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吴茱萸”在春秋时候原名“吴萸”。它产在吴国,是一味止痛良药。

当时,吴国和邻近的楚国相比,还算小国,小国就得向大国进贡。这一年,吴国的贡品之中就有吴萸。谁想楚王一见,竟大发雷霆:

“小小的吴国,胆敢把以国命名的东西当贡品,这不是看不起堂堂的楚国吗?拿回去,不收!”

吴国的使者愣住了。

这时,有位姓朱的楚国大夫,急忙对楚王说:

“吴萸能治胃寒腹疼,还能止吐止泄。吴王听说大王有腹痛的老病,才选来进贡的。如果拒绝接受,那不就伤了两国的和气吗?”

“胡说,”楚王喝道,“我用不着什么‘吴萸’!我们的国家也不需要!”

吴国的使臣又羞又气,退出王宫。朱大夫追出来说:

“请你不要生气。就把吴萸留给我吧。楚王早晚会用上它的。”

吴使就把吴萸给了朱大夫。朱大夫拿到家中,栽在院内,还命人精心管理。

吴使回国后,吴王一听楚王这么无礼,就同楚国断了交。

几年过后,吴萸在朱大夫家中生长得十分茂盛,已经有一大片了。朱大夫知道,这种草的果实需在未成熟的时候入药;所以,他命人及时采摘,晾干收藏,保存了许多。

有一天,楚王忽然旧病复发,肚子痛得直冒虚汗。朝中的大夫都急坏了,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治。

朱大夫急忙用吴萸煎汤,献给楚王。楚王连吃了几剂,肚子不痛了;再吃几剂,病全好了。楚王就问朱大夫:

“你给我送来的是什么药啊?”

朱大夫说:“这就是那一个吴国进贡的吴萸。”

这时,楚王才后悔不该那样对待吴国。他一面派人与吴国和好,一面命人大种吴萸。

有一年秋天,楚国流行起瘟病来了。许多百姓上吐下泻,有的甚至活活病死了。

楚王急忙传旨,命令朱大夫配药救民。朱大夫以吴萸为主制药,救活了许多快死的病人。

楚王为让人们记住朱大夫的功劳,就传旨把“吴萸”更名为“吴朱萸”。后来,人们为了标明这是一种草,又把“吴朱萸”的“朱”字,加了草头,写成了“吴茱萸”。

*吴茱萸

吴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

辛;苦;热;小毒。入肝、胃经。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吴茱萸:除去杂质。

制吴茱萸: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晒干。每kg吴茱萸,用甘草6kg。

1.5~4.5g;外用适量。

置阴凉干燥处。

让资讯找到知音

你所关心的,才是我们所







































长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哪里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sltx/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