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高效良方慢性胃炎验方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吐逆"病领域。是临床罕见高病发。 病因多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或过食生冷,克伐中阳,又可致脾胃虚寒;或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脾虚失运,肝木乘之,而致肝胃不和;又肝郁化火,耗伤胃阴,胃阴不够,失其润降;或肝郁气滞,血行失畅,头绪瘀滞,隔绝胃脘;又病久不愈,久病入络。凡此各种,都可致病。 病症上腹部胀满痛苦(或偶有剧痛),食后加剧;或消化不良,食欲消退,上腹部不适,饱满嗳气,吞酸,或伴恶心吐逆,口苦,泻肚等。每每一再发生。后期看来养分不良等证。下腹压痛多呈布满性,较溃疡病压痛遍及。 凭借临床展现,当代医学解析∶如胃酸过量,则为肥厚性胃炎,胃酸淘汰,则为减弱性胃炎。 中医解析,病有久暂,证有虚、实、寒、热、气、血之殊。如痛无中止,绵绵做痛为寒;时做时止,有炙烤感为热。拒按,暴痛为实。喜按,久痛为虚;攻冲窜痛为气,静止不移为血瘀。 论治本病可随证采用以下高效良方以疗之。 01平肝和胃饮代赭石15克,旋复花9克(布包煎),法半夏、川黄连各3克,吴茱萸1克,丹参15克,青木香6克,麦芽9克,甘草2.5克 水煎服,逐日1剂,日服2次。 平肝降逆,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肝气横逆犯胃,脘腹痛苦,牵引胁肋,呃逆吐酸,心烦易怒,口苦、苔黄、脉弦数。 屡用效佳,寻常服5剂左右即痛止。 彭述宪(《广西中医药》(2)年)。 肝郁气滞,横逆犯胃,则脘胁做痛,方用旋复代赭汤去参、姜、枣、平肝降逆;左金丸(川连、吴茱萸)开郁清肝,解酸和胃;香附开气郁,丹参通血滞;青木香行气止痛;麦芽健脾消积。甘草和中益胃。合而为用,成效颇著。 随证加减∶痛甚,加甘松、元胡各6克;吐逆酸水,加瓦楞子15克;溃疡病,加乌贼骨、白芨各9克;胃出血,加刺猬皮12克,三七粉3克(冲服);脘部灼痛,加蒲公英15克、黄芩9克;大便不通,加大黄6克,厚朴9克;阴液受伤,舌红无津,去法半夏,加石斛,麦冬各12克;体虚脉弱,加当归、党参各12克。 02清中汤黄连、法半夏各7克,陈皮10克,炒栀子,茯苓、川楝子、白芍各12克,草蔻仁5克,甘草3克,生姜3片 水煎服,逐日1剂,日服2次。 清泄郁火,和胃降逆。 郁火胃痛(急性胃炎)。 屡试屡效,成效颇佳。 林义群(《新中医》(11)年)。 清中汤源于《流旨方》,原治"胃中大热做痛"。用之临床,凡急、慢性胃炎,溃疡病病灶行动期及胆囊炎等引发的急性胃脘痛,证属郁火或实热者,屡试屡效。唯有病机为郁火,证状无须患具。是临床医治郁火胃痛的良方。方中黄连,山栀苦寒清火,陈皮理气;佐半夏、草蔻仁、生姜之辛温以散邪,兼能降逆。郁散则火随之得泄、脱痛乃止。又恐连栀苦寒戕伤脾胃,以茯苓、甘草健脾和胃。全方寒热相伍,辛升苦降,相反相成。既清火开泄肝郁,又降逆和胃止呕。故合而用之,很有用验。 如属肝郁气滞尚未化火或虚寒胃痛弗成妄投。 03复方芍药甘草汤加减法∶脘腹胀闷,嗳气较甚者,加厚朴,广木香或槟榔、青皮等;痛有定处者,加蒲黄、五灵脂、丹参、降香等;吐逆酸水者,加海嫖蛸、煅牡蛎、煅瓦楞子等;口干、口苦、胃中炽热较甚者,加剧黄连用量,或再加黄芩、蒲公英、金钗石斛、麦冬、沙参等;胃中冷痛(如误食寒凉之物)较甚者,加剧吴茱萸份量,或再加春砂仁、豆蔻等;大便黑或便血者,加海嫖蛸、茜根、白芍、侧柏叶、或阿胶、三七、云南白芍等;如突觉心跳气促、头晕目眩,脉沉细弱者,招斟酌胃出血过量,可再加吉林参9克,黄芪15克等以防虚脱;吐血、原有胃脘痛,脏腑积热,先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赭石、生牡蛎、龙骨、三七、白芨、侧柏叶,待血止后再用本方加减疗养。