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派经方参桂理中丸
什么是扶阳派? 扶阳派:又称火神派,是指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子、姜、桂等辛热药物着称的一个医学流派。 其中尤以擅用附子为突出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讲,不擅用附子,就不成其为火神派。 中医扶阳认为养生在于扶阳,生命是以阳气为主导的,阳气是生命之所需。扶阳提倡“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所以要想身体达到理想的状态,即养生的目的,平常就应该注重阳气的充足。 扶阳派治病立法重在扶阳,所用之药多为大剂姜、桂、附等辛温之品,以温扶坎中之阳。擅长使用四逆汤、白通汤、甘草干姜汤、潜阳丹、吴茱萸汤等方来治疗多种阳气衰微病证。 火神派”是清末在四川出现的一个重要医学流派,创始人郑寿全,字钦安(一),人称“姜附先生”中医最核心的理论是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阳气,促进万物生长,是寿命之根本。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讲明人之寿夭与阳气相关,阳气足则长寿,阳气损则夭折。“火神派”开派鼻祖郑氏,在其阴阳两纲中,重点强调阳气,认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郑氏治病时认为“治之但扶真阳,内外两邪皆能灭,是不治邪而实治邪也”。另外,“阳者,卫外而为固”,阳气足则能抵御外邪,少受病患。中医治病,重在求因治本,火神派扶阳理论正是强调此方面,扶阳补阳,纠正身体阴阳偏差,达到“阴平阳秘”状态。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就是阳气!人活着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消耗阳气,机体所有的新陈代谢与活动皆是阳气气化的过程,并非只有大汗淋漓才会耗损阳气,说话、走路、看电视、发脾气、思考问题都会耗损阳气。但是阳气易损却难复。正常情况下,阳气的亏损与生成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在亏损的同时机体也在源源不断产生阳气。损耗大于生成,机体阳气就会逐步减少、衰竭,出现各种症状,心力衰竭就是心之阳气亏损的一种典型表现. 火神派的学术思想 以郑钦安为代表的火神派学术思想最主要的是:推重阳气,善用扶阳方法治病,擅用大剂附子干姜等辛热药物,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对阴证的辨识全面而深刻,这些观点十分突出甚或超越前人。 火神派第一要药---参桂理中丸 参桂理中丸----其组成是经方中桂枝人参汤和通脉四逆汤合方的一个变方。制剂:人参60g、肉桂60g、附子(制)g、干姜g、白术(妙)40g、甘草60g,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g粉末加炼蜜~g制成 功效、适应症和禁忌症 1.功效:温中散寒,祛湿定痛;2.最佳适应症:因脾胃虚寒,寒邪直中或过食生冷、不洁食物导致的腹痛、腹泻、呕吐,可伴见怕冷、头痛及肌肉酸痛等受寒症状,即常见的“胃肠型感冒”或“急性胃肠炎”。3.相对适应症:体质虚寒尤其是脾胃虚寒(如慢性胃炎)导致的胃痛、纳差、手足厥冷,女性血寒血瘀导致的经行腹痛。4.禁忌症:(1)湿热症(发热、口气臭秽、舌色鲜红、舌苔黄厚腻、腹泻臭秽灼热、小便色黄气味重、口渴引饮等);(2)孕妇禁用 现诚招各地市县代理,详询13939745 参桂理中丸的成分是人参、肉桂、附子(制)、干姜、白术(炒)、甘草。具有温中散寒,祛湿定痛。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腹痛泄泻,手足厥冷,胃寒呕吐,寒湿疝气,妇女血寒,行经腹痛。方中以辛热之干姜为主药,温中焦脾胃而祛里寒;肉桂、附子大辛大热,温阳散寒,人参大补元气,助运化而正升降共为辅药;白术健脾燥湿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伍能振奋脾胃阳气,使寒邪得除,湿邪得去。共奏温中散寒,祛湿定痛之功。使用参桂理中丸要注意,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参桂理中丸可嚼服,也可分份吞服。某27岁男生,经常出现手脚冰凉,脚容易出脚汗,吃参桂理中丸可以吗?手脚冰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律神经的功能调节不顺畅,血管变细引起。加上脚趾、膝盖、肩膀、手指等都是运动较多的关节部位,脂肪少,热度容易散失,血管也较少,更容易感到发冷。手足厥冷,又称四肢逆冷、手足逆冷,指手足发冷,冷至肘部和膝部。有寒热之分。寒证由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伴有怕冷,下利清谷,脉沉微等,热证多因热邪郁遏,阳气不能通达四肢,伴有胸腹烦热,口渴等证。对此症状可用药物进行治疗,参桂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腹痛泄泻,手足不温之证,是对症之药物! 现在的女生都有痛经的现象,原因是平时没有注意保暖,建议少吃冷、辣的食物,参桂理中丸温中散寒,祛湿定痛。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腹痛泄泻,手足厥冷,胃寒呕吐,寒湿疝气,妇女血寒,行经腹痛。平时要进补热量食物,为增加热量,改善手脚冰凉要有意进补。可补温热食品,如牛、羊肉或狗肉;而南方气候较温和,应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才更加适合;而且要尽量少吃寒性水果如梨、荸荠等.参桂理中丸主治脾胃虚寒症状,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胃部怕冷,而又加入人参,肉桂,补益和温中之效更好。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xgls/180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的ldquo毒rdquo,你
- 下一篇文章: 巴戟天之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