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为何要登高插茱萸
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么,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并且“遍插茱萸”呢?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晒秋节等。九月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的意思,因此近几十年来,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希望老人健康长寿。 要解决前面的问题,我们需要先知道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先秦之前,即有了重阳的萌芽。据《吕氏春秋》中的《季秋纪》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说的是农历九月,秋收之后祭飨天帝、祭祖,以感谢上天和祖宗的恩赐。到了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发展,最终形成今天的九九重阳节。 那么,重阳节为何要“遍插茱萸”呢?茱萸有吴茱萸和山茱萸之分,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华南一带。茱萸苦辛性温,功在温中、行气、止痛。茱萸对呕吐吞酸、腹痛泻痢均有奇效。茱萸外用对高血压、慢性消化不良、口腔溃疡等病也有一定的疗效。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重阳节“遍插茱萸”的习俗大约源于东汉时期,但到了宋元时期,这种风俗慢慢被抛弃,几乎很少有人去干了。 茱萸花 茱萸的果实 至于重阳登高,我们从李白、李商隐和王维等唐代大诗人的诗中均可以见到。古人认为,重阳前后,地气上升,天气下降,登高可以避免接触邪气。当然,这种说法有点牵强附会,但是,重阳前后的确秋高气爽,此时登高望远,心情舒畅,有益身心健康。此外,古人都有山岳崇拜,认为高处可以接天连月,与神明很近。还有一种说法,也就是所谓的九月“辞青”,到了仲秋,天气渐渐转凉,万木开始凋零,绿色即将隐去,“辞青”与三月的“踏青”之间隔了整整半年,二者之间恰好相互呼应。 在很多地方,除了登高望远之外,还有赏菊饮酒的习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yfyl/883.html
- 上一篇文章: 买吴茱萸种苗前,不要忽略这些
- 下一篇文章: 养生,不可错过的15个泡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