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本草飘香乱椒桂,布叶间檀栾吴茱萸
点击上方“蓝字”了解更多信息前言 手绘着栩栩如生的中药的工作帽,已成为我科医护们额上一景。 医护们美丽中药花草的工作帽不仅起到了防护的作用,对患者郁闷的心情也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许多患者表示,在治疗的过程中能看到头顶着美丽中药花草的医护们穿梭忙碌,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花海之中,身心尤为愉悦,感觉医务人员更加可亲可爱。 这些中药分别是什么?都有哪些功效呢?通过专栏,一一向大家介绍这些美丽的中药背后的功效。 谈起茱萸,多数人首先浮现在脑海的,也许是王维那首千古绝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诗简单直白,却直指人心,是异乡游子怀念家乡最动人的内心写照。 茱萸也是唐诗之中常见的咏物题材。在当时,还有将写茱萸写得最好的三位诗人杜甫、朱放、王维合称为“三茱萸”的逸闻雅事。唐代韩维《九日席上赋得茱萸》之中有“三英佳句在,殊喜继风流”之句,即指此事。 在现代植物学中,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等不少品种,“遍插茱萸少一人”之“茱萸”到底为何?争论不一,焦点集中在吴茱萸和山茱萸二者。目前,赞同诗文中的“茱萸”为“吴茱萸”者为多。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古人一直就有佩戴芳香浓烈之品如藿香、佩兰等来保健的习惯。从本草记载和医家对茱萸的认识来看,吴茱萸性温,气味浓烈辛躁,而山茱萸性偏平,无特殊气味。端午节在门上插艾蒿,也是利用其强烈的气味来驱瘴辟邪,这和古人佩戴茱萸香袋和头上插茱萸去邪避祸是一个道理。《本草纲目》吴茱萸条目下,引用了两则资料,亦可证明这一点。其一引《淮南万毕术》云:井上宜种茱萸,叶落井中,人饮其水,无瘟疫。悬其子于屋,辟鬼魅。其二引《五行志》云:舍东种白杨、茱萸,增年除害。03袪邪散寒:吴茱萸吴茱萸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近成熟果实,又称吴萸、左力、曲药子、气辣子、漆辣子、优辣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01性味归经 性热,味辛、苦。有小毒。 归肝经、脾经、胃经、肾经。 02功效与作用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属温里药。 03临床应用及使用禁忌用治肝经寒凝之疝气腹痛、厥阴头痛、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寒湿脚气肿痛、胃寒或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湿疹等。 不宜多服久服,无寒湿滞气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04配伍药方1、治呕吐涎沫,头痛及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洗)一升,人参90克,生姜(切)克,大枣(擘)十二枚。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吴茱萸汤) 2、治蛔心痛:吴茱萸(水浸一宿,焙干炒)15克,鹤虱(微炒)45克。上为细散。每服6克,空心温酒调下。(《普济方》吴茱萸散) 3、治牙齿疼痛:吴茱萸煎酒,含漱之。(《食疗本草》) 4、治口疮:吴茱萸末,醋调涂足心。亦治咽喉作痛。(《濒湖集简方》)治金疮内漏,血不出:牡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千金要方》) ●独占人间第一香:牡丹 ●解疑百草之王:人参 ●权威指导来了!疫情期间,恶性肿瘤患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及康复应该这样做 ●寄语中药芬芳,谱写战疫新章——中医科手绘中草药工作帽 ●扶正避瘟,预防“新冠”——我医院院内协定处方 ●一段“特殊”的情话:“我们相识十年,都有一个共同心愿……” 免责声明: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pzff/4886.html
- 上一篇文章: 影视理论研究浮萍抒情话语下的漂流经验与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