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互肝补脾,常用药对大总结
联系中医传承宝库获取需要的学习知识 小编导读名中医谢晶日教授发现,肝脾两个藏象系统之间,具有“互用相荣”的生理关系。肝脾经气相通、升降协调、功能互用,所以在临床治疗时,也应该“肝脾同治”。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谢晶日教授肝脾同治的常用药对,快拿小本本记下来! 一、黄连与吴茱萸黄连,味苦,性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吴茱萸,味辛、苦,性大热,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二药伍用,有辛开苦降,反佐之妙用,共奏清泻肝火、降逆止呃、和胃制酸之功。谢晶日教授临床上常将两者配伍用于寒热错杂诸症的治疗。 二、黄芩与栀子三、黄芪与泽兰泽兰,辛散微温,善入肝脾,能和气血、利水湿、破宿血、消癥瘕、通肝脾之血、利营卫之气、行而不峻,与补气升阳、健脾磨积的黄芪相配,则消中有补,不损正气。谢晶日教授临床上常将两者配伍用于肝硬化腹水证属血臌及慢性肝病肝脾大等症的治疗。 四、柴胡与芍药五、当归与川芎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滑肠。川芎辛温香窜,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下入血海。当归以养血为主,川芎以行气为要,二药伍用,互相制约其短而共展其长,气血兼顾,养血调经、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之力较单一药物更强。谢晶日教授在临床上常将两者配伍用于月经量少、闭经、痛经等诸症的治疗。 六、苍术与薏苡仁苍术,味辛、苦,性温,辛温升散,苦温燥湿,又可芳香化浊、燥湿健脾。薏苡仁,味甘,性淡,微寒,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是健脾补肺之要药,甘淡渗利,善治脾湿。薏苡仁健脾,配以苍术共奏燥湿健脾之功。谢晶日教授在临床上常将两者配伍用于食欲不振、恶心欲吐、大便溏泻等症的治疗。 七、砂仁与白豆蔻八、石斛与北沙参石斛,味甘微寒,养阴清热,益胃生津。北沙参滋阴生津,清热凉血,善养肺胃之阴。两者相伍,共奏养胃阴、生津液、清虚热之功。谢晶日教授在临床上常将两者配伍用于胃阴不足以及气阴两虚或阴伤引起的津枯液燥的治疗。 九、茵陈与赤小豆茵陈,味苦性寒,气香主散,外达皮毛散郁热,内泄湿热而浊致新,能清肝胆、泻脾胃、消壅滞、调气机、利水湿、祛瘀热,为除湿退黄之要药。赤小豆味甘微酸,性平,能除水湿、通小便、消肿满,兼有益脾胃之力;入血分,行血中瘀滞,清血中热毒,补利兼渗湿。两药相配,共奏利水湿、退黄疸之功。谢晶日教授在临床上常将两者配伍用于各型病毒性肝炎以及肝功能失常的治疗。 十、川棟子与延胡索川棟子,性味苦寒,善入肝经,疏肝泄热,解郁止痛,并能清导湿热,杀虫疗癣。延胡索,辛苦性温,归肝、心、胃经,辛散苦泄温通,活血行气,长于止痛。两药配伍,一温一寒,寒温并用,一疏气分之郁,一行血中之滞,气血并行,脉络畅通,通则不痛,为行气活血止痛的常用药对。谢晶日教授临床上常将两者配伍用于因肝经郁热、胃气不和而致的胃脘胀痛,以及气滞、血瘀等引起的胸腹胁肋疼痛等症的治疗。 脉诊特训班及中医学习普及活动专题 中医确有专长考前培训活动专题 版权声明: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文章为网络搜集,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xgls/1454.html
- 上一篇文章: 品种快讯12月13日中药材价格走势
- 下一篇文章: 柳江华从附子中毒谈中药的有效安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