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才是治疗新冠肺炎的君药
哪里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http://www.wxlianghong.com/ 全国都说中医中药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起来很大作用,这点是确定无疑的,但本人认为中医应该做的更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中医应该尽早参与,中医在一月初就应该参与调查和治疗。早期的患者绝大多数是不传染或传染性很低的,症状大部分的轻症,中医完全可以把新冠病毒消灭在摇篮中。但是我们的国家卫健委,完全忽视了中医。 另一方面用的中药真的是特效药吗?中药有效确定无疑,即使是错误的方剂,只要不是严重错误,大多数患者也会痊愈,为什么敢这么说呢?西医公开声明没有特效药,大多数是用抗生素和退热药应付,但患者也大部分出院。这说明大部分患者都有强大的生命力,只要不是过分的乱用药,大部分患者都能扛过去,走向康复。但是正确的治疗可以使患者减少痛苦,可以使患者早日康复。 本人认为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是附子,对重症患者的特效药是人参、附子、苍术。但是西医不可能用,中医正规医生不敢用,不会用,因此本次疫情的特效药附子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一、新冠病毒的寒热属性 本人的观点是SARS病毒、MERS病毒、H7N9病毒、新冠病毒都属于寒性病毒范畴,其中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是寒湿性病毒。但是对于SARS病毒、新冠病毒病毒的寒热属性,专家们的意见并不统一。在《新冠系列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用方探讨》(秦裕辉,胡方林,葛金文)论文中提到:“仝小林院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进行说明时阐述此次疫情应与瘟疫、湿瘟相区别,应属“寒湿(瘟)疫”的范畴。 仝小林院士是中国医院士,多次提到哦新冠病毒是寒湿性病毒。有了正确的诊断,才会有好的方剂,才会有好的效果。 虽然新冠病毒是寒湿性病毒,但因人的体质不同,病程不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病程也会有不同的症状,因此优秀的治疗方案应该是个体化的。即使不能完全个体化,也应该分为几大类,区别对待。 二、附子的药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 三、张仲景用附子屡战屡胜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附子所组成的方剂共37个用了附子,是仅次于甘草、姜、枣、桂枝的极为常用的药物。从诸附子方的运用规律上可以看出,附子不仅用于重症痼疾,而且用于外感伤寒;不但用于阴证,而且用于阳证。凡表、里、寒、热、虚、实诸疑难病,皆有用之。 张仲景全书诸附子汤方应用炮附子的剂量是25—75克,生附子的用量是30克左右;应用范围之广和用量之大都是现代中医望尘莫及的。 但是古代这样一味好药,特别是对寒湿性疾病有特效的好药,现代人却很少应用,这是为什么呢? 1、附子毒性大,用错了有风险。国内已经出现多例因附子过量出现的医疗官司,医院败诉。 2、附子的用量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准确的标准。 所以临床中大剂量应用很少。 四、个体中医用附子治疗新冠肺炎一炮打响 《个体中医武汉抗“疫”记》 杨书源 年05月09日08:解放日报特稿 从武汉回来后,郑安家发现自己最大变化是开药方时敢于“下猛药”了。 比如他以前只敢开每服药10克以内的附片,但现在他能从容开出3倍量的药材。“只要是对症下药就可以了,以前总是畏首畏尾的,患者康复得也慢。”他说。 在郑安家工作的门诊部,为了避免机构风险,有一个特别规定——中医处方如果开出了超过药典范围的剂量,需要医生在那味药后手写签名。郑安家以前签字时总会心慌。 然而过去一个多月,这种情绪在武汉隔离病房逆转了。