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之盗汗夜咳牙痛腰痛口舌生疮
患者学生薛某之母,于年5月1日上午11时许,由薛某代为求医于吾。原话如此,“你能给我妈妈开个药方不?我妈妈到晚上临睡就咳嗽,重咳咽干,自汗盗汗,牙痛,腰痛,口角生疮,舌苔白腻(舌中间黑黄)”。 吾于下午1:30分左右回复其,拍一张舌苔照片,如下: 方知舌象描述有所出入,故在此告诫,以后如不能亲诊,照片之信息不可缺少,因代诉往往有所失真。 后问及以下几个问题与答复: 问:问题多久了?怎么引起的? 答:半年多,应该是工作疲劳,压力太大。 问:有无口苦之类? 答:有时候会,咽干且痒。 问:大便是干?是稀? 答:经常是干的 并提及其左腰间有一血管瘤,从出生之时即有,曾因哺乳期无法手术而拖延至今,医院检查医生不建议手术,属微细血管,不能做手术,劳累之后会痛。患处照片如下: 问:大便是先干后稀吗? 答:是的 因五一节事情耽搁于深夜处方,如下图所示: 两日过后吾回访问及此事,发现患者因经期未抓药,且2付药药房不予煎药,需自己煎。 吾回复:自己熬呗。后方知,患者怕苦,想等两天。 然后昨天(5月6日),学生告知情况如下: 1.晚上不盗汗了; 2.牙齿有点胀,2剂药后已经不痛了; 3.喘气不那么累了; 4.口疮没再多生了; 5.自觉现在挺好。 并问现在是否需要继续服药。 问:现在还有哪些不适? 答:就是总是头痛,平时脖子痉挛,会痛。 问:平时发作频率?哪个部位?吃药期间有没有发作? 答:是眉棱股痛,体虚的时候,两三天就会发作一次,如果身体好的时候,那差不多半个月发作一次。脖子是一直都痛。 故在原方基础上加吴茱萸6生姜一大块,并用蜈蚣6条,全蝎12克打粉分成4份,随汤药一起服用。 分析:本案思路的基础源于经络与方证。 首先,看一段经脉循行,“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疒贵)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患者,咽干且痒,偶有口苦,乃十分吻合少阳之表现,但肝经循行与咽喉有密切关系,故有厥阴之热与风的表现;口角生疮(胃经与肝经并经之地);大便先干后稀,加之舌象表现乃属太阴之虚寒表现,反之便干则为千金温脾丸方证;入夜则咳,且重咳,乃阳气入里与阴邪相争于肺之表现,经脉循行“入肺中”,从其治疗后喘气轻松,亦可知与肺之关系,“卫出于上焦”,肺之宣肃失常,可自汗亦可盗汗;眉棱骨乃属额部,临床辨证多归属阳明,故二诊加吴茱萸,一药双雕。此外,牙痛在本案中为虚火上炎,非真实火牙痛,故以黄柏、炙甘草仿郑钦安之封髓丹意,以滋水潜阳。原方无炙甘草,此处加之乃取法于山西名老中医李可先生。方中重用乌梅,取其息风且可敛汗,汗出多者,容易导致气阴亏虚,合之党参,可酸甘化阴,一收一补。而方中诸阳药则振奋阳气,使在里之阴邪消于一瞬。 后方用止痉散,以通络祛风止痛,亦从肝论治,《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这为从少阳与厥阴论治颈椎病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伤寒论》则提供了方药论治的基础,何其妙哉。 许多医家对《伤寒论》与经络是否存在关系有许多的争论,此处亦不做过多讨论,毕竟还在学习进步之中,认识还有待完善全面,仅供参考。 谦斋医感谢您对中医的信赖与喜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sltx/8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推拿ldquo外治rdquo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