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稻生态村喊你一起来建村啦认捐杨梅树
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中华民族是农耕民族,历代中华儿女的栖息地都会选在大自然中,因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让我们明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而我们又需要依靠什么而存活,所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对大自然都有着特别的敬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人在自然中生活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且单纯美好,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身心灵在自然中滋养,淳朴幸福。 但我们在大自然中的栖息地——乡村却面临着大量的年轻人口外流,导致空心化,老龄化,曾经的良田,被种上了几乎不需要管理的经济作物,那孩子们在风吹麦浪中玩耍的景象,几乎很难见到了。 乡村振兴 乡村养育了中华儿女,乡村是我们的家园,家园需要振兴,振兴需要有志之士,所以,我们来了!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建德里洋生态村的“村长”阿辉,带领着十余位志愿者走向了乡村振兴之路。 我们的生态村选址在建德梅城镇洋程村的里洋村,这里共有18幢房屋,其中我们已经租了下了10幢用于生态村的生活及接待。 生态村的中心是一片古树群,十几棵古树已经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几百年,每天喜悦地接受天地的能量,再将这些能量转化、分享,每一天都是如此,积极地发挥着生命的意义。 走近古树用心感受,它们散发的磁场是祥和、平静的,这些古树这几百年间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它们是这个生态村的无价之宝。 生态村里还有些原住民一直生活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与外界较少交流,所以这些老人还保留着淳朴,每当我们来到这里考察时,他们都会分享给我们当地的土特产,这样的景象,就像是回到了小时候,虽然彼此还不认识,但这些村民的举动让我们回味而温暖。 这些老人就如同古树一样,都是生态村的珍宝,他们传承着中华乡村的质朴,而我们也将融入这个乡村,成为这里的新村民,继续着这样的品质,我们这些愿意在此地扎根的志愿者,也将与这里的老人和环境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彼此照顾,彼此关爱。 为了保障自然农法的实施,我们必须保障独立的水源,独立的农田,避免受到农药化肥的污染,所以我们索性租赁下了亩地。 亩地听起来是个数字,但对我们这个刚起步的团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挑战,首先我们的志愿者中,除了阿辉及小兵两位有一定的自然农法种植经验,其余的人都是城里的年轻人,几乎没有耕种经验,甚至没怎么做过农活。 体能、规划、经验都面临着严重的不足。但这几位就这么义无反顾的去了……带着信念,走向了乡村振兴之路。 要完成亩农田的挑战,其中水田60亩,旱田40亩,还有20余亩是山林地。之前的农田种满了吴茱萸树,我们想要把这里恢复成水田,就面临着很多工作要做。 1.砍掉原来的吴茱萸树 2.挖掉树根 3.筑造田埂 4.寻找水源,放水进入水田 5.育苗 6.翻耕 7.拉平 8.移苗插秧、抛秧 9.陪伴禾苗生长,必要时提供天然肥料 10.科学的管理杂草 11.陪伴它们一起成长,给它们关爱 12.收割 13.晾晒稻谷 14.剥壳成为可以食用的大米 花开花谢,花谢花又开 记得年初时,生态村的漫山遍野开满了樱花,而现在,我们种的稻子已经渐渐金黄了,走入其中,那淡淡的稻香在整个田野中弥漫,因为是自然农法种植,当我们置身在其中,可以完全的放松自己,敞开自己,稻香中含有天地的醍醐味,这种味道可以让人忘却烦恼,治愈心灵。 而现在,我们的稻子即将进入收割阶段,也邀请您一同前来割稻子,体验这种单纯的美好。 这是我们的成果,稻穗非常饱满,中途没有使用任何的化肥农药,甚至有机肥都没有使用,就是这么自然的生长,竟然长成这样……就连当地的老百姓也都觉得不可思议,不生虫,产量还相当不错,老百姓对我们的看法也渐渐改观了。 