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生姜甘草泻心汤合方
陈雁黎年见习,年期中实习,实录胡老门诊医案例今选其80个案例,供读者参考。 - - 点击以下链接可看往期: 1、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大柴胡合方(一) 2、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大柴胡合方(二) 3、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大柴胡合方(三) 4、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大柴胡合方(四) 5、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小柴胡合方(一) 6、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小柴胡合方(二) 7、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柴胡桂枝汤合方 8、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方 9、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四逆散合方 10、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桂枝汤合方(一) 11、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桂枝汤合方(二) 12、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桂枝汤合方(三) 13、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葛根加生石膏汤合方 14、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半夏泻心汤合方 医案明示:胡老“方证辨证”是辨证论治的核心。方证示人以规矩,是辨证的尖端。医案无华丽的博引广据,也无教条的论经说典。唯有“有是证必用是方”“一方可以治多病”“善用合方”,疗效卓著。 《伤寒论》第条末尾有“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病者,即《伤寒论》目录“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等六经病的证候(《伤寒例》第三,录其证候诊脉声色)。 方者,即经方之方证。“病皆与方相应”即后世“方证相应”或“方证相对”之说。也就是说,“方证辨证”正确,就可以放心“乃服之”,肯定有疗效。 医者开处方,只要在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辨证上,不出大的偏差,就有一定的疗效。宋仁宗时,林亿等校《金匮要略方论?序》谓:“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如神。”即是佐证。 在个病案中,胡老看病处方,用柴胡者约占50%,以大柴胡汤合方者约占20%。纵观古今中外(日汉方医),胡老用大柴胡汤乃炉火纯青,同学美名胡老雅号“大柴胡”,真是不虚。 研读胡老医案,犹如临证见习。研读大师方证辨证,您将略知端倪。 4月3日起我们将连载“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 01 生姜泻心汤加苍术治结肠炎 蔡某,男,40岁,病历号。 年8月2日初诊:大便日一行,但尚溏未解,心慌气短,小便不多,腹中雷鸣亦仍存在。辛甘理中苦燥固肠为法。方用: 生姜四钱,半夏四钱,党参三钱,黄芩三钱,黄连一钱,干姜一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三钱,茯苓三钱,苍术三钱。三付。 8月6日复诊:大便好转,但仍稍溏,每于下午四至五时则口渴短气,小便少,头晕,再仿五苓散法治之。 桂枝三钱,苍术三钱,猪苓三钱,泽泻三钱,茯苓三钱。三付。 8月23日三诊:头晕恶心减轻,大便次数减少,日只一二行,但仍溏,心烦躁,有时难于支持,再以吴茱萸汤以治烦躁。 吴茱萸三钱,党参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半夏三钱,炙甘草二钱,茯苓三钱。三付。 8月27日四诊:恶心已,头晕减轻,肠鸣、便溏亦均减轻,但尚未已,仍予上方,茯苓增为五钱,三付。 按 腹鸣便溏,以辛甘理中、苦燥固肠,用生姜泻心汤加苍术为治。 口渴、短气、小便少、大便溏为湿气停留,用五苓散。 心烦躁,恶心,便溏,治以吴茱萸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02 甘草泻心汤治心下痞 李某,女,58岁,病历号。 年11月26日初诊:心下痞,脘部胀满,疼痛食后减轻,喜温喜按,食欲不振,喜噫,腹痛肠鸣,大便时泻。治以消胀缓痞。 炙甘草四钱,黄芩三钱,党参三钱,干姜三钱,半夏三钱,大枣四枚,黄连二钱。 三付。 按 连服六付后,ー切症状消失,又服三付调理。 03 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治口腔溃疡 赵某,女,40岁。 年7月30日初诊:ロ舌糜烂月余之久,失眠,心下痞,不能食,头晕而眩,脉沉无苔,大便自调。 半夏三钱,炙甘草五钱,黄芩三钱,白人参一钱,炮姜三钱,大枣四枚,生石膏二两,吴茱英一钱半,马尾连一两半(川黄连药房缺货)。 二付。 8月1日复诊:口糜大瘥,能食物,唯舌赤,仍无苔,脉沉。 生地黄六钱,桔梗三钱,蒲公英一两,炙甘草五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马尾连一两,白参一钱,大枣四枚,炮姜三钱。生石膏两半。 二付。 按 胡老善用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治口腔溃疡。 本案初诊因头晕脉沉加吴茱萸,取效。复诊因舌赤无苔加生地黄、桔梗、蒲公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sltx/9814.html
- 上一篇文章: 祛寒之剂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