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shanzhuyu

薯枣、鸡足、山萸肉、实枣、肉枣、萸肉、药枣。

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肉。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黑褐色。叶对生,卵形至椭圆形,稀卵状披针形,长5~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具黄褐色髯毛。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于海拔~(~)米的林下、林缘、山坡。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浙江、四川等省区,浙江、河南及陕西有大量栽培。

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厘米,宽0.5~1厘米。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性微温,味酸、涩。归肝经、肾经。

补益肝肾,收涩固脱。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畜禽养殖应用:在畜禽养殖中添加山茱萸粗提物后,具有补益肝肾、涩精敛汗等功效。改善畜禽的肝肾阴亏、阴虚盗汗等症状。

补益肝肾: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肢萎软无力,可与熟地、菟丝子、杜仲、玄参等药同用。

益肾固精:用于肝肾亏损引起的阳痿、漏精、小便频数等症,常与熟地、山药丹皮、白茯苓等药物配伍。

敛汗固脱:用于自汗、盗汗常与五味子、党参同用;治大汗亡阳欲脱之症,多与附子、党参、白术等配伍;对阴虚、阳虚出汗皆有良好的止汗作用。

注:1.本品经炮制后,形如黑枣皮,亦称“枣皮”,由于其酸涩收敛,对内有湿热、小便不利者不宜应用。

2.吴茱萸与山茱萸,药名相似而作用不同,吴茱萸辛苦大热,为温胃寒而降胃逆之药;山茱萸酸涩微温,为敛肝养阴、止汗多、防汗脱必用之药,凡体虚多汗者皆可应用。

3.生黄芪、山茱萸都为止汗之药,生芪为治阳虚不能外护毛窍所致的阳虚汗多,山茱萸为治阴虚火旺,逼津液外泄引起的阴虚多汗,故阳虚多汗用生芪,阴虚多汗用山茱萸。

畜禽剂量用法:牛、马20g-45g;猪、羊10g-15g;兔、禽1g-2g;犬、猫3g-6g;山楂为末,开水冲,候温罐服或粉碎混饲拌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xgpw/7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