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伤寒读胡老讲解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之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一般情况下,大下后不会再不大便,如果病人平素吃东西不忌口,肠子里有燥屎,用了泻下药后仍然烦躁,而且腹满痛、绕脐痛,说明燥屎还有,需祛邪务尽,还可以用大承气汤。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肠胃之中有燥屎,有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小便不利,水谷不别,一般情况下会下利或者大便溏泄。这里反倒是一阵难一阵容易。大便难是有燥屎的一种情况,小便不利,水走大肠,大便乍难乍易,是有燥屎的原因; 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偶尔有微热,可见热结于里而不现于外,现于外的症状很轻,但是上攻之势明显,热壅逆于上压迫横膈膜而喘,同时热上攻导致头晕。 大承气汤泻下力量峻猛,真正重病必须用,但是轻症用反而会造成不良后果。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胡老认为此处有错误,应该是‘属胃’也。阳明病的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所以脾约、烦躁大便难都与吴茱萸汤无关。 食谷欲呕—胃虚有寒,所以吃了东西不消化, 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服吴茱萸汤后,反而症状加重,说明病情属于热结于胁下的小柴胡汤证; 这一条是将吴茱萸汤和小柴胡汤的呕进行鉴别:这条的吴茱萸汤证应属于太阴病的胃虚寒而停饮。吴茱萸汤证不只是治呕,临床应用范围广:1、美尼尔综合征,胃虚有寒饮,冲逆大脑,头疼头晕,而且呕吐严重;2、偏头痛,尤其是右侧偏头痛,吴茱萸汤证偏多;3、胃虚有寒饮的胃痛。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 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 渴者,宜五苓散。 寸缓关浮尺弱—寸脉缓是津液不足于外的太阳中风,是脉道松弛的脉;‘尺弱’就是‘迟弱’,是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浮脉在这条主表也主热,关脉浮就是心下痞的热痞;关脉侯脾胃,这里用部位来说明病理情况。临床上脉缓和脉弱不容易区分,脉缓指脉松弛,脉弱是重按无力,仲景的书缓脉和弱脉通用。 人发热汗出,复恶寒—太阳中风; 不呕—邪未传半表半里; 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表邪未解,而有心下痞硬,是表未解而胁下造成外邪内陷的结果;应该先以桂枝汤解表,再以三黄泻心汤治痞; 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即使不用泻下的方法,也可能发生下述这种证候,病人没有表证的恶寒了,只是心下痞有渴,说明病邪已传阳明,有内热才会渴。转属是并病的互词,痞的问题不严重,不是大满大实; 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小便频数造成大便硬,但是并无谵语等内热严重的表现,是由于小便频数津液内竭造成大便硬,所以并无所苦,言外之意就是不可攻下,视情况可用麻仁丸、蜜煎导等。 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如果口渴,可以少量多次的喝水,胃和者就自愈了,但是不能喝得太多,否则必然会喘; 渴者—渴是承接第一句而说,指心下痞而有渴,下后表有热未解,心下痞是由于停水造成,下后气上冲,造成小便不利,微有热而渴是五苓散证,并不是说‘转属阳明,小便数’还用五苓散。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音频缺失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抟,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音频缺失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丸方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斤(炙,去皮) 杏仁一斤(去皮尖,熬,别作脂) 上六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音频缺失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音频缺失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音频缺失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音频缺失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音频缺失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音频缺失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音频缺失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音频缺失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音频缺失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音频缺失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作为学习目的而设计,不作为治病之处方,请勿盲目试药,因中医讲求的是辨证施治,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不良后果!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邮箱: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xgpw/6524.html
- 上一篇文章: 执业医师看一次就记住伤寒论
- 下一篇文章: 伤寒论阳明胃寒,吴茱萸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