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近几年部分中药材价格上涨,有医药大咖归罪于恶意囤货炒作,一时间行业人士一片哗然。事实上,近几年来多数药材价格上涨,有着多种因素。

一、劳动工值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疾速开展,工人工费也水涨船高,如今,男工一天元,女工最少也得80元。有些中药材采收时论斤计算工费,

例如:红花采摘费用,1公斤12元,折干率4:1,折干品工费接近50元/公斤。红花单产产量只要十几公斤,每公斤卖元,去掉采摘费用,一亩地支出-元,加上红花籽,亩支出不过0多元。红花价钱能掉到从前的20元吗?

还有些野生药材价钱下跌,也与工人工值多少有关。假如采收野生药材一天挣的钱没有打工挣的多,采药人积极性就不高。

二、生产成本增加

中药材生产成本包括种子、化肥、租地、管理、采收费用等,随着药材价格上涨,种子价格也同步上扬,

例如:白术种子,低价时5元(千克价,下同),高价时卖到元;三七籽,最高时卖到0元以上,最低时落到几十元;还有前胡籽,前几年只卖到50元左右,如今价格涨至元以上。

中药材种子价格的飙升,增加不少种植成本。化肥、除草、田间管理也需要不少人工费,采收和初加工也需要费用,尤其不能机械收割和加工的药材,雇工费用更高。

三、自然灾害减产

近几年不少中药材价格上涨,可以说自然灾害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我国地域辽阔,干旱、冰冻、低温、洪涝等自然灾害,几乎每年都有发生,生长在其地的药材产量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野菊花,年生长期间遭遇先旱后涝的灾害,导致减产严重,价格顺势上扬,从22元(颗粒)价格起步,到年产新之际高升至70元左右,年产新前价格进一步上涨至80元上下。野菊花涨价并没有人为炒作,只是因减产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近几年遭受自然灾害减产的药材有乌梅、山茱萸、山五味,玉米须等。当然,有了受减减产利好,有货者惜售致使市场流通货源显少,为药材价格上涨起到了火上浇油作用。

四、多年低价

近几年出现了少数价格暴涨的药材,医药大咖就此借题发挥,并把价格上涨视为恶意囤积,炒作行为。

事实真想果真如此吗?

以吴茱萸(江西产,中花)为例,年吴茱萸价格还在35-45元上下徘徊,到年9月已高升至元,年1月继续上扬至元左右。

对于吴茱萸价格不断高升,自然会引起不少人诸多猜想。其实,回顾吴茱萸涨价前的价格走势不难看出,年前长时间在25-35元上下徘徊不前,最低价跌至12元左右,而且长达一年有余。

由于吴茱萸多年低价,种植户放松管理,甚至大面积砍伐植株。吴茱萸生产因价低遭到破坏,导致近几年产不足需,而且,生产恢复需要3-5年时间,多年积压的库存也消耗殆尽,这是价格不断高升的真正原因。这便是“药材多了是草,少了是宝”的真正体现。

近两年因多年低价而涨价的药材有:黄芩、白术、丹参、防风、知母、紫菀、木香、水半夏、玫瑰花、白前,金蝉花等。

五、资源下降的野生药材

我国野生药材资源极为丰富,但乱采滥猎情况十分严重,有些药材经过长期的无序的采挖,在地资源在逐年萎缩,其价格也因产量锐减而不断攀升。

图为野生类药材大盘指数

近几年野生药材资源频遭破坏,产量在逐年下降的品种有:水蛭、粉防己、黄精、山慈姑、光慈姑、九香虫、天龙、牛虻虫、地骨皮、茜草、五加皮、石苇、白蔹、野生猫爪草、桑螵蛸、广豆根、石斛、檀香、降香、肉苁蓉、锁阳、白鲜皮、苍术、赤芍,威灵仙等。

由于野生药材越挖越少,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试问,这么多野生药材价格上涨,又是谁在炒作?

六、质量提升

版《中国药典》的实施、药品质量标准的提高以及监管部门飞检力度的加大等,促使某些药材上涨。

如:蔓荆子,年药典规定蔓荆子黄素不得低于0.%。云南产蔓荆子黄素含量远远低于药典标准,但是,在新药典没实施前,云南货一直被用药单位使用,新药典实施后,蔓荆子黄素超高的江西货颇受用药企业欢迎,而含量较低的云南货销路受阻。江西产蔓荆子因多年低价,产量一直没有上来,年后销量猛然加大,价格也步步高升。年下半年从20元价格起步,到年底价格飙升至元上下,目前市场价格依然坚挺在元以上。

七、需求增加

有人说,中药材用量减少了。事实上中药材用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以三七为例,近几年市场用量爆发式增长,三七粉走进了千家万户。喝三七粉,成为一种时尚。据了解,近几年多数药材用量在呈不断增加趋势。如:丹参、板蓝根、黄芪、黄芩、党参、当归、金银花、红花、夏枯球、菊花、百合、何首乌、猫爪草、枸杞、乌梅、野菊花,虫草等等。

八、买货囤积成了涨价的罪魁祸首

看到一些药材价格上涨,有人总是联想到人为因素,说什么有大户炒作。所谓炒作,不过是有闲余资金的药商,在低价时提前买进,等待涨价时卖出,从中赚取差价。

但是,真正靠囤积药材赚钱的有几人?

九、药商挣的多是辛苦钱

其实,多数经营户挣到的都是辛苦钱。低买低卖,高买高卖,利润微薄。

以泽泻为例,去产地13元买货,到市场上只能卖13.8元或14元,百分之十的利润都不到。海金沙,产地买货元,市场上只能卖元,百分之二的利润都没有。外人看来干着挺光彩、体面的生意,可是,一天到晚有多忙,谁知道。起早贪黑去产地购买半湿不干的货,回到家又是晾晒,又是烘烤。买货时都是现款,卖出去的货十之八九都是赊账,货卖出后整天担心受怕,害怕货被退回,或者因质量问题而追责。

十、真正牟取暴利者是谁

往往涨高价的药材持续的时间不长,可是,有人总是拿少数高价药材说事,并给戴上炒作的帽子。真正牟取药材暴利的不是药商,而是药店、中医院或千千万万个私人诊所。

例如:丹参饮片,在亳州药材市场上多卖价30-35元/公斤,优质货也不过卖价40元左右,而药店则卖出了0.1元/克,猛一看价格不高,但是,仔细一算,划到元/千克。还有甘草,市场上统货饮片卖价15元/千克,而药店卖到元/千克;枸杞,市场优质货卖价不过70元/千克,药店则卖价元/千克。无论是药店、中医院或大小诊所,中药饮片都是以克定价,高出市场价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有些药材价格已经掉了,他们还在继续高价卖出,为何有人视而不见?

总之,中药材价格上涨,有着多种因素,单单归罪于某些人炒作只能是主观臆断,给买货囤积者蒙上不白之冤。中药材是特殊商品,为应对某些药材突然上涨,用药企业应建立重点品种的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把握原料药材价格变化,提前进行收储,以减轻涨价后生产成本压力。

声明:本文转自成都农富科技,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丹芪胶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yfyl/1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