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用龙骨牡蛎经验
龙骨、牡蛎是临床常用药,二者均具有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收敛止涩的作用,经常配伍应用。然观临床医家配伍用量每多等量施用不计其异、剂量增减颇无章法,失仲景本意,虽用经方而其效难显。 龙骨、牡蛎功效 龙骨见于《本经》上品,原文载:“主心腹,鬼注,精物老魁,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齿主,小儿大人惊痫瘨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杀精物。久服,轻身通神明,延年。生山谷。”龙骨为兽骨深埋日久而成,其生于山谷之间,得阳气而化物,其味甘涩,《中药学》谓其性平,实其性微温,故而后世医家阳痿之疾屡用龙骨。龙骨归心肝肾,入少阴经,取象比类,属阳药范畴。牡蛎亦属《本经》上品,原文记载:“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一名蛎蛤,生池泽。”牡蛎为介质之属,生于池泽,潜伏于潭泽泥沼中,秉阴气日久,其味咸性寒,归肝肾经,入少阴,取象比类,属阴药范畴。谷松教授认为二药阴阳之异,与生长环境一水一陆相关。少阴分心肾两脏,心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上居于胸,能行阳令而制阴于下,心阳不足,坐镇无权,君令不行,则肾不安位,水火冲逆于上,变生诸症;肾属水,为阴中之阴脏,水火之脏,居于下焦,能引阴水上济,壮命门而温五脏。龙骨入手少阴心、牡蛎入足少阴肾,二者之别明矣。《伤寒杂病论》应用龙骨、牡蛎规律 《伤寒杂病论》一书共见牡蛎方15次,龙骨方8次,二者合用方6次。牡蛎龙骨合用见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风引汤5方,其中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一方《伤寒论》《金匮要略》皆有记载。《伤寒杂病论》中对牡蛎龙骨合用等量配伍的有三首方剂,其中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用药量最大为三两;而二者非等量配伍中,以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用量最大,其中牡蛎五两,为《伤寒杂病论》牡蛎用量最大方。通过研究张仲景用方总结二药应用规律可见,烦躁、惊狂、卧起不安,多二者同用;胸胁满微结、胁下痞硬、心悸、口渴、水气不利多选牡蛎;惊狂、阳虚亢而无制、心神涣散,多选龙骨。张仲景对龙骨、牡蛎颇具特点的比较应用见于《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篇,原文载:“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散主之”“牡蛎汤,治牡疟”。其中牝、牡二字最能体现二药之异,牝属阴,牡属阳,多寒者牝疟,龙骨阳药治之;多热者牡疟,牡蛎阴药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执简驭繁之理,在张仲景书中屡见不鲜。张仲景立法组方虽圆机活法,然不离“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大旨。《伤寒论》载:“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伤寒脉浮,病为在表,误以火劫迫汗出,导致“亡阳”。心为阳脏,主神志,汗出过多心阳随汗外泄,阳虚不能养神,心神浮越不敛,惊狂、卧起不安诸症,以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中牡蛎、龙骨潜镇浮越神气,然此病属阳虚神气涣散,重用龙骨温复心阳,镇惊制亢。《金匮要略》载“风引汤除热瘫痫”,山东中医药大学陶汉华教授认为方名风引汤是以主治证候命名,风引即风痫掣引,即抽搐,其主要病理是发热,故本方主要作用首先是祛热,方后注也载“除热方”。且清代叶天士有“阳化内风”说。《临证指南医案》载:“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方中龙骨牡蛎镇潜阳气,然据病而设必以敛阴潜阳清热为主,故牡蛎量更胜。古人云“经方不传之秘在量”,仲景用药精于考量,服药量因病而异,重视药之偏颇所长。今人学习经方也应遵循仲景之法,不可浮于表面,但取大意,而疏于剂量,须知药证相对,效量相依。本文作者:姚鹏宇,辽宁中医药大学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使用不当请联系删除 作为一名基层医生想要快速成为一方名医,必须要从急、重、危、难、奇、疑、慢性病入手!在中医经方的体系里,急、重、危、难、奇、疑、慢性病往往都在情志,淤血百合和厥阴,12月21-24日经方临床实战家涂华新导师将为您揭秘大病、难病的思路以及方法,让您快速成名,造福一方百姓! 仲圣经方薪火传承讲座主讲内容:更为侧重中医经方在方面的诊疗思路,系统、完善地讲授现代临床疑难病症的经方治疗方法,高度诠释经方治疗疑难杂症之诊疗门径。涂华新老师将打破《伤寒论》传统解读框架,以全新的思路和视角,带领学习者从全局入手,不局限于一方一药,既充分保证经方学习的简易可操作性和临床实用性,又无处不体现课程内容的独创性、针对性和高效性。 导师简介 涂华新先生,男,出生于河南南阳。河南省知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涂氏中医正脊术创始人。现就职医院中医科,医圣仲景经方医学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据县志记载唐河县涂氏祖上有涂金鏊(--)弃官从医,归里后以经方悬壶,被传为美谈。其对《伤寒论》造诣颇丰,有《伤寒杂证》(两卷)、《杂症指途》、《脉诀》等传世,相传有《涂氏墨书》三卷保存完整流传于今。因其家学渊源,涂华新先生初入临床即以经方为专,临证二十余年来,诊病皆以伤寒经方为主取效,在大量的临床治验中,逐渐形成了遵循原方原量原比例这一运用医圣经方的基本特色。 授课内容 以淤血类,百合类,情志类,厥阴类方剂的临床讲解为主。对大病、疑难病进行更细致的讲解,不再有基础内容。 比如: 吴茱萸汤在肝癌、胃癌的临床应用思路 乌梅丸在硬皮病的临床应用思路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应用思路 当归芍药散在不孕不育的临床应用思路 下瘀血汤在狂犬病中的临床应用思路 邀请对象 1、从事中医门诊或对中医经方有浓厚兴趣的医疗工作者,医院和医疗单位的临床医生、 2、各从事医疗技术、教学、科研机构等均可参加, 3、认可祖国医学,热爱传统文化的社会各界人士,没有中医基础亦可。 时间安排 年12月20日报到 实战讲座时间:12月21~24日 讲座地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yfyl/2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收涩药的功效对比记忆法
- 下一篇文章: 遍插茱萸少一人,插的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