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医医论医案有感之五吴茱萸汤治目翳
吴茱萸汤治目翳 赖海标 程祖培(-),广东中山人,年广州中医学院成立后任伤寒教研室教师,是岭南伤寒“四大金刚”之一陈伯坛的大弟子,善用大剂经方,著有《红杏草堂医案》。 程祖培:吴茱萸汤的运用 吴茱萸汤为阳明篇方药,阳明与少阴能主观互易,若阳明与少阴,两经递相转化,则少阴不治取阳明,故少阴篇有吴茱萸汤——其实吴茱萸汤是化降阳明之寒浊。 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吴茱萸直透上焦,化降寒浊之邪,故主头痛而吐涎沫。吴茱萸汤证,有“烦躁欲死”,此欲死而已,不仅不至死,一用吴荣萸,则阴阳相见,而病愈矣。故其烦躁,乃阴阳不相遇之烦躁。寒浊堵塞于阴阳之交,而不至全然中断者,此际生机反油然而作——盖其阴阳刚欲相贯,只待寒浊廓清耳。阴阳不相遇,寒浊横阻,而生机转萌,则所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可喻此旨。 眼科用吴茱萸,以吴茱萸为上升药,吴茱萸味浊,主补五脏之浊。此所谓浊,与寒浊不同,《内经》云:“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即浊阴也;又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亦浊气也。然其证,一定要有寒浊,才可用吴茱萸,盖取其升清降浊也。吴茱萸之外,方中之生姜,温中而去水气,正所以佐吴茱萸而化阴浊之邪。抗日战争时,行医香港,有南北行街一小童,十三岁,眼起翳膜,不能视,已成丧明之病,与吴荣萸汤,服之大奏功效,膜渐薄,五六剂即愈。凡寒浊之眼,投之皆准,风邪湿浊亦可,热眼则严忌。 赖海标按: 水液的代谢需肾阳的蒸腾气化,水得温则化,得寒则凝。当肾阳虚衰,水寒木郁之时可形成厥阴虚寒证。寒浊上逆,轻者可见恶心、呕吐、吐涎沫、头痛;重者可凝聚成块,形成癥瘕积聚,正如《内经》所说“阳化气,阴成形”。吴茱萸汤见于《伤寒论》第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为厥阴寒浊上逆的专方,可温中补虚,降逆解凝。肝开窍于目,厥阴肝寒,寒浊上逆于目,可出现视物模糊,甚至生长有形之目翳,遮盖目睛。吴茱萸汤直上上焦,散寒解凝,降逆补虚,可改善寒性的脑部及眼底的水液代谢障碍。 小柴胡汤证与吴茱萸汤证均为木郁乘土,均可见恶心呕吐及头面五官症状。但小柴胡汤证为少阳胆热犯胃,木郁土壅,胃气上逆而出现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目赤,两耳无所闻等症;吴茱萸汤为厥阴肝寒犯胃,木郁土壅,胃气上逆而出现食谷欲呕,干呕,吐涎沫,头痛等症。 真武汤证与吴茱萸汤证均为阳虚水寒证,但真武汤证为少阴阳虚,寒水泛滥,症见小便不利,腹痛,下利,浮肿等症;吴茱萸汤证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症见食谷欲呕,干呕,吐涎沫,头痛等症。一为寒水泛滥,一为寒浊上逆。 温馨提示: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rybw/7633.html
- 上一篇文章: 秘方验方
- 下一篇文章: 诊断用方的另一捷径伤寒论腹诊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