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不能用了这些教授透露45个常用方
细辛味辛,通窍止痛,祛风散寒,温肺化饮,研末吹鼻,闭厥能通。 由于细辛和马兜铃酸扯上了关系,前些年这个药闹得也沸沸扬扬。 参见本号文章:《马兜铃酸能直接致癌,这些中药小心》 细辛含黄樟醚,马兜铃酸,都是致癌物。但黄樟醚高温易被破坏,在水煎时易挥发,煎煮时间越长残留越少;而马兜铃酸,版《药典》细辛修订成根及根茎入药,和日本差不多,根茎中含量已经很低,而香港、台湾则只用根。复方煎煮之后,基本测不出马兜铃酸了。 用量,煎服一般2~5克。 用法,中医角度,肝阳头痛、肺燥干咳、痰火扰心所致窍闭神昏者忌用。反藜芦。 对于一线临床,名老中医们似乎反而不怎么担心毒性,用得不少。 来看看他们的经验: 张鸣鹤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主任医师) 细辛入煎剂量可适当超过药典用量(水煎剂5~15克,粉剂1~3克)。 1,治外感风寒头痛、鼻渊: 细辛6克,配伍葛根20克,荆芥12克,白芷、川芎各10克,麻黄、桂枝、生姜各6克。 2,治三叉神经痛: 细辛10克,配伍板蓝根、红藤各20克,金银花30克,升麻、白芷、僵蚕各10克,全蝎9克。 3,治过敏性鼻炎: 细辛10克,配伍黄芪30克,贯众、白术各15克,辛夷、苍耳子各12克,白芷10克,麻黄、桂枝各6克。 李济春 (山西中医学院附院主任医师) 实热证,不宜用细辛,否则有辛温助火之弊。 煎煮时应加盖,避免挥发过多而减药效。 4,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细辛6~15克,配伍丹参15克,羌活、白芷、蔓荆子、川芎、防风各10克治之;治外感头痛,则加桑叶、菊花各10~15克,荆芥、薄荷各.10克。 5,治风湿痹痛: 以细辛6~30克,配伍生薏苡仁、千年健各30克,羌活、独活、川牛膝各15克,白芷、苍术、木瓜、艾叶各10克。 6,治痰饮、咳嗽气喘: 细辛6~15克,配伍麻黄6~15克,桂枝、干姜、白芍、五味子、法半夏各10克,甘草6~10克,地龙15~30克,白芥子10~15克。 牛元起 (天津中医学院附院教授) 我细辛用量一般为3~10克,粉末不过3克。有出血及出血倾向者,忌用细辛。 细辛配川芎、防风、威灵仙及藤类药、虫类药,具有较强的通痹止痛功效,细辛用量宜大,需用至10克左右。 邵祖燕 (天津中医学院二附院教授) 细辛用量,入丸散不过3克,煎汤可用10克。 如服过量者,一般在药后40分钟至1小时即可出现头晕、呕吐、汗出、烦躁不安,继则发热、颈项强、血压升高、随之昏迷。 7,治牙痛: 以细辛3克,配伍黄柏3克,煎水漱口。 8,治类风湿关节炎: 细辛10克,配伍豨莶草30克,制附子10克。 9,治心绞痛: 以细辛45克,配伍肉桂30克,冰片2.5克,麝香1克,共研细末,少许吹鼻。 10,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细辛10克,配伍黄芪18克,党参12克,制附子10克,炙甘草9克,麻黄、桂枝各6克。 董国立 (天津中医学院二附院教授) 咳喘寒饮伏肺,非用细辛配生麻黄不足以宣肺平喘;各种痛证,尤其是慢性的顽固性疼痛及胸痹剧痛,非细辛不足以散结止痛。 11,治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 细辛3克,配伍芦根30克,生石膏、金银花、瓜蒌各15克,杏仁、连翘、牛蒡子、前胡、桑枝、川贝母、半夏、麦门冬各12克,地龙10克,麻黄、甘草各6克。 对多年寒喘,上方去生石膏、金银花、连翘,加黄芪30克,党参、胡桃肉、补骨脂各15克,紫河车10克。 12,治慢性胃炎: 细辛3克,配伍乌药3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砂仁、肉豆蔻、川楝子、香附、延胡索各12克,吴茱萸、制川乌、木香、沉香、荜茇、莪术各10克,甘草6克。 