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经方之妙在于用药精炼,又何劳繁复乎

——吴茱萸汤治疗巅顶头痛案

年3月20日晨,朋友老秦一早来电,谓有一友人头痛呕吐多天,中西药不愈,要来求诊。

患者,女,30岁,巅顶头痛多天,时时呕吐,口淡,苔白滑。问平时能食辣否,曰可。即书吴茱萸汤,处方如下:

吴茱萸6克 党参30克 大枣20克

三味,并嘱自加生姜一大块。

患者怏怏而去。中午时分,老秦来电,处方就是这三味了吗?这病人很辛苦,头痛得厉害,刚才诊病毕陪她去食早餐,刚吃了两口粥便要吐了。言语之中怀疑这三味药是否有效。答曰,不是三味,是四味,不要忘记加生姜,服药应可取效。

3月23日未见复诊,致电老秦,是否对此三味药无信心?老秦遂将吾之意转告患者。患者即来电说:“服此几味药后,头痛呕吐悉除。唯平时常会眩晕,改日请你调治。”

莉娜按:“干呕,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神农本草经》言吴茱萸“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可见吴茱萸在治疗头痛上有良好的效果。吴茱萸汤证的头痛以“虚寒”为主,伴“呕吐”,与葛根汤“项背强????”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本方原是四味,黄师此案,其妙处更在于不妄加减,以致架床叠屋。

岭南伤寒“四大金刚”之一易巨荪的《集思医案》里也有一则类似的医案,附于此案之后,与同道共赏:

庚寅六月,同砚冯孝廉丽甫之妻李氏,患外感,医者用清散药过多,干呕,吐涎沫,头痛而眩,心悸,胸满,眩悸之甚,昏不知人,延予诊视。予曰:“此厥阴风木挟寒饮而上逆。”以大剂吴茱萸汤治之,眩呕止,以附子理中汤收功。

从病位上说,吴茱萸汤证既可以巅顶痛,也可以前额痛,也可以侧面痛,张仲景没有说“干呕,吐涎沫,巅顶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首先,厥阴病不代表就是厥阴经,如徐灵胎所说,张仲景当时著书,“不过随症立方,本无一定之次序”。实际上应该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病,而非六经病。所谓“传经”出自成无己,但很可能是想当然的产物。如柯琴所说“伤寒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者,是言见症之期,非传经之日也”,又说:“就说伤寒日传一经,六日至厥阴,七日再传太阳,八日再传阳明,谓之再经,自此说行,而仲景之堂无门可入矣。”

其次,吴茱萸汤的条文共3条,虽第条在厥阴病篇,第条却在阳明病篇,第条则在少阴病篇,所以说此方证非厥阴独有。也有说吴茱萸汤治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但是,临床上真的分得那么清么?第条、第条也是有“吐”,有“呕”的。吴茱萸汤的头痛,为何要限定在厥阴经的巅顶部位?

相关阅读:伤寒论六经中常见的头痛

-END-

有用就扩散

有用就点在看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

作者/黄仕沛,何莉娜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喜欢黄仕沛前辈的书,欢迎购买正版图书多多支持

I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rybw/7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