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头痛辨证论治
头痛,亦称头风,是以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头痛既可单独出现,亦可伴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西医学中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及外伤性头痛等,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头痛的病因 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产后、失血之后,营血亏损、头部外伤或久病人络。 头痛的病机头痛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其基本病机,外感者为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内伤者或肝阳上扰,或瘀血阻络,或头目失荣而发头痛。 头痛的病位多在肝、脾、肾三脏。病理因素涉及痰湿、风火、血瘀。病理性质有虚有实。外感头痛一般病程较短,治疗养护得当则少有转化。内伤头痛大多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病性较为复杂,一般来说,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之头痛属虚证,肝阳、痰浊、瘀血所致之头痛多属实证。 虚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痰浊中阻日久,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营血亏虚,不荣头窍,可转为气血亏虚之头痛。肝阳、肝火日久,阳热伤阴,肾虚阴亏,可转为肾精亏虚的头痛,或阴虚阳亢,虚实夹杂之头痛。各种头痛迁延不愈,病久入络,又可转变为瘀血头痛。 『外感头痛』·风寒证 1临床表现头痛时作,连及项背,呈掣痛样,时有拘急收紧感,常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头痛喜裹,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治法疏风散寒止痛。 3方药代表方:川芎茶调散。 本方由川芎、荆芥、薄荷、羌活、细辛、白芷、防风、甘草组成,服时以清茶调下。若头痛,恶寒明显者,加麻黄、桂枝、制川乌;若颠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甚则四肢厥冷者,用吴茱萸汤去人参,加藁本、川芎、细辛、半夏;若见头痛,足寒,气逆,背冷,脉沉细,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白芷、川芎。 『外感头痛』·风热证1临床表现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 渴喜饮,便秘尿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3方药代表方:芎芷石膏汤。 本方由川芎、白芷、石膏、菊花、藁本、羌活组成。若烦热口渴,舌红少津,可重用石膏,配知母、天花粉、芦根;若伴大便秘结,口舌生疮,可合用黄连上清丸;若伴鼻流浊涕如脓,鼻根及鼻旁疼痛,加苍耳子、辛夷、鱼腥草等。 『外感头痛』·风湿证1临床表现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舌淡苔白腻,脉濡。 2治法祛风胜湿通窍。 3方药代表方:羌活胜湿汤。 本方由羌活、独活、川芎、防风、蔓荆子、藁本、甘草组成。若胸闷脘痞、腹胀便溏,加苍术、陈皮、砂仁;若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竹茹;若纳呆食少,加麦芽、神曲、焦山楂;若小便短少者,加茯苓、薏苡仁、淡竹叶;若发于夏季,感受暑湿,见身热汗少或汗出不畅,心烦口渴,胸闷欲呕者,加藿香、佩兰、荷叶。 『内伤头痛』·肝阳证1临床表现头胀痛而眩,以两侧为主,心烦易怒,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2治法平肝潜阳。 3方药天麻钩藤饮。 本方由天麻、钩藤、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栀子、黄芩、益母草、朱茯神、首乌藤组成。若头痛剧烈,目赤口苦,急躁易怒,便秘尿黄者,加龙胆草、夏枯草、大黄;若头晕目涩,腰膝酸软者,酌加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等。 『内伤头痛』·肾虚证1临床表现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寐健忘,遗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2治法补肾填精。 3方药代表方:大补元煎。 本方由人参、山药、熟地黄、杜仲、枸杞子、当归、山茱萸、甘草组成。若头痛而晕,面颊红赤,潮热汗出,去人参,加墨旱莲、知母、黄柏;若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加鹿角、附子。 『内伤头痛』·气血虚证(一)血虚 1临床表现头痛而晕,心悸怔忡,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治法滋阴养血。 3方药代表方:加味四物汤。 本方由白芍、当归、生地黄、川芎、菊花、蔓荆子、黄芩、甘草组成。若见神疲乏力,遇劳加重,气短懒言,汗出恶风等,可加黄芪、党参、白术;若头晕耳鸣、虚烦少寐、腰膝酸软者,可加熟地黄、五味子、山茱萸等。 (二)气虚 1临床表现头痛隐隐,时发时止,遇劳则加重,纳食减少,倦怠乏力,气短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治法益气升清。 3方药代表方:益气聪明汤。 本方由黄芪、人参、升麻、葛根、蔓荆子、白芍、黄柏、甘草组成。若头痛绵绵不休,心悸,失眠者,加当归、熟地黄、何首乌;若畏寒怕冷,手足欠温,加附子、肉桂、葱白等。 『内伤头痛』·痰浊证1主症临床表现:头痛昏蒙沉重,胸脘痞闷,纳呆呕恶;舌淡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2治法化痰降逆。 3方药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 本方由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若痰湿中阻,胸脘满闷甚者,加厚朴、枳壳、砂仁;若见口苦,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宜去白术,加黄连、枳实、竹茹,或选用黄连温胆汤。 『内伤头痛』·瘀血证1临床表现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暗,可见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2治法活血化瘀。 3方药代表方:通窍活血汤。 本方由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老葱、大枣、酒组成。若头痛较剧,可加全蝎、蜈蚣、土鳖虫等虫类药;若久痛不已,兼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细弱无力,加黄芪、党参、当归;若畏寒明显,酌加桂枝、细辛、附子等。 辨治备要(一)辨证要点1.辨外感与内伤 外感头痛多因外邪致病,起病较急,一般疼痛较剧,病程较短,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重痛,痛无休止,多伴有外感表证,以实证为多。内伤头痛多起病缓慢,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多表现为胀痛、刺痛、隐痛、空痛、痛,痛势绵绵,遇劳加重,时作时止,以虚证为多。如因肝阳、痰浊、瘀血等以邪实为主的内伤头痛,多表现为胀痛、重痛或刺痛,且常伴有相应脏腑损伤症状。临床亦见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者。 2.辨头痛部位 太阳头痛,痛在脑后,下连于项;阳明头痛,在前额部及眉棱骨处;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厥阴头痛,多在颠顶部位,或连目系;太阴、少阴头痛多以全头疼痛为主。临证尚可见偏头痛,也称“偏头风”,常以一侧头痛暴作为特点,痛势剧烈,可连及眼、齿,痛止则如常人,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多系肝经风火上扰所致。 3.辨头痛性质 因于风寒者,头痛剧烈且连项背;因于风热者,头胀而痛;因于风湿者,头痛如裹;因于痰湿,头痛而重;因于肝阳,头痛而胀;因于肝火,头部跳痛、灼痛;因于瘀血,头部刺痛,痛处固定不移;因于虚者,多呈隐痛、空痛或昏痛。 4.辨病势顺逆 若起病急骤,头痛如破,短时间内出现神昏伴颈项强直,呕吐如喷,甚者旦发夕死者,属真头痛,病势凶险;因于外感,头痛剧烈而见神志变化,或肢体强痉抽搐,甚或角弓反张者,为脑髓受损或脑络破裂所致,皆属于逆证,预后不良。 (二)治法方药头痛的发生,实者多属“不通则痛”,虚者多属“不荣则痛”。外感头痛属实证,以风邪为主,治疗当以祛风为主,兼以散寒、清热、祛湿。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证以补养气血或益肾填精为主;实证以平肝、化痰、行瘀为主;虚实夹杂证,宜标本兼顾,补虚泻实。 治疗头痛应重视引经药的应用。如太阳头痛选用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选用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选用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选用吴茱萸、藁本;少阴头痛选用细辛;太阴头痛选用苍术。青春期女性易患的偏头痛,多属肝气郁结而导致,临证可按实际情况酌加柴胡、川芎、全蝎等为引经方药。 注: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山东省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圆满举行!致敬中医人,慈海教育助您一臂之力!●重磅!国家发布中医诊所基本标准,版VS版(征求意见稿),有何新变化?●考前必读丨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开考在即,如何提高通过率?●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妇科疾病-四诊要点专业成就不凡!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考试!慈海教育,是您最正确的选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sltx/10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10个小偏方治疗颈椎病有奇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