“我在病房里看到资深中医赵志宏为一位有糖尿病的患者开附片,按照常理这不可行,但是患者在小剂量服用以后,身体有了好转,我们又加大了剂量……”郑安家尝到了用中医治疗急病的甜头。 这位患者同病房的病友却成了六病区唯一的死亡病例。这也是李中正的心结——2月10日查房那日,他就给患者开了药方,但由于当时药材中缺少一味附片,替代药材也找不到。药方搁置了一天,11日夜间患者病情加重,当日凌晨他离开了人世。 “我很遗憾没能挽救他。要是有好的附片,要是他再多撑一天,或许不会这样。”李中正说。这位患者的离世,也给这个临时组建的团队带来了震荡。有人开始思考是否还要坚持纯中医治疗。 而李中正的困惑,并不在于对中医疗法本身的怀疑,而是当时治疗药物不到位,治疗方案响应不及时。他提议贺劲立即筹建六病区的中药房,购买江油附片、去皮炒附片。“自从炒附片进来了以后,治病过程少了许多曲折。”李中正说。 个体中医志愿者在七院一炮打响,先后又进医院医院的隔离病房。 这个案例一方面证明对新冠肺炎患者,附子是特效药,但用量需要超过国家药典规定的最大剂量的两倍到三倍。另一方面用附子有特效,反过来证明新冠病毒确确实实是寒湿性病毒。这样的用药,只有个体中医敢,因为只有临床诊断准确,又有临床经验的医生才敢超过国家药典规定是数量用药。 证据图片 五、民间中医用附子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 《武昌区隔离区40例新型肺炎病人治疗分析》山西民间中医张胜林 六、苏东坡治疗疫情的处方 寒湿性的传染病,并不是才出现,中国古代就流传过,北京日报2月27日有过介绍,其处方中最重要的药物就是附子, 《苏轼与“圣散子方”》 郑学富 北京日报/年2月17日第版 北宋元丰三年(年)正月初一,苏轼和长子苏迈离开京城,前往黄州。父子两人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于二月初一到达黄州。就在这一年,一场瘟疫在黄州大暴发,气势汹汹,迅速蔓延,民众挣扎在死亡线上。身处逆境的苏轼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不是想到自己的利益安危,而是惦念着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他手中正好有一秘方可用,此方名曰“圣散子”。 苏轼何来此方呢 原来苏轼对中国医学颇有研究,在医药、养生和防疫方面有很多建树。他在少年时期,不仅苦读经史,而且也读了不少医学书籍,如《伤寒论》《千金方》《别药性论》等。他在进士及第入仕后,利用在京城和各地为官的便利,拜访御医、医学大家和民间郎中、僧道,收集到不少宫廷秘方和民间偏方。他运用所学医学知识,义务为百姓看病,救死扶伤。他在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看到凤翔地处偏僻,缺医少药,就医院《简要济众方》誊写出来,张贴于市,供百姓采用,得到民众称赞。 有一年,苏轼专程到老家眉山拜访当地名医巢谷,寻医问药,恳求防治瘟疫的药方。巢谷有一祖传秘方“圣散子”,但是其家规规定不得传于外人。苏轼言辞恳切,再三请求。巢谷被苏轼的真诚所感动,答应将药方传给他,但是要苏轼指江水为誓永不传人。苏轼发誓后,得到了“圣散子”。《伤寒总病论》记载此方为:“肉豆蔻(十个)、木猪苓、石菖蒲、茯苓、高良姜、独活、柴胡、吴茱萸、附子(炮)、麻黄、浓朴(姜炙)、藁本、芍药、枳壳(麸炒)、白术、泽泻、藿香、吴术(蜀人谓苍术之白者为白术,盖茅术也,而谓今之白术为吴术)、防风、细辛、半夏(各半两,姜汁制)、甘草(一两)。”此方到底有什么作用?苏轼在《圣散子叙》中盛赞说:“凡阴阳二毒,男女相易,状至危急者,连饮数剂,即汗出气通,饮食稍进,神宇完复,更不用诸药连服取差,其余轻者,心额微汗,止尔无恙……若时疫流行,平旦于大釜中煮之,不问老少良贱,各服一大盏,即时气不入其门……真济世之具,家之宝也。” 本方主治传染性的寒湿性疾病,可以说是特效方,但仅限于寒湿性疾病。如果是温热性疾病用此药,这是毒药,十用八死。 七、我用人参附子治疗MERS病毒的处方 年,韩国出现MERS病毒感染事件,本人把MERS病毒归类于寒性病毒,因此处方如下 怎样治疗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06-:45:59) 怎样治疗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是目前急需的问题,西医目前没有针对MERS病毒的特效药,古今中外又没有人治疗过这种疾病,因此有人询问。