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产业欣欣向荣乡村百花齐放天眼新
9月,收获的喜悦在锦屏县田间地头激荡。 “养了30亩稻花鱼,已经收了余斤了,要忙活一段时间咯。”锦屏县启蒙镇归固村村主任龙昭稳乐呵呵地在自家稻田里捉稻花鱼。 今年,归固村立足本村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农户”模式,发展传统稻花鱼特色产业,全村有户村民养殖稻花鱼,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 “稻花鱼产业,实现了‘一田多获、一水多用’。”锦屏县农业农村局驻归固村第一书记欧益雄介绍说,锦屏县农民历来就有养殖稻花鱼的传统,通过做好全村稻花鱼产业规划、项目申报、技术培训和服务等工作,归固村稻花鱼产业走上了产业化、特色化、商品化的发展路子。 锦屏县启蒙镇归固村村民在稻田里捉稻田鱼。(杨波摄) 锦屏县启蒙镇归固村村民将收获的稻田鱼拿到水边清洗。(杨波摄) 除稻花鱼产业外,归固村还因地制宜发展了魔芋30亩、佛手瓜30亩、生态鹅羽等,产业发展步入多元化,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扩宽。 多业并举、小村焕新,归固村的发展图景是锦屏县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的生动写照。 立足资源禀赋、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锦屏县以“人有业、户有社、村有品”为目标,打造“一乡一特、一村一品”,通过转观念、调结构、促发展等方式,重点发展中药材、油茶、蔬菜、食用菌、石斛、养鹅、苗木代培等特色以及“短平快”产业,形成了乡村“百花齐放”的发展新气象。 在距离锦屏县启蒙镇归固村60公里以外的平秋镇石引村,农林果蔬合作社的蔬菜基地里也是一派忙碌景象。 “每天能赚80元,都是手上的活,做起也轻松。”石引村村民吴杏江说,她从豇豆的管理到成熟一直都在基地务工。 锦屏县平秋镇石引村村民在蔬菜种植基地搬运收获的豇豆。(杨晓海摄) 锦屏县平秋镇石引村村民在蔬菜种植基地采摘豇豆。(杨晓海摄) 平秋镇是锦屏县西北部海拔相对较高的乡镇,气候冷凉,适宜发展的产业比较少,而今年通过发展高山冷凉蔬菜赢得了丰收。 “种植、除草、采摘等,天天都有事干,在村里干活还能照顾家里,很好了,原来都没想过在村里有这样务工的机会。”石引村村民黄孟仙对合作社提供的就业机会很是珍惜。 据了解,今年,平秋镇以石引村合作社为总社带动全镇8个村发展黄豆、豇豆等蔬菜种植余亩,带动群众就业余人。通过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的方式得到广大群众群众参与。其中石引村合作社种植豇豆10亩,苦瓜5亩,毛豆亩。目前豇豆、苦瓜正处于盛产销售阶段,采摘期时长一个多月,日采摘总量多斤。 锦屏县平秋镇石引村村民在蔬菜种植基地整理收获的豇豆。(杨晓海摄) 丰收的喜悦,浸润在秋日的和风里,吹拂到了锦屏县的村村寨寨。 锦屏县固本乡集镇上的乡级合作联社里最近一直很热闹,工人们正忙着称重各村运来的中药材,药材加工流水线上,清洗、分拣、入烤箱,忙而有序。 “现在正是吴茱萸采摘季,趁好天气,赶紧组织村民到基地采摘,务工费每天80元,一天功夫就收了多斤,销路也不用发愁,晒干后,一个电话,乡级合作联社上门收购。”固本乡晚娄村村主任龙彩红说。 锦屏县固本乡中药材吴茱萸喜获丰收。(石秦璋摄) 锦屏县固本乡晚娄村村民在晾晒收获的吴茱萸。(杨叶挺摄) “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得劳务费,一个月收入0多块钱,还能照顾家,日子越过越红火。”晚娄村贫困户谢银兰笑开了花。 像谢银兰这样到基地务工的妇女老人,该乡还有余人。 据介绍,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和“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等模式,锦屏县特色优势产业“百花齐放”,步入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道路,从根本上实现扶贫造血。 截至6月底,全县种植水果、铁皮石斛、山核桃、油茶、林下套种中药材总面积达30多万亩,商品鹅出栏20万羽,全县建有鱼种场8个,总场面积亩,年产鱼苗30万斤,投放稻田综合种养苗种62万斤,小龙虾投苗斤。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陈丹 通讯员 龙柳仙 编辑:余光燕 编审:熊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sltx/11200.html
- 上一篇文章: 长期吃六味地黄丸的人,身体会如何医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