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佳雀斑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926055703496631&wfr=spider&for=pc

新新,女,现年49,原籍江苏,现定居广东中山

我:一个人老心不老,爱时尚爱健康,爱生活爱家人,爱朋友爱分享,拍打拉筋艾炙自愈法推广者,中医经典养生爱好者,传统文化传播者.....自认为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每天活得精彩........

我,一个中医和传统文化爱好者,一直追随曲黎敏老师有10年之久,直至年11月,成为了老师真正的学生,这辈子将立志为弘扬中医文化而努力。以下文章来自喜马拉雅曲黎敏老师精讲不生病的智慧2:精讲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我将其编辑整理,希望有缘之人能读到他,并能领悟他,感恩老师。

《经络养生》掌握中医里最神秘、最独特的学问

继《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后,曲黎敏老师带你开启《灵枢经脉》篇,按次序详解经脉循行、经证和腑证,串联起生命之气传递的无形网络,感受身体能量运行通道,明心、独悟、神会独特的中医天人观,同时融合《难经》《奇经八脉考》《华佗传》《金匮要略》《医法圆通》等百家经典,系统性地梳理各类疾病,无论是伤风感冒还是心肺顽疾,都能通过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来调理,重抬身体自力。手到病除:方便省钱,重新激活人体能量系统。

笔记第一百零二:收心,收在哪儿?

心脏病在面色上的表现,一个是面色恍白,这是心血已大伤之症,一是面色赤,赭红,如衃血,一般是高血压连带的心脏疾患就会出现这种症状。治疗这个病,《伤寒论》有通脉汤加葱白九茎。

通脉汤加葱九茎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赤者,加葱九茎。

此处加葱九茎是解阴盛格阳的问题,葱白宣肺,肺气一降,上面憋出的红就散了。干姜通脉有余,通气不足;葱白散气有余,通脉不足,所以合而用之,气通又不伤脉,脉通又不伤气,是为妙用。所以要想看懂伤寒方真不是那么容易的,虽然大道至简,但不象食方那么看清楚。

喜笑不休,因为心主笑,笑而不休,就是心神将散之象。我总觉得那种笑着死去的心脏病人真是修得好,哈哈一笑,终结了出生之时的哇哇一哭,人生不过如此,走得好的人,才叫圆满。

下面说一下心包经里证。

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

先说“是主脉所生病者”,五藏都是:是主肺所生病者是主脾所生病者,是主心所生病者,是主肾所生病者,是主肝所生病者,即五脏病跟本藏有关。而此处心包“是主脉所生病者”,按理说应该是主心包所生病,但是他没这么说,他说“主脉所生病”,如果说心主血脉,那这里所言脉当指气脉,而且这样就跟三焦对应上了,因为三焦“主气所生病”。喜乐从哪里出?从气脉出,全身气脉充盈,人就喜乐;全身气脉被憋,人就郁闷。为什么癌症是情志病,一定是先在气脉上被憋,人的血脉也就渐渐不通而瘀滞了。所以,高兴这事儿多重要啊。生气呢,就是没活明白,就是不明人性。有人说男人花心你不生气么?唉,男人花心是本性,不花心是德行,这点事都弄不清楚,就只能自己的玻璃心碎满地了。与其成天看着他管着他,不如让他成天看着你管着你。当然了,两人都活得自在点、成熟点,是最好的了,人生苦短,千万别被没劲的人和事儿给耗散了,最惨的是还为此得了一身病,就太不值了。那高兴的第一步是什么啊,就是得先离开你烦的那个人,你如果连这一步都做不到,那你怎么能高兴起来呢?还有人总问我这病什么时候好啊,第一就要看你什么时候高兴起来,能喜乐了,气脉血脉通畅,病才能去掉啊。

有个肾癌病人,第一次见面,脸黑,额头更黑,吃过药后,额头的黑斑就缩小了,刚开始时,还腹泻,甚至拉油乎乎、奇臭的东西,正常人你没事会拉油吗?那就是你身体里面的腐物啊,不先下地狱,怎么上天堂?!然后就是放奇臭的屁。很多人不能接受服药后放臭屁,不让自己打嗝放屁,怎么通气脉啊,气脉不通,怎么出喜乐啊?!这人吃了四十多付中药后,额头上的黑斑没有了,脸也亮堂了,他说,最近所有人见到他,都问,有什么喜事吗?看到你好开心。这就是病去后,气脉通畅显现出来的“喜乐出焉”,自己都没意识到,可周边的人都感受到了,那份喜悦、那份轻盈,就是生命给环境的美好辐射。

烦心、心痛,掌中热。这些都是脉所生的心包病。

烦心、心痛这个问题,在很多经脉都有反应:在肺经,是“烦心胸满”,这是因为心肺被憋;脾经是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这个是肝木克脾土造成的烦心;肾经是“烦心,心痛”,这个是脾胃骤虚,不能运输津液而交通心肾,以致心神不宁,烦躁欲死。心包经也有内关不通造成的烦心、心痛”;可见烦心、心痛,自古就是个大毛病,总之,实则心痛,虚则为烦心。

烦属心,躁属肾,故知其同为少阴病。有人认为,吐利厥逆,烦躁欲死,是阴盛而阳欲脱之危候,应以用四逆、白通。如果只是呕吐下利,是太阴脾胃的表现,应该用理中汤,为什么张仲景用“吴茱萸汤”呢?

理中汤,病人虽有吐利,但未至烦躁,所以还是病在太阴。吴茱萸汤,治疗病人因吐利而至烦躁欲死,因吐利太甚,脾胃二土居中,为上下之枢机,中土失职,不能交通上下。但其呕吐的根源,却是由肝木凌土而成,因此仲景先师用吴茱萸汤,主要是温肝降逆以安中焦。

掌中热,也是虚阳外越的象。掌中热,是心火外冒心热,是肾阳外越。小婴儿是纯阳之体,有时可能会这样,不是病。但大人这样,就是危症了,因为本来就阳虚,阳气再外冒,就不好救了。

关于掌中热,还有肺经是“掌中热”,心经是“掌中热痛”,《灵枢论疾诊尺》说:掌中热者,腹中热;掌中寒者,腹中寒。

我们总讲“收心”,收在哪儿呢?收在膻中,膻中主喜乐,主绽放。“易筋经”韦驮献杵第一式,就是让我们先把心收在此处,经文说做这个动作时,要“心诚貌亦恭。即练功不只是练胳膊练腿,从表情上都要有变化,才叫练功。表情的变化,意味着五藏的变化。现在很多人教你工夫,但不教你这句话,就是功夫只传了一半.

练手心劳宮穴,中国武术有手爪功,比如,易筋经里卧虎扑食式”有虎爪,“青龙探爪式”有龙爪,“三盘落地式”里还有个秘而不传的鹰爪。虎爪是要五指每个关节都撑开,虎爪是收气,用劳宫把气全收回来,五个手指抓的力越大,中间收的气越多。龙爪,是慢慢地放气中收气,所以是吸气大法。而鹰爪,很少有人教,教师父也不传。鹰爪是中指无名指两个手指贴在一起并弯曲,与大拇指相呼应,而中指无名指同时用功,就是在练心包与三焦。易筋经,真是好功法,做到定程度,就自己知道哪里气机不对,可以自我修正了。这个具体得面授,光讲是讲不清楚的。

我创建这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rybw/9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