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案一则丨辨证论治脾胃阳虚
北京痤疮医院治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78752.html 病案时间△▲ 李某女40岁-07-08入院 主诉:反复上腹部疼痛1周,加重2天 现病史: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无反酸烧心、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未系统诊治,2天前患者上腹部疼痛加重,呈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头痛、腹泻,无烧心反酸等不适。07-06前往广州医院就诊,行上腹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WBC:10.47E+9/L,NEU%:10.0%,SAA:.3mg/L,予螺旋霉素胶囊(4#tid)抗感染及补液、止泻等对症治疗后好转。今日病情反复,再次出现腹痛、头痛,急诊以“腹痛查因”收入我院,入院症见:患者神清,精神一般,上腹部胀痛,喜温喜按,头痛,恶心欲呕,无烧心反酸、头晕、胸闷心慌、恶寒发热等不适,纳眠一般,二便正常。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 中医诊断:1.胃痛脾胃虚寒证 西医诊断:1.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药:理中汤合吴茱萸汤加减 干姜10g淡附片10g党参20g 细辛3g白术15g白芷15g 吴茱萸5g炙甘草10g 患者腹痛、头痛较剧烈,嘱中药浓煎后温服,服用一剂诉疼痛明显缓解,效不更方,此方继服5剂,诸症状好转。 方剂时间 以方测证,以证推理。本病主方为理中丸(汤),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共有两个条文与之相关:1.《伤寒论》第条文“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2.第条文“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本方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四药组成,方中干姜为君药,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人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培补后天之本。其病机的重心是脾阳虚寒,主治腹满而痛,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呕吐下利,口不渴饮,饮食不下,或多涎唾,舌淡苔白,脉缓弱等太阴脾土虚寒证。所谓理中者,调理中焦,全方辛甘化阳,助阳益气,使清阳升、浊阴降,中阳健运,寒湿可去,中州升降调和则吐利自止。 本患者在一派脾胃虚寒之象外,兼有头痛、脉弦等厥阴肝经症状,四诊合参,在理中汤基础上加用吴茱萸,取吴茱萸汤之意。吴茱萸汤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为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少阴吐逆三证而设,其主要方证为头痛,干呕,局部怕风畏寒,舌淡暗,脉沉迟。 吴茱萸汤与理中汤均为辛燥之剂,不可久服,需中病即止,对于脾胃虚寒但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应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平和之品进行日常调摄。 脾胃时间 在易学思想中,脾胃为五脏始祖,为生命基础。《素问·太阴阳明论》言:“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法天地。”窦材《扁鹊心书》言:“脾为五脏之母。”而胃与脾关系密切,脾胃同居中焦,为“中枢”,在脏腑中处于核心地位,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功能不足则机体易感受邪气,其中阴寒之邪最易感,且易伤阳。现代人生活中寒凉饮食摄入过多,室内冷气过多,脾阳被寒所遏,容易导致中焦虚寒,从而影响脾胃温运的功能,易导致寒、湿、痰、饮等内停,形成腹痛、呕吐、下利等相关病症。 临床中因患者脾胃虚寒,无力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乏源,进一步会导致全身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故临床上更应遵循“防重于治”“治未病”的预防原则。对于素有脾胃虚寒且有高危因素者,及早采用温脾散寒的预防手段从根源上防止疾病进展。 治 疗 脾阳虚寒者,则腹满而痛,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呕吐下利,宜用理中汤,温中健脾止痛;若兼湿邪,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舌淡苔腻,选用香砂理中汤;兼四肢厥冷,舌青,脉沉紧等脾肾阳虚者,宜用附子理中汤,或四逆汤以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以呕吐下痢为主者,宜用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若见胃脘时痛,温按痛减,咽干口燥,手足发热,舌淡苔白,脉细缓,宜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兼气虚而致胃脘痛者,用黄芪建中汤;兼血虚者,宜用当归建中汤;若寒甚痛剧,宜用大建中汤,温中补虚止痛。 日常调护 脾胃虚寒的人群,饮食和中药宜温热服,服药之后宜进热粥,热饮,以助药力,可以适当进食温补食物,如党参、当归、黄芪等。少食生冷及甜粘食品。大蒜、韭菜、香菇、萝卜、柑橘等有行气开胃作用,可适当食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保健操、练气功等,并注意陶冶情操,保持稳定情绪。 脾胃病症状错综复杂,寒热相混,虚实夹杂,用药当审慎,不可攻伐太过,不可急于滋补。因此在治疗时,要辨明虚实,根据症状的不同分型而确立治疗方法,抓住主要矛盾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根本。本文主要论述了脾胃阳虚的患者所致胃脘痛的治疗,但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应辨证论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寒邪内侵,宜散寒止痛;饮食内伤,宜消食导滞;脾胃阳虚,宜健脾温中和胃;脾胃气虚,宜健脾益气和胃;胃阴亏虚,宜养阴益胃生津。 参考文献 [1]王邦才,王培劼.张仲景“理中”与“建中”析异及临床运用举隅[J].浙江中医杂志,,53(10):-. [2]路琼琼,李军祥,史瑞,杨小军.吴茱萸汤方证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48(08):81-83. [3]王帅,王梦妮,段彦青,常兴和,张萌,门九章.从门氏“大病以胃”学术思想探讨理中汤方证应用经验[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6(22):36-38. 专家简介: 庄礼兴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带头人,靳三针疗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庄礼兴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专家,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主编或参编著作16部,发表论文(第一作者)60多篇。 庄礼兴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于年获广东省中医药局批准建设,主要开展名中医学术挖掘及整理工作,总结庄礼兴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xgpw/9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药食同源篇补骨脂治疗白癜风,老中医说轻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