虽然现在已有成果,但过程是非常不易的,因为之前的农田都种植的是经济作物,所以我们光是砍树、挖树根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而树根人力几乎挖不掉,需要挖掘机的介入才可以。 翻耕、育苗,当禾苗渐渐长大时,就需要我们把移栽到更大的平台中,这个过程就像是爸爸妈妈协助孩子长大,当孩子长大时就需要放手,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中发挥生命的意义。 移栽插秧的工作很享受,但并不轻松。 志愿者每天5点半就到田里开始拔秧,7点在田间吃饭,然后就在田里开始一天的劳作,虽然强度很高,但每一个过程都是快乐的。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在田间劳作,虽然辛苦,但不会觉得累,当脚在泥土中划过,感受泥土的柔软、芬芳,当田间的水轻轻地被划开产生的清灵的声音,这一刻,仿佛置身于天堂之间。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逍遥于天地之间而自得其意 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坐在院子里,吃着晚餐欣赏着这一天的成果,水田倒映着落日余晖,水天一色,原来幸福就可以这么简单。 目前生态村已完成部分农田的基础改造,为了让更多人可以体验到生态村的美好,我们现在要进入规划、整修房屋阶段了。 规划·未来房屋规划 生态村现有十幢房屋,我们规划生态村将形成学习、接待、参观、生活多维一体的生态村,整修后计划村内可以接待70——90人的学习体验。 食物森林 栖息在大自然中的生态村,本身就是一个食物森林,在不同的季节,都会有不同的野果分享给我们,我们规划在山丘地带,种植各种各样的果树 农田规划 现农田有亩,考虑到人力、物理等各方面因素,生态村计划将农田更合理的规划,山地种树,水田种稻,距离生活区较近的地方种植旱作物,计划60亩水稻田(一季水稻,一季油菜花),40亩旱田(玉米、蔬菜、红薯等作物),20亩果园。 村内制度 村内的生活是有序的,为了让更多人体验到耕读的生活,生态村制定了一系列的公约制度。 村内现已成立村委会,委员会由多位委员组成,共同决策、决议。 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村委会结合生态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村民计划。 1.在生态村3个月内为短期体验,体验的工作以帮辅为主。 2.3个月后年内可申请成为正式义工,经村委会评估通过后,可承担村内的主要工作,享受一定的义工待遇。 3.在生态村1年以上可申请成为村民,成为村民后,可参事议事,享受村民的待遇。 生态村目前还在建设阶段,所以特别需要各界的协助支持 生态村建设共需资金:80万元 农田租赁:7万元/年(每亩元/年) 房屋租赁2.6万元/年(十栋房屋) 购买农机、农具:粉碎机0元,插秧机2万元,小型收割机1万元, 房屋整修:共10幢,整修原则保留当地韵味,不大拆大建,而是功能性的修缮,计划每幢整修费用5万元。 修建水利系统:修建蓄水池1万元,灌溉系统1万元,排污系统4万元 修建生态公厕:女三人位、男两人位的生态公厕修建需2万元 生态村共用汽车一台:皮卡或面包车(需要爱心人士捐赠) 购买生活家居:3万元 志愿者生活补贴:每月1万元 十年感恩回馈计划 为了支持生态村建设,浙江省道法自然环保中心推出十年感恩回馈计划。 现认捐一棵杨梅树,道法自然环保中心计划每年回馈认捐人5斤(视当年产量决定,产量多将回馈越多)自然农法杨梅,为期十年,十年也是捐赠人与我们的长期连接,期间可以监督生态村的发展,也可以到生态村来体验道法自然的生活。 每建设一个生态村,就是一个诺亚方舟,就是一个人与动植物的天堂。 认捐方案 元认捐1棵杨梅树 十年间每年回馈5斤杨梅(视当年产量决定,前两年产量可能较少) 认捐的杨梅树可以标注认捐人的信息,方便认捐人到场可以找到您捐的杨梅树 认捐数量:棵 认捐时,请提供您的个人信息,如联系方式,邮寄地址,方便我们邮寄杨梅 注:杨梅回馈将从杨梅树开始结果时开始回馈。 认捐联络人:谌志辉 联系方式:(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xgpw/9619.html
- 上一篇文章: 经典名方半夏厚朴汤十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