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吴茱萸,温中止呕主力军
导读:以吴茱萸研末,然后用米醋来调敷足心,也就是涌泉穴,还可以用来治疗口舌生疮和高血压。 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大家应该很熟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中的茱萸一般指的就是吴茱萸。 我们来看一个温中止呕的方子—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四味药组成。 吴茱萸汤辛苦甘温合用,专为肝胃虚寒而设。 我们抓住辩证要点,抓住干呕,吐涎沫,畏寒肢冷,舌淡,白滑,脉弦迟这几个点。 如果呕吐厉害,加半夏、砂仁以降逆止呕; 头痛厉害加川芎、当归以养血止痛; 反酸很厉害可加乌贼骨、煅瓦楞以制酸。 治疗肝郁化火,肝胃不和的胁痛口苦、呕吐吞酸,常配伍黄连,代表方剂是左金丸。 左金丸中只有吴茱萸和黄连两味药,两者按照1:6的比例配伍,用黄连的苦寒之性制约吴茱萸的温热之性,而保留吴茱萸降逆止呕之功,去性存用。 而且吴茱萸可引黄连入肝经,还可调达肝气,还可制约黄连的苦寒之性,一药四用。 吴茱萸还可助阳止泻,本品苦热,性热散寒味苦燥湿,能够散寒燥湿以止泻。 治疗寒湿泄泻可单用或者是与其他的温中燥湿药同用。 吴茱萸辛散苦泄,性热祛寒,善入肝经,既能够散肝经之寒邪,又能够解肝经之郁滞,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为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 治疗寒凝肝经、疝气疼痛常与小茴香,川楝子等配伍。 若治寒凝肝经、肝气不舒、冲任不利、血脉不畅之痛经,常与温经散寒,和血养血药桂枝,当归,川芎等配伍。 治疗肝郁胃寒,或者是中焦虚寒,脘腹冷痛,常与高良姜、砂仁、丁香等药配伍。 此外,本品外用有燥湿止痒作用,治疗湿疹湿疮,可单用或者是与收湿止痒药配伍煎洗或者是干粉撒布患处。 以吴茱萸研末,然后用米醋来调敷足心,也就是涌泉穴,还可以用来治疗口舌生疮和高血压。 本品入汤剂二到五克,外用适量。本品辛热燥烈,容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孕妇慎用。 本品的副作用这里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吴茱萸用量过大不但头晕,而且会出现视觉的障碍,停药以后一般很快就可恢复。 还有其他的一些精神状况或者是引起错觉,这些副作用应当告知患者,比如建议患者服药后可卧床休息,让患者知道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最后,给大家送上方歌一首~ 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END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sltx/5725.html
- 上一篇文章: 打工妹返乡种草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