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的考点,比较零碎,历年来,考研学子都是在背诵方歌,但是仅仅是背完方歌还是不够的,接下来新东方在线医学小编就为你们总结一下方剂学中方剂中的常考的药物用量比和特殊的配伍特点。

1.桂枝汤:重点掌握其特殊的配伍意义,方中桂枝与芍药用量相等(比例为1:1),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之病机,体现营卫同治,祛邪扶正,邪正兼顾之意;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相助则汗出有源,芍药得桂枝相助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2.九味羌活汤:此方的配伍意义中提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方中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善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此三味与羌活、苍术合阁,组成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

3.银翘散:《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

4.大承气汤:方中的药物配伍体现了“通因通用”、“寒因寒用”之法。

5.左金丸:方中黄连与吴茱萸用量比例为6:1。

6.芍药汤:方中大黄苦寒沉降,合芩、连则清热燥湿之功著,合归、芍则活血行气之力彰,其泻下通腑作用可通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体现了“通因通用”之法。

7.六一散:方中滑石与甘草的用药比例为6:1。

8.参苓白术散:此方中桔梗宣利肺气,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与诸补脾药合用,有“培土生金”之意。

9.补中益气汤:《脾胃论》云:“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即因烦劳则虚而生热,采用甘温之品以补元气,而虚热自退,为“甘温除热”法,补中益气汤为“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剂。

10.麦门冬汤:方中粳米、大枣益脾胃,化生阴津,助人参益气生津,体现了“培土生金”之意。

11.一贯煎: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为君,因肝藏血,肾藏精,乙癸同源,精血互生,体现了“滋水涵木”之意。

12.凉开三宝:温病“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

13.桂枝茯苓丸:本方治漏下之症,采用行血之法,也体现了“通因通用”之法。

13.枳实导滞丸:方中的药物配伍也体现了“通因通用”之法。

附:方剂药物用量比

方剂中药物用量比

麻黄汤

麻黄:桂枝:炙甘草=3:2:1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

石膏:麻黄=2:1

竹叶石膏汤

半夏:麦冬=1:2

左金丸

黄连:吴茱萸=6:1

当归六黄汤

黄芪:当归=2:1

当归补血汤

当归:黄芪=1:5

阳和汤

熟地:麻黄=15:1

旋覆代赭汤

旋覆花:代赭石:生姜=3:1:5

麦门冬汤

麦门冬:半夏=7:1

枳术丸

枳实:白术=1:2

四逆散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1:1:1:1

六一散

白术:枳实=2:1

吴茱萸汤

生姜:吴茱萸=2:1

大补阴丸

(熟地+龟板):(黄柏+知母)=3:2

泽泻汤

泽泻:白术=5:1

更多相关资讯

中医必备:中医脉诊歌诀大全!

中医中西医

中医诊断学考试知识点汇总

中医针灸操作技术常考内容汇总

中医医师必备:中医脉诊歌诀大全!

中医诊断学考试知识点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备考点

中医诊断学考点速记:各种脉象的巧计方法

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福利医师无忧通关协议班!

点击文章底部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进入无忧通关协议班。

超+专业人士已







































治疗白癜风的专家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xgpw/1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