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吴茱萸,大人小孩没忧愁不过要准确地
吴茱萸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为芸香科植物吴茱、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生于平地至海拔米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地。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阴虚火旺者忌服。 药理研究本品具有芳香健胃作用,能祛除肠内积气及抑制肠内异常发酵,增加消化液分泌,抑制胃肠蠕动而解痉、止吐,并有镇痛、抗胃溃疡、降血压、兴奋子宫、抗血栓形成、杀虫、抗菌、升高体温、保肝利胆、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抗血栓、抗缺氧等药理作用。 有了吴茱萸,大人小孩没忧愁 一、小儿用吴茱萸 1、治疗小儿口疮,复发性口疮 将吴茱萸捣碎,过筛,取细末加适量好醋调成糊状,涂在纱布上,敷于两足心,24小时后取下。用量:1岁以下用2.5~10克,1~5岁用10~15克,6~15岁用15~20克,15岁以上用20~20克。 2、小儿止咳方 吴茱萸、肉桂、干姜等量打粉,取1/3小勺,用唾液和,取黄豆大小,贴在双侧公孙穴上,胶布固定。24小时一换,连续3~4天。如果秋冬季孩子有鼻塞可以结合小鸟飞的动作,哪边塞做哪边,上下摆动下。 3、治疗小儿咽峡炎 暑期用:吴茱萸6克、肉桂6克、生大黄10克。打细粉,用陈醋调敷脚底双涌泉穴。晚上敷上白天取下。 秋冬季节用:吴茱萸12克、肉桂12克、胆南星12克、生大黄8克。打细粉,用陈醋调敷脚底双涌泉穴。晚上敷上白天取下。 4、外治小儿流涎 取胆南星1克、吴茱萸3克,放微波炉里烘干,研极细粉末,瓶贮备用。使用时,将药粉加少量面粉和米醋调成糊状,临睡前敷于小儿两足心涌泉穴处,外用纱布包扎,每次敷12小时揭去。 5、治疗小儿腹泻 吴茱萸20g,研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脐部神阙穴,胶布固定,24小时取下。 二、成人用吴茱萸 1、治疗咽喉肿疼并且吃药无效 吴茱萸克、大黄克,打成粉备用。每晚洗脚后,将适量药粉取出。用米醋调药粉,做成两个五角硬币大小的药饼,分别贴到两足底涌泉穴上,用创可贴或橡皮膏固定。第二天早晨取下。一般连用两天症状就会减轻,一周左右症状基本消失。连用三周之后,可以隔天贴一次,以巩固疗效。 2、治疗慢性咽炎 取吴茱萸30克、生附子6克、麝香0.3克,共研细末,加少许面粉与醋调和,做成面饼,将药饼蒸微热敷双侧涌泉穴,敷后安睡3小时。若半夜脚心发热,则火气下行。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治疗腮腺炎 吴茱萸12g,浙贝母、大黄各9g,胆南星3g,共研细末,醋调,外敷足心涌泉穴,患左敷右,患右敷左,双侧患病,左右均敷。每日换药1次。 4、治疗牙痛 吴茱萸6克,米酒ml,以文火煎煮10分钟。待药酒凉后加入冰片1克调匀,即可含漱。1~2次即见效。 5、治疗失眠 1)把吴茱萸用布包起来,放在枕头边或枕着睡。效果特好。 2)吴茱萸40g,米醋(白醋)适量。用吴茱萸煎汁,加入温水,再加入米醋,用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晚睡前一次。 6、治疗寒凝头痛 吴茱萸15~20克,煎汤趁热熏洗头部,每天1次。 7、治疗高血压 将吴茱萸研末,每次取30~50克,用醋调敷两足心神阙穴(最好睡前敷,用布包裹)。一般敷12~24小时后血压即开始下降,自觉症状减轻。轻症敷1次,重症敷2~3次即显示降压效果。 8、治疗呃逆 吴茱萸20g、苍耳子20g、肉桂5g,共研末。每次取10g,用醋调敷双足心涌泉穴。 9、治疗消化不良(胃寒型) 取吴茱萸粉2.5~3克,用食醋5~6毫升调成糊状,加温至40℃左右,摊于两层方纱布上(约0.5厘米厚),将4周折起;贴于肚脐神阙穴上,用胶布固定。每12小时更换1次。 10、治疗湿疹 将吴茱萸研末,以凡士林调成30%软膏,涂搽患处,每日2次。l周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 11、治疗腰腿风湿冷痛 吴茱萸l5克,研末,以米酒拌匀,炒热,摊于油纸上敷患处,用布包扎,立即止痛。 12、治疗阳痿 吴茱萸30克、细辛10克,共为细末。用上药适量,加温水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于脐部神阙穴,用胶布固定,晨起取下。治疗期间忌房事。凡属寒邪外袭,肾窍郁闭,宗筋失用之阳痿,用之疗效确切。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sltx/2815.html
- 上一篇文章: 吴茱萸汤证及吴茱萸类方
- 下一篇文章: 经方传奇专治呕吐的吴茱萸汤,用药配伍与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