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水,68岁,童家村的一名网格员,也是村里的文化员,他会写诗作对、唱快板、编排节目,可以说是多才多艺,也是一个热心肠,会为村民办实事的一个人,村里人都亲切的称他“老潘”。

今年在童家村、西华村掀起了一股种植吴茱萸的热潮,好多农户只知道吴茱萸能卖一百多一斤,要大种特种,却不知道种植的难处。老潘知道情况后,便到隔壁西华村的种植大户谢大伯家去了解情况,“你对吴茱萸了解多少,看过吴茱萸的成品吗?”谢大伯说“只听人家宣传效益不错,苗五元一株不贵”。老潘觉得这样的种植不踏实,过去农户种植中药材就吃过不少亏,自己应该去证实一下,次日便自费乘车去建德市梅城镇利群村,该村是建德市种植吴茱萸最早和种植面积最大的一个村,老潘到了利群村先后问了五户种植户,大致把情况了解清楚了,原来种植吴茱萸,并不像西华村销售说得那样好种,在年吴茱萸成品价格只15-20元之间,而且还受到采花期天气影响,平时喷药需特别注意,不能残留一点农药,这一切都是农户必须要注意到的。通过实地考察,老潘便心里有谱了,回村之后,就上门到新村、澄源网格农户家做宣传,告诉他们种植吴茱萸的利弊,想种植可以,但不要大面积种植,通过老潘耐心解决有十几户农户打消了种植的吴茱萸的念头,已经种植吴茱萸下去的农户也积极联系市农业农村局寻求技术上的帮助。

在村里,经常会听到老潘说,我年纪大了,文艺上的活留给年轻去做吧,我只想做一个平凡的网格员,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供稿:综合信息指挥室

审核:吴风华

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xgpw/6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