但是中医讲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目前根本就没有望诊的信息,也没有的舌象资料,更没有脉象的数据。不知道大小便状况和有没有汗等一切资料,按道理根本就没有处方的条件。但是根据目前资料,本人初步确定MERS病毒是寒性病毒,发表了上文《MERS是寒性病毒的七个证据》,根据这个大前提,本人处方如下: 人参6~12克年轻的、病情轻的患者可以不用,或用党参或黄芪15~30克 制附子20~80克,干姜6~12克,生大黄10~15克,细辛5~9克,甘草5~12克。 上述只是基本方,临床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加减,定量。具体的道理、方解在下述的12个争议中说明。 此方一出,肯定会受到八方质疑,甚至强烈反对。但是为了尽早救治患者,本人还是愿意成为靶子让人批评,共同探讨,在辩论中提高,在辩论中统一,让患者尽早得到治疗。 这个问题是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本人估计到的争议有如下13点,先预解释如下: (一)病性问题 1、MERS病毒病性问题是个关键的主要问题。卫计委中医专家已经把中东呼吸综合征确定为温病,治疗方法也是清热解毒为主。所用的药物当然以苦寒为主。 本人把MERS确定为寒性病毒,治疗方法以补虚壮阳为主,所用药物当然以热药为主。明显针锋相对,因此本人的治疗方法肯定会受到很多人的批判。 2.、中东呼吸综合征究竟是温病还是伤寒,是治疗是否成功的关键,这个问题搞不清楚,治疗必然盲目混乱。本人认为MERS病毒是寒性病毒的理由上文已经谈到7个,我还会不断补充,希望认为MERS是热性病毒的理由也说出来,共同探讨。 (二)没有四诊,何谈处方 有人会说,中医诊断需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后才能处方。但是目前的中医连患者都看不到,何谈处方。 本人认为治疗疾病首辨阴阳,阴阳确定大方向就确定,具体的方剂要根据不同的病人处方遣药,但万变不离其宗。 四诊是获得病性的一手资料,但在现代社会,除四诊之外,也有获得病性资料的渠道,例如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MERS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MERS患者绝大部分是老年人,小于14岁的极少。这些都证明MERS病毒是寒性的,还有很多现象,共同证明MERS是寒性病毒(上文列出了七个证据)。确定了MERS是寒性病毒之后,治疗的大方向就是“寒者热之”。诊断没有四诊资料不行,但宏观四诊资料的来源不一定非望闻问切不可。此方只是基本方,具体方剂还要因人而异,通过现场具体定方。 (三)为什么传染病也要用人参? 很多人会问,中东呼吸综合征是急性传染病,人参是补虚的药,是慢性的,治疗MERS病毒感染为什么要用人参? 1、因为患者是老年人居多,老年人体质虚弱的居多,这都是不争的事实。看看药典中对人参功效的描述“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赢,惊悸失眠,阳痿官冷。 中医讲“有其证用其药”,人参几乎所有适应症都适合MERS患者,因此对MERS患者,也可以用人参。 2、MERS是寒性病毒,人参微温,寒者热之,符合治则。 3、对MERS的患者需要活血,而活血必须补气,由于MERS病毒有至患者肾衰的倾向,所以补气应该补元阳之气,唯有人参最好。 4、中医治疗疾病是以治人为主,寒性的人得了寒性的病,可以通过补充微温的人参,迅速增强人的免疫力,尽快康复。 5、对老年体弱的患者用人参,对年龄不是很老,体质不是弱,病情不是很重的人,也可以不用,或者用党参,或者用黄芪。 (四)发热患者不能用人参吗? MERS患者的首发症状是发热,很多人是持续高热。几乎所有医生都认为发热是人体上火的表现,而服人参会使人火上加油,不但无利,而且有害。 对于热性病毒引起的热性疾病,上述道理确实如此。但是MERS患者是寒性的人得了寒性的病。虽然患者也发热,但用了人参后,患者不但不会持续高热,反而会逐渐退热。这点是很多人不相信的,不理解的,这里说明如下: 发热是患者因外感病毒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外感热性病毒会发热,外感寒性病毒患者也会发热。