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一篇文章搞定温里药所有必备考点
一基本要求 1.含义 凡药性湿热能温里散寒,以治疗里寒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2.功效与适应病证 (1)功效:温里散寒、温经止痛、补火助阳或回阳救逆,兼能化痰、燥湿、杀虫、止呃。 (2)适应病证:里寒证,包括中焦寒证、心肾阳衰之亡阳证、肾阳虚证、寒滞肝脉之疝痛、风寒湿痹、经寒痛经等。兼治寒饮咳喘、虫积腹痛等。 3.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热,主归脾、胃、肾、心经;兼归肝、肺经。 4.配伍应用 外寒内侵而有表证者,配解表药;寒凝气滞者,配行气药;寒湿内蕴者,配化湿健脾药;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亡阳气脱者,配大补元气药。 5.使用注意 本类药多辛热燥烈,易助火、伤津,故热证、阴虚证及孕妇忌用或慎用。 二常用单味温里药共性:辛—温—温里散寒—里寒证及心脾肾阳虚证。 三功效相似药物比较1.温里回阳药 2.散寒止痛药 3.跨单元功效相似药物比较 (1)肉桂与桂枝: 二药均能温助阳气、温通经脉。桂枝发汗解肌力强,既走表又走里;而肉桂专走里,长于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上热下寒证。 (2)干姜与生姜: 二药均能温中散寒、温肺。但生姜长于发汗解表,温胃止呕,温肺止咳,解药物毒以及解鱼蟹中毒;干姜温热之性强,能温肺化饮,回阳通脉;主治亡阳证,常与附子配伍。 四应用要点1.安全性 (1)附子有毒,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2)吴茱萸辛热燥烈有小毒,易损气动火,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服。 2.用量用法 (1)用量:肉桂煎汤,2~5g;研末冲服,每次1~2g。吴茱萸煎服,用量2~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2)用法:附子生品外用,内服须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肉桂芳香含挥发油,煎服宜后下或焗服。 3.使用注意 温里药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故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宜忌用;孕妇慎用。 此外,注意: ①附子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等同用。 ②肉桂畏赤石脂;丁香畏郁金;肉桂善入血分,易伤阴动血,血热妄行者忌用。 五记忆歌诀常用单味温里药 记忆歌诀 附子干姜散寒回阳, 附子辛热止痛而又补火助阳, 干姜温肺化饮通脉而善温脾阳。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xgpw/370.html
- 上一篇文章: 疯传90岁老道长的独家秘方护菊神功
- 下一篇文章: 质谱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