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方子,养血调经祛瘀清热,是女性
在中医的历代传承中,只要提到中医治病的法则,基本上很多人都知道“医门八法”,也就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医圣张仲景创立了一个奇妙的方剂,竟然“温清消补”四法齐备,堪称神奇。而这个奇妙的方剂就是温经汤,温经汤是医圣张仲景专为女性设计的一个奇效良方,基本上可以横扫女性除幼小时以及怀孕时的诸多疾病,为中医妇科的开方用药拉开了一个“划时代”的序幕。 那么,温经汤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据《金匮要略》记载,温经汤全方由“吴茱萸,当归、芎藭、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生姜、牡丹皮(去心)、甘草、半夏、麦门冬(去心)”等12味中药组成。通过对医圣张仲景对温经汤的煎服方法不难发现,温经汤这个方剂的中药是需要久煎的,尤其是吴茱萸,不过全方有芍药与甘草,能够缓解吴茱萸的“小毒”,再加上久煎,起到了完美的增效减毒的作用。 温经汤主要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的作用,原本是为了治疗“冲任虚寒、瘀血内阻”而设,主要适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痛经(少腹里急、腹满)、崩漏(崩漏出血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等病症,还可用于宫寒不孕。另外,还可用于治疗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等病症。对于舌脉来说,主要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为主要特征。当然,温经汤的作用一直在被拓展,它的新边界也一直在不断拓宽,且只要方药对证,大多效如桴鼓。 纵观温经汤,它的配伍也是颇为独特,全方以吴茱萸、桂枝为君药,主要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其中吴茱萸善于行气止痛,桂枝善于温通血脉;以当归、川芎、牡丹皮为臣药,其中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牡丹皮活血散瘀、清血分热;以阿胶、麦冬、白芍药、人参、甘草、半夏、生姜为佐药,其中阿胶养血止血、滋阴润燥,麦门冬养阴清热,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人参、甘草益气健脾,半夏、生姜辛开散结、通降胃气;以甘草为使药,兼以为使,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全方12味中药,共同发挥着温经散寒、养血祛瘀的作用。 细看温经汤,就会发现,它是由桂枝汤与吴茱萸汤、炙甘草汤、当归芍药散、胶艾汤、小半夏汤等方剂的合方,作为桂枝汤方中的五味药,在温经汤中保留了四味,而一向作为“调和营卫、安中降逆、扶正祛邪、顾护脾胃”的姜枣药对,为什么去掉了大枣而保留了生姜呢?因为,生姜一药在温经汤中起到了不可思议的妙用,简明扼要地说,也就三点:第一,生姜可以辅助半夏辛开散结、通降胃气、祛瘀调经;第二,生姜可以温胃气而助生化;第三生姜可以辅助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 温经汤可以说是医圣张仲景为女性健康设计的第一方,它的配伍真有不可思议之妙,总结起来主要有五点:第一是温中寓养,但以温养为主;第二是补消并用,但以化瘀为主;第三是肝脾同调,阴阳不偏,血脉和畅,经候如常;第四是气血双补,补气生血,滋阴养血;第五是寒热并用、有补有行,使全方温而不燥、刚柔相济。全方的配伍,既有相辅相成,又有相反相成,既能“同仇敌忾”,又能“双向调节”,可以说是医圣张仲景为妇科设立的一个颇具“天道”法则的奇效良方。 温经汤的加减法也是颇为丰富,但最基本的也就几个方面。如果小腹冷痛很厉害,可以去掉原方里的牡丹皮和麦门冬,加上艾叶和小茴香,可以增强散寒止痛的作用;如果寒凝兼有气滞,加上香附、乌药,可以增强理气止痛的作用;如果崩漏下血不止,且血色暗淡的,去掉原方的牡丹皮,加上炮姜、艾叶,可以增强温经止血的作用;如果气虚比较厉害,加黄芪、白术,可以增强益气健脾的作用;如果傍晚发热比较明显,加银柴胡、地骨皮等中药,可以增强清虚热的作用。 温经汤的方证病机,涉及寒、瘀、虚、热四大板块,而温经汤的妙处在于“温清消补”诸法俱备,是一个“四面通衢”的奇妙良方,诚如当代中医方剂大家陈潮祖先生所说,温经汤“构思之奇,罕有其匹,真奇方也”。对于女性来说,无论是青春洋溢的少女时代,还是热情奔放的淑女时代,无论是半老徐娘的中年时代,还是桑榆满天的老年时代,温经汤都是女性健康的“守护神”,对于女性除了怀孕期间不宜使用之外,几乎横扫女性的各个阶段的各种疾病,只要辨证属于“寒、瘀、虚、热”,均可辨证使用。不过,温经汤虽然是温清消补四法并行,但是主要还是以“温经”为主,因此对于瘀热、虚热明显的,需要慎用,或者大幅化裁加减使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sltx/12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十病九寒,胃寒则呕肝寒则痛肾寒则冷一个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