13,治痛经: 细辛3克,配伍当归、丹参、益母草各15克,泽兰叶、赤芍各12克,木香、沉香、檀香、制川乌、紫菀、三棱、莪术各10克。 14,治关节炎: 细辛4克,配伍当归、生地黄、杜仲、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海桐皮、豨莶草各15克,独活、羌活、川续断、牛膝、萆薢、木通各12克,甘草6克。 15,治冠心病、心绞痛: 细辛3克,配伍黄芪、丹参各30克,党参、瓜蒌、当归各15克,薤白、赤芍、路路通、桃仁各12克,木香、沉香、穿山甲、红花各10克,甘草6克。 16,治各种顽固性头痛: 细辛3克,配伍天麻、白芷各15克,柴胡、川芎、羌活、防风、荆芥、蔓荆子、葉本各12克,川乌、胆南星、全蝎各10克,蜈蚣2条。 韩冰 (天津中医学院二附院教授) 经行腹痛,喜暖畏寒,或月经后期量少,腰膝酸软,面白肢冷,不孕等,可用细辛。 17,治一切寒性疼痛,如子宫内膜异位症: 细辛3克,配伍桂枝10克,干姜6克。 18,治肾阳不足的月经失调、不孕症: 细辛3克,配伍吴茱萸、补骨脂各10克。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均忌用。 陈治恒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 凡属风寒所致的各种疼痛、痹证、咳嗽等均可用细辛。 19,治风寒头痛,发热,脉紧者: 北细辛6克,配伍防风12克,川芎、白芷、黄芩各10克,羌活6克。 20,治少阴阳虚感寒,反复发热,脉沉;少阴阳虚感寒咽痛证: 北细辛6克,附子20~30克,麻黄10~12克。 21,治风寒湿痹痛: 北细辛6克,配伍桂枝12~15克,白术、茯苓、枸杞子各12克,附子20~30克,粉甘草3克。 22,治寒实内结便秘证: 北细辛6克,配伍附子30克,大黄10克。 23,痰饮咳嗽基础方: 北细辛6克,配伍干姜15克,五味子5克(见小青龙汤)。 24,治血虚寒凝证,如闭经、痛经及冻疮等: 北细辛6克,配伍白芍15克,当归、桂枝、川芎各10克,红花5克。 25,治中恶痰厥,发痧等窍闭实证: 北细辛6克,配伍牙皂,同研末,作为搐鼻。可以通关开窍。 查玉明 (辽宁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 “辛不过钱”是指散剂,不包括煎剂。 查玉明的经验是入煎剂用5克为宜,否则疗效不显。 26,治腰扭伤: 细辛5克,配伍穿山甲50克,川牛膝25克,红花、羌活各15克。 27,治风寒湿痹: 细辛5克,配伍穿山甲50克,天麻10克,全蝎7.5克。寒胜者,加制川乌5克以驱逐寒邪;湿胜者,加防己、苍术各15克以燥湿;风胜者,加防风10克以疏散上下风邪。 28,治心痹: 细辛5克,配伍黄芪50克,人参、五味子各10克。 29,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细辛5克,配伍真武汤。 30,治虚证耳聋: 配伍益气聪明汤。 周炳文 (医院主任医师) 31,治风寒痰凝失音: 细辛3~5克,配伍旋复花、荆芥、茯苓各10克,法半夏、前胡、桔梗各8克,甘草5克。 32,治重感风寒,湿郁于表: 尤其是高热伤津,头剧痛,无汗,发热不降。 细辛5~6克,配伍羌活、防风各8克,黄芩、白芷、川芎、葛根、柴胡各10克,生地黄20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4枚,葱白5根。 33,治膝关节肿痛不消: 细辛5~6克,配伍黄芪30~50克,远志、石斛、牛膝、金银花各10克。 34,治痛风,双足踝肿痛,不能迈步: 细辛5~6克,配伍白芥子8克,防己15克,木瓜、威灵仙各10克,薏苡仁15克,穿山甲、甘草各5克,北黄芪15~20克。 