪等补气药,用于以血虚寒凝为主证,兼有气虚者;有的加附子以增强温阳散寒之力;也有加丹皮、当归、赤芍、地龙、鸡血藤等活血补血药。方中姜炭,有的用炮姜,也有的用干姜。 2.主治病症 本方治疗的病症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周围血管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指(趾)端动脉痉挛症等。 ②溃疡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溃疡、顽固性多发性口腔溃疡等。 ③心脏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动过缓、2、3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④骨科疾病,如骨关节结核、尺骨鹰嘴滑囊炎、坐骨神经痛、慢性骨髓炎、陈旧性外伤等。 ⑤其他病症,如类风湿关节炎、乳腺增生病、痛经等。 3.处方用量与禁忌 方中各药用量情况如下:熟地10~30g;肉桂6~10g;麻黄3~10g;鹿角胶9~20g,但多数用10g;白芥子6~15g;炮姜6~15g;姜炭6g;生甘草6~15g。 关于本方的使用禁忌,大多认为疮疡红肿热痛,或阴虚有热,或疽已溃破者不宜;阳证,实证,热证者禁用。 马山 麻黄10g,金银花10g,蒲公英30g,白芥子10g,二地各20g,阿胶(烊)10g,肉桂10g,细辛4g,吴茱萸10g,浙贝10g,白芷15g,炮山甲8g,皂角刺15g,丹参30g,半夏10g,乳没各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赤芍15g,全蝎10g,土鳖虫10g,甘草6g。 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溃疡;顽固性多发性口腔溃疡。 内窥镜检查见胃、十二指肠球部、结肠、直肠黏膜活动性溃疡,表面苍白,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口腔黏膜、舌面多发性溃疡,表面覆有白苔者。 各种慢性溃疡疾病皆宜。 陈益群 熟地10g,鹿角胶10g,炮姜6g,肉桂6g,麻黄6g,白芥子6g,生草6g。 类风湿关节炎,骨与关节结核,慢性骨髓炎及陈旧性伤。 消瘦面色无华,脉细,易盗汗食欲不振,局部有肿胀隐痛,压痛不明显,肿块僵凝,皮色不变或关节持久作痛,阴雨寒时加重。 阳证,实证,热证者禁用。阴虚火旺亦禁用,否则病情加重,燥伤津液。 血得寒则凝,遇温则散。本方系温补之剂,对气血两虚,寒湿内阻之阴寒证具有肯定疗效,因而广泛地运用于诸多骨伤科的慢性疾患。 姜兆俊 熟地20g,肉桂6g,麻黄3g,鹿角胶9g,白芥子9g,姜炭6g,生甘草6g。 周围血管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指(趾)端动脉痉挛症等,一切阴疽;骨科疾病,如骨关节结核,尺骨鹰嘴滑囊炎,坐骨神经痛,类风湿关节炎,慢性骨髓炎等;乳腺增生病;痛经等。 局部漫肿无头,不红不热,舌淡,脉细。 疮疡红肿热痛或阴虚有热,或疽已溃破者不宜。 运用本方时熟地量宜重,目的在于补养阴血;若无鹿角胶可改用鹿角霜通血脉,祛瘀滞;方中麻黄在于通阳散寒,故量宜轻;肉桂亦可改用桂枝,温阳功效虽稍逊,但温通血脉、和营通滞力量较强;本方以血虚寒凝为主证,若兼有气虚者,宜酌加党参、黄芪等补气药。若辨证准确,守方常服才能奏效,不可轻易改弦易辙。 郭文勤 鹿角胶20g,白芥子15g,熟地15g,甘草15g,麻黄5g,炮姜15g,肉桂10g。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动过缓,2、3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头晕,舌淡或淡紫,苔薄白或白厚,脉沉迟或损脉。心率在55次/分以下。 阳气亢盛、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该方。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为主治阻疽之方,功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病窦综合征,2、3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病因为阳气亏虚,寒邪凝滞经脉,脉络不畅,用本方正中病机。临床常加红参、黄芪大补气血;加当归补血;加附子以增强温阳散寒之力;加丹皮以活血化瘀且能防止温燥之性太过劫伤阴液。 崔公让 熟地30g,黄芪30g,鸡血藤30g,党参15g,当归15g,干姜15g,赤芍15g,怀牛膝15g,肉桂10g,白芥子10g,制附子10g,炙甘草10g,鹿角霜10g,地龙12g,麻黄6g。 阳虚血瘀型肢体缺血性疾病。 肢畏寒,肤冰凉,肌枯槁,面消瘦,脉细弱,舌质淡或紫暗。 瘀久化热不宜。 肢体动脉缺血性疾病,大体可分为阳虚型、瘀滞型、热毒型,前者用阳和汤,中者用顾步汤及通脉活血汤,后者用四妙勇安汤。 权威性 官方委托对第一、二批全国名老中医的学术调研 位名老中医方药经验的真实记录 曾获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选自《名中医方药传真》,黄煌,史欣德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由“杏林墨香”订阅号独家发布。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购买途径全国新华书店 医药专业书店 天猫,京东等各大网站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xgls/7630.html
- 上一篇文章: 脾胃功能失调,这12种解法,你适合哪一种
- 下一篇文章: 萧琢如自创四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