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百草园NO1
走进百草园,认识中草药 朱实山下开,清香寒自发。 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 这是唐朝诗人王维笔下的《山茱萸》,也是百草园中正在盛开的山茱萸花。 山茱萸,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在民间,关于山茱萸的名称由来还有一段传说。相传战国时期赵王有颈椎病,颈痛难忍,一位姓朱的御医用一种干果煎汤给赵王内服用,很快使赵王解除病痛。而后赵王问朱御医用了什么灵丹妙药,朱御医回答是山萸果,如若坚持服用,不但可治愈颈椎疼痛,还可安神健脑、清热明目。赵王听后大喜,令人大种山萸。为了表彰朱御医的功绩,就将山萸更名为山朱萸,后来人们将山朱萸写成现在的山茱萸,并逐渐流传了下来。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病症。 《圣惠方》记载山茱萸可以治疗各种腰痛,下焦风冷,腰脚无力等病证,用牛膝一两(去苗),山茱萸一两,桂心三分,以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 大家经常见到的六味地黄丸当中也含有山茱萸,在六味地黄丸中山茱萸起到的作用便是温补肝肾。还可以用于妇女肝肾不足,冲任不固出现的崩漏以及月经过多,以及脾气虚弱出现的冲任不固下漏不止,这两种情况都可以使用山茱萸。 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Sieb.et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萸肉、芋肉、山萸肉、山芋肉、山茱萸、肉枣、药枣、实枣儿、枣皮、蜀酸枣、鬾实、炒枣皮、酒萸肉 主产于浙江省,安徽、陕西、河南等省亦产。 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山茱萸补阳茶 材料:山茱萸25克,芡实、黄芪各15克。 制法:将上药加水煎煮。代茶饮。 功效:温肾补阳。适用于阳虚诸证。 山茱萸粥 材料:萸肉15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山萸肉洗净,去核,与粳米同入沙锅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成。 功效:补益肝肾,涩精敛汗。 应用:肝肾不足之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遗尿,虚汗不止,肾虚带下,小便频数。 注意:3~5天为1疗程,疾病完全治愈后,即可停服,或再间断食用一段时期,以巩固疗效。发热及小便淋涩者不宜食用。 山茱萸酒 将山萸肉浸于米酒中,以文火加热至沸,去下待冷,密封置阴凉处,经常摇动,7日后即可。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服50毫升。能补肝肾,止汗。 在中药中,称为茱萸还有另一种——吴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人认为茱萸香气辛烈,可以辟邪去灾,这里指的就是吴茱萸。 吴茱萸,味苦,性热,有毒;入肝、胃经,而《雷公炮制药性解》认为,吴茱萸入肝、脾、胃、大肠、肾经。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等病证。 吴茱萸性热燥裂,还可以治疗脾肾阳虚出现的五更泄泻,与温补脾肾,涩肠止泻的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同用,即四神丸。但是吴茱萸阴虚内热忌用,孕妇慎用。 走进百草园,每周四准时与您相约 (来源:中药房)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xgls/1953.html
- 上一篇文章: 敷神阙各种神奇的作用
- 下一篇文章: 端午习俗暗藏哪些中医养生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