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施今墨有一方治神经衰弱
点击??????免费领 你们有没有发现,如今的中医比以前衰落了。那么,为什么衰落呢? 有人将原因归纳为药材。有人认为,中医廉价,赚不来钱。 我认为,中医的衰落在于当代中医人,缺少向前辈学习的精神。很多人,只为了名利。不是为了救死扶伤。 今天给大家说一张,当初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的医案。我们从这个医案感受他们那个年代的中医人,有什么过人之处。 话说有一次,施今墨老先生接待一个患者。这个患者42岁,男性。 这个人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商人,生活颠沛流离,精神压力很大。日子久了,就有了胃病,遇寒则发作。 后来,就另添了一个病,脑袋又沉又闷,还有些疼。经过检查,西医确诊为神经衰弱。服用镇静药,一开始还有效过,后来耐药后,就无效了。 此人几经辗转,找到了施今墨。 刻诊,见脉象沉缓,苔薄白,舌质偏淡。施今墨老先生详细询问了患者的过往生活、身体状态。 写了一张方子—— 白蒺藜12克,生姜渣10克,生地黄10克,熟地黄10克,吴茱萸(黄连水炒)6克,酒川芎5克,清半夏6克,蔓荆子6克,酒当归6克,细辛3克,白僵蚕5克,苦桔梗5克,辛夷花5克。 结果,患者服药4剂后,头部不适感大大好转,隔日发作一次。鼻塞也有所缓解,睡眠变好,浑身舒适,食量也有所增加。 就这样,施今墨老先生遵原方稍作加减以调治,最终,患者诸证悉平。 这张医案记载于施今墨老先生弟子吕景山教授所撰的《施今墨医案解读》里。 那么,这个医案有什么学问呢? 患者脉象沉缓,舌质淡,苔薄白。这明显的虚弱之象。 患者老早之前就胃寒。遇凉,就胃痛。所以,很明显是脾胃虚寒。 既然患者脾胃虚寒,胃中的寒邪就容易向上冲。寒邪冲逆于清阳之地,患者就头部沉重、昏蒙、疼痛。 所以,要想改善这个局面,就得从暖脾胃,散中焦之寒做起。 既然如此,我们再来看看施今墨老先生的方子—— 吴茱萸(黄连水炒)6克,酒川芎5克,清半夏6克,苦桔梗5克,生姜渣10克,蔓荆子6克,酒当归6克,细辛3克,白蒺藜12克,白僵蚕5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0克,辛夷花5克。 生姜渣、吴茱萸、清半夏有暖胃散寒、温阳降逆之效,主入中焦,调理脾胃之虚寒。用生姜渣比生姜少了发散之力,可以更稳妥地温煦脾胃阳气。吴茱萸用黄连水炒,取反佐之意。 接下来,用生熟地来益肾气。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通过补益肾精,来增进对髓海的滋养。 酒当归和酒川芎,可以活血化瘀,借助酒势和桔梗之力,直入头部,更好地活络头部气血。细辛、蔓荆子、白蒺藜、白僵蚕、辛夷花等,可以散寒祛风、清利头目。 这就是从脾胃角度,治疗神经衰弱的方子,组方十分精巧、周密。 在平时,有人神经衰弱,如果自觉脾胃虚寒,不妨借鉴一些文章里施今墨的思路。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不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点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rybw/9802.html
- 上一篇文章: 晨听黄夏温潮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