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83860.html

吴茱萸[wúzhūyú]

吴茱萸,别名吴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

1药性

药性: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

2功能主治

本品主入厥阴肝经,长于疏肝下气,散寒止痛,为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兼入脾胃肾经,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以消阴寒之气为主要特点,临床以止痛、止呕功效显著。

上散厥阴肝经寒邪治厥阴头痛;中能疏肝和胃治肝寒犯胃、呕吐泛酸;下暖肝肾治疝气腹痛、寒湿脚气、虚寒泄泻(为脾胃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另为厥阴肝经的引经药。

1.散寒止痛:①用于头额冷痛经常发作,日久不愈,兼吐涎沫者,与党参、生姜同用。②用于冷气腹痛,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同服,也可用本品与香油和酒煎服。③用于寒湿脚气上逆、腹痛、闷乱不识人,与木瓜、槟榔、生姜配用,如吴萸木瓜汤。④用于寒湿阻胃,胃脘胀痛、吞酸烦心,与黄连、高良姜配用。

2.理气止呕:①用于胃中虚寒,症见食后欲吐,腹痛,或干呕吐涎沫,可与炮姜同用;若为肝火犯胃,症见胁痛,吞酸,呕吐者,可与黄连同用,如左金丸。②用于口舌生疮,属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者,可用本品研末醋调贴足心。

3.温脾利湿:用于寒湿脚气、下肢足胫肿胀,可与木瓜、槟榔、苏叶等同用,如鸡鸣散。

3禁忌

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津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孕妇慎用。

中药故事:

古时重阳节为啥插茱萸?

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于是茱萸"辟邪"便流传下来。

下期讲解

猜中药

猜猜这味中药是什么?

请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周一到周五工作日14:00,周末早上7:00

打开杏林学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xgpw/5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