35,治偏正头痛: 细辛3~5克,配伍当归、白芍各12克,生地黄20克,川芎、白芍各10克,天麻.6克,甘草5克。 36,治小儿脑炎后遗症: 尤其是失语、重听、痰涎多者 细辛3克,配伍白附子、天麻、胆南星、僵蚕各6克,石菖蒲、橘叶各8克,甘草5克,红花3克。 夏锦堂 (河北医大教授) 37,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特别是经常复发,头部怕冷者。 细辛6克,配伍川芎6克,白芷、防风、羌活、赤芍各10克。 38,治心绞痛发作: 症见胸闷肢冷,脉沉弦者。 细辛10克,配伍肉桂、红花各6克,延胡索10克,檀香3克。 39,治风湿性关节炎: 症见关节剧痛,屈伸不利,遇冷加重者。 细辛10克,配伍制川乌、麻黄、生甘草各6克,桂枝10克。 梁冰 (医院主任医师) 细辛治疗各种头痛、癌症之属风寒、寒痰者。阴虚者不宜。 治头痛:以细辛3~5克,配伍白芷、川芎、葛根、川楝子各15克,香附12克,柴胡、延胡索各10克。 治疗肿瘤:细辛从6~9克开始,每3~5日渐增3克/次,直至21克为止。 陈阳春 (河南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 细辛活血作用优于川芎,故有血瘀表现,血液流变学有变化者均可使用。配伍用量以6~9克为宜。 40,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配伍太子参30克,麻黄、桂枝、附子各10克,麦门冬、五味子各15克。 41,治冠心病: 遇到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型,可缓解特发性心绞痛。 细辛6克,合血府逐瘀汤或益气活血药。 42,治鼻窦炎:细辛9克,配伍黄芪30克,鹅不食草20克,白术、防风、川芎、辛夷各10克,苍耳子、甘草各5克。 武明钦 (医院主任医师) 凡脉沉而细弱,舌体胖大,苔滑润白腻者必用细辛。但凡阴虚血燥或气虚之人忌用。 配伍用量为3~15克。该药超过15克,会麻痹心肌。 43,治痛痹: 细辛6克,配伍炒白芍、桑枝、鸡血藤各15克,桂枝、木通各10克。 44,治风火牙痛: 细辛6克,配伍生石膏25克,生地黄、知母、玄参各15克,川芎、生甘草各10克,牡丹皮9克,防风8克,芒硝6克,白芷5克。 45,治寒湿痰饮证: 咳喘吐涎沫较多,苔滑白腻,脉细弱者。 细辛12克,配伍麻黄4克,炮附子6克,炒白术、茯苓各15克,党参、炙甘草、陈皮各10克。 姚树锦 (医院主任医师) 以关节疼痛,血沉加快,喘咳无法平卧为指征。 治虚人外感、过敏性哮喘:以细辛3克,配伍麻黄、附子各5克。 治各种关节疼痛、癌性疼痛:以细辛3克,配伍乳香、没药、地鳖虫、血竭、甘松、苏木、降香各10克。 相关文章阅读: -止咳中药乱,选对才算良方;-学一招,朱良春的清肺定咳汤;-这些梨的方剂,止咳清肺有效;-小儿咳嗽(支气管炎)方剂集锦;-咳嗽难分寒热,祝谌予通用方;-千古名方培正败邪,治感冒咳嗽;-慢性咽炎,干祖望这几招最实用;-鼻窦炎,名医张赞臣辛前甘桔汤;-治这些病,云南白药也是良方;-痛风高尿酸,这19个方剂有效;-公布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秘方;-痛风、风湿类风湿三个经方厉害;-焦树德、朱良春强制性脊柱炎方;-可以收藏,动脉硬化27个方剂;-名老中医张达旭治遗精经验方;-李可的“破格救心汤”确有实效;-岳美中,我如何学中医;-陈景河老中医大剂量用药经验;-蒲辅周屡用屡验的10个验方;-王邦才治疗脂肪肝;-版权:综合整理; -邮箱:51.tcm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rybw/8241.html
- 上一篇文章: 参茸鹿胎膏的作用及功能,参茸鹿胎膏作用及
- 下一篇文章: 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