热性人得了热性病吃人参会热上加热,体温可能会超过患者的承受能力而出现问题。而寒性的患者感染寒性病毒虽然也发热,但体温升高的速度不是很快,只要人参数量适当,短暂的升温加速病毒的灭亡,在病毒开始死亡的时候,患者的体温不但不会升高,反而会下降。 因此对发热的患者能不能吃人参,关键在于患者是不是寒性体质,感染的病毒是不是寒性病毒和服用人参的数量。MERS病毒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MERS病毒又是寒性病毒,因此MERS患者可以服用适当数量的人参。 (五)患者高热,能用附子吗?。 1、治疗疾病首重阳气,阳衰一分,则病进一分;正旺一分,则邪却一分。既使高热病人,只要有阳气不足,均予扶阳,清热与扶阳并重。阴为物质,阳为机能;阴生于阳。一切营养物质只有在阳气作用下,才能为身体所用,壮者滋阴为主,弱者扶阳为本。物质不足者滋其阴,机能不足者扶其阳。 MERS患者绝大多数是老年人,体虚阳衰,需要扶阳才是治本,特别在阴寒之体感受阴寒病毒,危在旦夕之时,更需紧急扶阳克毒。附子是百药之长,大热之药,扶阳佳品。因此对于MERS患者来说,附子应该是首选药物。 2、很多医书都告诉我们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阴虚和热证患者忌用:①脉实数或洪大;②大便热结;③发高热;④内热外寒、真热假寒。MERS患者常常高热,上述处方中有附子,附子的药性是大热,MERS按照常规是不能用附子的。 本人认为能不能用附子首先要看病情是否需要和患者的体质是否适合。患者高热不是忌用附子的条件,能不能用关键是看患者的体质是否是阴寒,还要看感染的病毒是不是寒性。如果患者的体质是阴寒,就可以用附子,阴寒的体质如果又被寒性病毒感染,不但可以用附子,而且可以大量应用。 (六)附子有毒,能用吗? 有人会说MERS患者危重,病死率达40%,而附子是有毒之药,敢用于危重病人吗? 1、附子确实有毒,但其毒性可以通过长时间煮去掉绝大部分毒性,而保留绝大部分助阳功能。 2、本方包含人参,人参附子配伍是著名的回阳救逆汤,可以大补元气,回阳救逆,正是危急重症才用的。 3、附子的毒性主要是对神经系统,而附子对保护肾功能有非常好的作用。调查MERS死亡患者,其中因肾衰死亡占较大比例,因此保护患者肾脏是主要的,应该丢卒保车,更何况附子的副作用可以通过一些措施降到最低。 (七)附子用量大大超过药典标准,合法吗? 中国药典规定附子用量3~15克,本人用的药量超过药典标准,也会有人质疑,本人认为: 1、MERS的患者大多数都是阴寒之体,感受的又是目前发现的最寒的病毒,因此患者是寒极,治疗本病,必须用大热之药以抗极寒。3~15克根本解决不了患者寒极的问题。 2、附子的毒性问题可以用长时间加热去其毒性,还可以用药加以制衡。本方有大黄,大黄苦寒通便,可以大大降低附子的毒性。 3、MERS患者是十分危重的,40%的病死率证明了这一点。重病必须用虎药才能回阳救逆,起死回生。 说句实话,对于心肾衰微的患者,甚至不应该完全去掉附子的毒性,留点效果常常更好。 4、当然药典是医疗大法,MERS病死率40%,是死得其所,合情合理。用本人处方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但不敢保证一个不死。但死亡患者以附子过量起诉,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医院也有败诉的可能。因此向患者说明可能有毒,用药自由,药典不让用,患者死亡是合法的。 (八)为什么要用大黄? 大黄是苦寒之药,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主治: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值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疗疮,瘀血经闭,跌扑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由此可知大黄主要用于实热便秘等症,既然患者是阴寒体质又感受阴寒病毒,大部分患者不但没有便秘症状,而且还有30%的患者有腹泻症状,处方中为什么要用大黄呢? 1、中医讲治疗疾病要扶正祛邪,人参,附子都是扶正佳品,而大黄在本处方则是祛邪佳品。 