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案以及本   

  

  邵某,女,25岁。年初秋。身孕6.5周+起,晨起恶心,闻食欲吐,沾肉即呕,7周+之后,干呕,口涎增多,一般餐后2小时吐出宿食大半,采用少吃多餐也吐出近半。西医令其休息,也无药可用。至10周+食入即吐,水饮不入,所吐皆清涎水;胸脘痞闷,动则头晕,晕则呕吐更甚,卧床难起,所幸胎儿尚安。

  刻诊:面色苍白,形容憔悴,肢冷言怯,闭目神疲,时时泛恶,吐出稀薄清涎,舌淡有齿印、苔薄润,脉沉细滑而数重按无力。此太阴脾阳不足,寒饮上冲之证,干姜半夏人参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干姜10g党参10g生半夏15g(加生姜5片先煎0.5小时入药共煎)桂枝10g茯苓15g炙甘草5g生姜汁若干匙(分次冲服)刀豆10g:3剂,每剂只煎一次,先冷水浸泡30分钟,大火煮开再小火者45分钟,取药汁约毫升。起始用药液沾唇,闻药胃舒,令呕势渐缓,移时每次约二匙,徐徐喂服。2天内服完,期间少量多餐地吃热稀粥或软面条,以滋护胃气。

  服完第1天药,晕吐减半,能分次进食少量糜粥,胸脘痞闷亦轻。服完第2天诸症隐然而去,遗有闻食稍有恶心感,经方合方之好之速,令笔者难忘。

     

  “产前一把火”。临床所见,妊娠恶阻多为阳明胃热气逆,轻者多可不药自愈,重者则宜轻清和胃,用苏叶黄连汤、橘皮竹茹汤和刘奉伍安胃饮等。也有太阴虚弱而阳明气逆者,用香砂六君子。但如脘闷纳少,呕吐涎沫稀水,口不渴,或喜热饮,肢冷言怯,舌淡脉弱等,辨属太阴阳虚寒饮上逆者,则可用干姜半夏人参丸。

  《金匮·妊娠病篇》说“妊娠呕吐不止,干姜半夏人参丸主之”,属恶阻呕吐重证,故用干姜温脾散寒,人参补脾益气,半夏、姜汁和胃降逆。但如果呕吐发展为晕吐如本案所示,则不独单有呕吐不止的胃气浊气上逆,而且有“胸脘痞闷,动则头晕,晕则呕吐更甚,卧床难起”等寒饮上逆的表现,与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的“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相吻合(《伤寒论》67条),故两方合用。其中,应按原方用量比例,重用茯苓,以其健脾、制水、药热向下,三项作用均有利于止吐;而桂枝则本身就有通阳化气利水和下气止逆的作用。但理中丸方后注云“若吐多,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还用术”。白术药势向上,反助呕吐,故去之。本案又没有腹泻,故去白术加生姜。

  原方用生半夏,乃因有人参姜汁之护佑,本案更加生姜片先煎。陈念祖说“半夏得人参,不惟不碍胎,且能固胎”,能否固胎有待进一步探讨,但笔者所治从无碍胎,而且半夏生用止吐效果始著。故可放胆使用。至其用量,原方比例和服用方法是“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右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因其丸服,日三次,每次用量不多,所以半夏用量是其他二味药的二倍。但入汤剂则应等量甚至小于人参和干姜,尤其对于呕吐不剧,体质较差,胎气不固者,半夏宜轻,3-5克即可,姜汁可大,更可另外再加生姜。尤其是有习惯性流产(滑胎)史者,须小剂量起步,中病即止,过渡到用姜半夏。对剧吐难受其药者,可先药液沾唇,以缓剧吐之势;或药粉舐服,即将药物研成细末,用舌频舐,渐可受纳,然后过渡到饮药汤。

  所加刀豆,甘温暖胃,既特点既降气止逆,又助阳带补,于虚寒性呕吐包括妊娠呕吐,是味理想治吐标药。

推荐阅读:?曾庆明医案—呕吐案9(小半夏汤、橘皮汤、半夏干姜散、生姜半夏汤、吴茱萸汤五方合方治呕吐案)曾庆明医案—呕吐案8(生姜泻心汤案)曾庆明医案—呕吐案7(大柴胡汤合左金丸案)曾庆明医案—呕吐案6(生姜泻心汤案)?曾庆明医案—呕吐案5(小柴胡汤案)曾庆明医案—呕吐案4(竹叶石膏汤案)曾庆明医案—呕吐案3(栀子干姜豉汤案)曾庆明医案—呕吐案2(桂枝汤合小半夏汤合香苏饮案)曾庆明医案—呕吐案1(葛根加半夏汤案)

曾庆明

省名中医、市名中医

医院院长

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深圳市现代经方全科中医临床领军人物

擅长治疗:内科、妇科、男科、老年科、五官科、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四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冠心病、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支气管疾病、肿瘤(含息肉、囊肿、增生、硬化、纤维化、结石、脂肪瘤、肿大等有形积块)的消除,以及失眠(含焦虑症与抑郁症);妇科的不孕症、月经病、习惯性流产,卵巢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输卵管堵塞、更年期综合征、慢性妇科炎症;男科的男性不育、前列腺增生症、以及性功能障碍;老年科的老年脑病(痴呆、中风后遗症)和肠胃疾病等,临床经验丰富!预约挂号?match?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pzff/6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