伤风风寒者,加苏叶、防风;外感发烧者,加柴胡(有吐血史者不必)、黄芩、银花、连翘或按伤风解决再用本方。 痛苦缓和后,可凭借脏腑,气血,阴阳真假境况,协助四正人汤,小建中汤以及滋阴扶阳等药,恰当加减,坚固疗效。 04百合荔楝乌药汤临床应用本方还应仔细随证加减改变,如腹胀,加枳实、麦芽、香橼皮;胁胀,加郁金、木香、青皮;嗳气加木香、莱服子;痛甚,加白芍、甘草;刺伤,加蒲黄、五灵脂;吐酸,加川黄连、吴茱萸;恶心,加藿香、陈皮;口渴饮冷,加石膏;口干不欲饮,加麦冬、生地、玉竹、元参;食少,加山查、神曲、麦芽;气短乏力,加党参、桂枝;泻肚,加白术、茯苓;便秘,加火麻仁。 服药期间,忌腥冷辛辣及油腻食品,防止过劳及情志所伤。 05温胃止痛汤桂枝5克,白芍9克,吴茱萸6克,丁香3克,云苓9克,砂仁、炮姜各5克,当归、元胡各9克,白术12克,红枣3枚 水煎服,逐日1剂,日服2次。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慢性胃炎(胃脘痛、脾胃虚寒型)。 医治查看30例,均收到得意成效。 引(《千家妙方·上》)。万孟仪验方。 06苏梗和中汤苏梗15克,白蔻仁4.5克,佛手、香附各9克,大腹皮12克,神曲、炒麦芽、香橼皮各9克,甘草6克 水煎服,逐日1剂,日服2次。 舒肝和胃,调气止痛。 肝胃不和,湿食中阻。胃脘痞闷痛苦,食后饱胀,纳呆厌食,嗳气泛酸,大便粘滞不爽,舌滑苔腻,脉濡细或弦细。 屡用效佳。 引(《华夏当代中医闻人志》)。柴浩然验方。 随证加减∶若湿浊着重者,加藿香、佩兰;伴吐逆者,加姜半夏、鲜生姜;食滞重者,加焦山查、鸡内金;腹胀甚者,加厚朴、陈皮;兼胸痛者,加瓜蒌皮、炒枳壳;兼胁痛者,加柴胡、白芍、郁金。 07理气安胃汤酒白芍15克,酒香附9克,丹参12克,白檀香7克,炙甘草4克,生姜3片,大枣3枚 上药用净水浸过药面(约毫升),泡10分钟,从新煎煮至毫升。滤出药液、药渣再加水毫升,煎至毫升。药液搀和平匀,分做两份,服时加温,先服1份,过4小时后再服1份。痛未止如法续服,痛苦缓和后,改成6小时服1次。 理气活血,缓急止痛。 气滞胃痛,院腹痛,痞闷拘急,遇冷或忧愤而发生。甚则肢厥,口不渴,或上逆而吐逆,舌苔薄白,或舌质紫暗而阔,脉沉细弦,或沉涩。 屡用效佳。 引(《华夏当代中医闻人志》)。郭襄验方。 08速效三白胃痛汤生白矾末10克,白百合、白芍各30克,五灵脂、丹参、台乌药、甘草各12克 逐日1剂,水煎30分钟,取药汁毫升分2次兑白矾末内服(半小时1次)。 缓急止痛,消炎活血。 中暮年胃脘痛、腹痛,不论寒热真假各型都可应用。 屡用效佳。寻常都可在20~60分钟内节制。假设矫健辨证加减应用,成效更佳。 引(《华夏当代中医闻人志》)。张健民验方。 本方系从古方白灵散加味而成。方中白矾一味止胃腹痛效捷,凡表里妇科疾患皆可采用,现在皆做突矬,应用日益狭隘。据当代药理钻研,白矾主含硫酸铝,硫酸钾,有祛痰、约束、消炎、止血影响。有畏其铝的毒副影响,但片刻少许服用,其止痛、消炎、抗菌、止血影响显著,且可降胃肠湿浊。多年查看,未见毒副影响。 09清心养胃汤北沙参、玉竹、石斛各15克,生地、通草各9克,莲子、藊豆各15克,黑栀子9克,茯苓15克,滑石12克,甘草、竹叶各6克,灯芯1.5克 水煎服,逐日1剂,日服3次。 降心火,复胃阴。 慢性减弱性胃炎。 医治例,服本方20剂康复95例,随访1年无改变者占80%,1年后有一再而仍以本方治愈占15%。 宋善安方。 加减∶食欲不振,加鸡内金;腹胀,加枳壳、厚朴;呕恶,加竹茹;口渴,加麦冬、花粉;不眠,加合欢皮、夜交藤;肝郁不舒,加白蒺藜。 文章节选自《名医百家集验高效良方》,原做家:程爵棠。 点击下方图片筛选你想要的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sltx/10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位居婴幼儿死亡第二大病因,超过90孩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