2、大黄有排毒功能, MERS患者的病毒主要集中在患者的肺部,其次是肠道,大便里也能查到病毒。有的患者有腹泻,大部分是患者自动启动了自我免疫排毒功能。大黄虽然不能杀死MERS病毒,但可以将其排除体外,减轻病毒的毒害作用。 3、大黄有泄热作用 MERS患者都有发热的症状,这种发热是人体提高免疫能力的必然结果,不应该强行退热。通过腹泻虽然不能快速排出肺里的病毒,但是可以排除进入肠道的病毒,让肺里的病毒更多的进入肠道,减轻肺部病毒的数量。这样的结果,因排除了病毒而使患者的体温下降,达到排毒降温的效果。 4、大黄有活血作用。 大黄有活血作用,特别是酒大黄。MERS患者十分需要活血,通过活血,可以加速肺部的血液供给,补充更多的正能量,提高代谢功能,从而战胜病毒、排除病毒。 5、本方有附子,附子是大热药,为了回阳救逆附子用量必须大量,而大量又有毒副作用大之忧,用了大黄可以制衡附子,排除附子过量之虑。 6、患者如果便秘,应该用生大黄,生大黄有很强的通便作用。患者如果有腹泻,应该用酒大黄,酒大黄通便作用轻,活血作用强。有腹泻的患者还要用大黄,是在帮助患者尽快排毒。 (九)人参和大黄能同时用吗? 本处方有人参,也有大黄,绝大多数医生认为人参和大黄不能同时应用,因为人参大补,大黄大泄,根本发挥不了人参大补的功能。 1、明代医家张景岳曰:“夫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实乃药中之四维”,即治病保命要药。人参、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 古人历来又有“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之说。人参其性甘温,乃补气扶正之代表;大黄其性苦寒,乃泻下祛邪之代表。二者药性相反,一是大补,一是大泻,功效背道而驰,合用却有扶正祛邪,相得益彰之妙, 2、古今有很多人参大黄共用的处方,出名的是孙思邈的温脾汤。温脾汤是泻下剂,温下,具有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之功效。主治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或不全梗阻等属中阳虚寒,冷积内阻者。 3、人参与大黄配伍有攻补兼施之妙,多用于虚实夹杂之证,或虚中夹实,或实中夹虚,甚则大虚夹大实之危候。人参与大黄二味合用,既可避免大黄误下伤正,又可防止人参闭门留寇。 4、MERS患者需要大补,用人参。患者也需要适当的泄,及时排除体内的病毒,二者同用,扶正祛邪。 (十)附子和大黄能同时应用吗? 附子是大热药,大黄是大寒的药,很多医生不赞成两药同用。其实大黄附子,一个是涤荡杀寇的将军,一个是统领温阳的统帅。二者相遇,主要用于寒闭。但大部分MERS患者有寒但无闭,为什么也要附子大黄同用? 1、MERS患者是寒体(老年人)感受寒毒(MERS是寒毒)而入寒境(40%病死率),非大热之品不能回阳,因此附子的必须的。病毒需要尽快排出,大量附子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需要制衡,因此涤荡杀寇的将军大黄必不可少。二者共用患者通过附子阳气大回,病毒大去,患者快康复。 2、仲景配伍之法,或相辅相成,如麻黄配桂枝,大黄芒硝;或相反相成,如麻黄配石膏,半夏配黄芩。而相反相成中,最难驾驭的莫如大黄配附子。明代张景岳说:"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足见附子与大黄同施,更难以操作。"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伤寒论》若有寒证,当用热药;若有热证,当用寒药;而寒热并存者,当何治之?清代邹树在论述大黄附子汤方义时说:"可知寒热对待之证,遂施以寒热对待之治。"这种取药性寒热对立统一的配伍方法,正是经方奥义之所在。 3、MERS患者肾衰的较多,而附子大黄对于肾衰尿毒症的独特功效更值得重视。如蒲辅周先生治肾功能衰竭阳气虚衰者,每用附子配大黄温阳泄浊,以降低血中尿素氮及肌酐、改善肾功能(《蒲辅周医疗经验集》)。 近年来以附子大黄为主治肾衰尿毒症的报道屡见于报刊,如刘锐的附子大黄汤(制附子15克先煎,生大黄18克,益母草30克,炙黄芪45克,芒硝粉10克冲服),可温补脾肾、通脏降浊、利尿泻毒,主治脾肾阳衰、水停毒盛的尿毒症;再如附子先煎、桂枝、大黄各10--15g、黄芪20--40g、桑白皮15--20g,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用附子15g、大黄30g、牡蛎、蒲公英各60g,浓煎--ml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治疗25例,显效14例,好转6例,无效3例,死亡2例(《陕西中医》.12); 大黄、附子各18g、牡蛎36g水煎灌肠,配合一般治疗,观察34例,除4例死亡外,余皆缓解出院(《内蒙古中医药》); 大黄20g、黄芩、生牡蛎各50g、炙附子15g,水煎,每日睡前滴肛ml,病情重者可每日灌注2--3次,治疗19例,显效6例,好转7例,无效3例,死亡3例(《上海中医药杂志》); 熟附块20g,炒白术、姜半夏、茯苓、黄芪各30g,水煎服。另吞服清宁丸,配合灌肠,治疗15例,症状完全消除者6例,症状显着改善者8例,死亡1例(《浙江中医杂志》);熟附片、生大黄各10g,炒槐花、生牡蛎各30g,浓煎成--ml保留灌肠,治疗30例,能改善症状,延长存活时间(《浙江中医杂志》)。 4、代表方:《伤寒论》附子泻心汤、《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千金要方·卷四十九·脾脏方》温脾汤(千金中以温脾汤为名者有五,此指大黄四两、人参、甘草、干姜各二两,附子一枚大者)大黄附子共用历史已近年,只要诊断正确,合理应用都会立竿见影。 (十一)细辛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对药附子细辛,附子辛、甘、热,有毒,归心、脾、胃经,长于温散里寒,细辛长于疏散表寒,止痛。二药配伍,表里兼顾,阳复表解,在内之寒附子温之,细辛助之;在外之寒细辛疏之,附子辅之,共同加强温阳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本草汇言》记载:“细辛,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细辛配附子,见于《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对药干姜细辛,干姜辛、热,归脾、胃、肺经。二药均有温肺化饮、止痛作用。干姜长于温肺散寒,守而不走。细辛长于化饮、止痛、走窜解表。二药配伍相须为用,温肺散寒,化饮止痛效力增强。《本草汇言》记载:“细辛,佐姜、桂能祛脏腑之寒。”细辛配干姜,见于《伤寒论》小青龙汤。 对药甘草细辛,甘草味甘,性平,能“解百毒而有效,协诸药而无争”(《绀珠经》),《药性论》谓之“国老”。《本草正》曰“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甘草为众药之主,经方少不用者,甘草是临床最常用的调和药性和解毒药物。细辛为小毒之品,每与甘草配伍,相制为用,可以减低或消除细辛的毒性或副作用。 对于年轻人和阴虚的人不用细辛。 (十二)干姜的作用 干姜在此方中作用有三, 1、脾胃是后天之本,大黄苦寒伤胃,加干姜温胃制寒,减少大黄对脾胃的影响。 2、增加附子的热效应,使附子效率增高。 3、干姜是热药,对寒体寒病有利。 大黄苦寒伤胃,加干姜温胃制寒 (十三)甘草的作用 甘草在本方作用有三: 1、甘草是补气药,与人参共同补气 2、甘草是缓急药,缓和大黄和附子的急,使之作用缓和。 3、调和诸药,减轻副作用 美国用支持疗法打破了埃博拉死亡率90%的神话,当前全世界治疗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方法也是支持疗法。支持疗法的本质就是通过对症治疗和营养保证,让人体产生出对抗病毒的抗体,从而使患者康复,是西医没有办法的办法。中医的方法就是这种方法,而且优于西医。治疗病毒性疾病,还是中医疗法明显优越。 本文提出的处方只是基本方,供讨论、辩论。希望以此抛砖引入,通过辩论达到有利于中医的普及和提高,有利于中医的推广和应用,让中医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北京慕盛学 慕盛学的文章原创作者是慕盛学,是位正直的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yfyl/4889.html
- 上一篇文章: 泡脚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