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当前,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在全州上下打响。近日记者走进泸水市片马镇古浪村采访时,用镜头捕捉到了一对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用真心书写扶贫情怀的夫妻。今天,我们的记者就带您走进片马镇古浪村,认识这对扶贫路上的“夫妻档”李剑铭和程因。

李剑铭,怒江州片马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职工,片马镇古浪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程因,李剑铭妻子,四川人,泸水市路龙货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古浪村幼儿园老师,村文艺队队长。兴办产业助农增收

早在10年前记者就认识程因,那时候,她在大兴地镇长青桥附近建了个养殖场。系着围腰,提着饲料桶喂鱼、喂鸡,一点也没有从大城市来的样子。

不久前,记者到古浪村采访别的事,在那里再次与程因不期而遇。她告诉记者,她的丈夫李剑铭是这个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她自己也把产业带到古浪村。她还被聘任为古浪村幼儿园老师,同时担任村里的文艺队队长。

说起李剑铭、程因夫妻俩还真不能说幸福。一直以来因为工作原因,李剑铭总是和家人聚少离多,而管理养殖场、照顾孩子和老人的重任就落到了妻子程因身上。

古浪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李剑铭:

家里面有老有小的,两个老人年纪都是在八十几岁以上了,小娃娃小的那个才读五年级,无论是照料大人的生活起居和小孩的读书各方面,都是她一个人在料理,打理着这个家庭。作为一个女的,照料这么大的一个家庭,其实也是累的。

去年11月份,李剑铭响应奔赴脱贫攻坚一线战场的号召,到片马镇古浪村当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自古忠孝两难全,李剑铭说,工作队的工作十分繁杂,驻村以后很少有时间回家看看,很多事情都是程因一个人默默在做。

古浪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李剑铭:

记得有一次老父亲病得厉害,但是那个时候我们这边又是相当忙,就在工作最紧的时候,她也不打给我电话,悄医院,出院以后我才知道。

去年11月份,美丽公路动工建设,程因投入十年心血的养殖场也在征迁范围内。如何继续发展自己的产业?经过深思熟虑,程因打算跟丈夫去片马,一方面照顾丈夫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想看看有什么合适的产业,能够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工作出一份力。程因的想法得到了丈夫和家人的支持。

到了古浪村,程因常常和丈夫一起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对扶贫工作有了深入地理解。

程因:

真正的要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让他们脱掉这个贫穷的帽子,真正的都要做实事,要真脱贫干实事,不能是嘴巴上说。

怎样才能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贫困群众,程因认为,古浪村植被茂密、土壤肥沃,最适宜发展种植业。经过多方考察,程因打算在古浪村发展中药材吴茱萸。

程因:

我们当时在古浪村里面考察了很多种,最后我们选择了吴茱萸,就是因为它的周期短、见效快,我们才能尽快地带领百姓,还有群众脱贫致富,摘掉这顶贫穷的帽子。

吴茱萸,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米辣子等。生于平地至海拔米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地。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又作驱蛔虫药。

程因夫妇把要种吴茱萸的想法向片马镇的主要领导汇报后,得到了镇里的大力支持。夫妻俩拿出多年积蓄,再向家人争取资金支持种植吴茱萸。

但是,要发展一项产业谈何容易,夫妻俩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年仅10岁的孩子谁来照顾?这时,公公婆婆站了出来。

程因:

他们两个老人对我们特别支持,我真的很感谢。每次我们一出门的时候,他们都是说你们好好干,家里面老人的事、孩子的事你们都不用挂在心上,我们会做得很好。

片马镇党委副书记、代理镇长张艺斌告诉记者,按照村里和程因的公司签订的协议,项目的运营模式为公司+农户,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种植,资金全部由程因的公司负责,等有了收益后农户和公司按比例分红。但是,因为村里没人种过吴茱萸,部分农户担心如果种植失败利益会受损。程因就很爽快地做出了让步。

片马镇代理镇长张艺缤:

他们两口子果断提出进行土地租用的方式,确保老百姓的利益,但是最后肯定会答复老百姓,待这个种植有收益以后,不再进行土地租赁,而直接与老百姓进行土地分红。

今年4月,程因夫妇投入70多万元,以每亩每年元的租金租用了亩土地,并全部种上了吴茱萸。经过四个多月的精心培育,种苗长势不错。

程因告诉记者,目前,有28户97人参与种植,其中建档立卡户9户25人。明年,程因种植的吴茱萸就可以挂果,三年后进入盛果期。到时候参与农户都会有不错的收入。

程因说,种下去的这些种苗都是从外地购买的,下一步他们打算自己育苗。目前已和当地群众签了10亩育苗基地所需用地的租用协议,明年种植基地将扩大到六七百亩。

从小在大城市里长大,来到怒江后,程因才对贫困地区贫困状况有所了解,但到古浪村后她才真正明白什么是贫穷。

在了解贫困群众的真实情况后,程因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的努力帮帮他们。

程因:

自从种下去以后我们都是用自己的老百姓,就是古浪村的老百姓,每年的租金,我们是先要付给他们。

在种植基地务工的农民绿才三告诉记者,家里有老有小,每年的主要收成只有六七袋稻谷、几百斤玉米,外加六七千块卖核桃的收入,家庭经济十分窘迫。想出去打工,又没有技术。程因到古浪村发展吴茱萸种植后,他毫不犹豫的把地租了出去。基地需要用工的时候,程因都会找他们夫妻俩打零工,一天给他们支付块工资。

古浪村村民绿才三:

对我们也是好的,有活路干的时候找我们干,就是好了嘛。

建文艺队富精神生活

古浪村的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业余文化生活非常贫乏,而且很多人身上还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气。

古浪村党总支书记乔烨翔:

以前没有组建文艺队以前,老百姓茶余饭后确实很没有什么可做的。

怎样才能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文明、健康、和谐、向上的良好风气,一直是村三委班子感到棘手的问题。

因为程因平时喜欢唱歌,村三委就找到她,请她帮忙组建村文艺队,并委任她为队长。

接过这个任务,程因立即把村里的小媳妇、大姑娘都发动起来。目前,村里的文艺队已经有12名队员。只要不下雨,队员们每天傍晚都会聚集到村委会院坝练习舞蹈,排练节目。作为队长,程因格外用心,一遍又遍给大家示范舞蹈动作。

古浪村党总支书记乔烨翔:

我们古浪村自从组建文艺队后,老百姓饭后也有了可做的事。邻里之间和睦,相互间的矛盾也是少了。

倾尽爱心拥抱孩子

今年2月底,古浪村新建的幼儿园就要开学招生了,但村党总支书记乔烨翔却十分着急。幼儿园的本该有两位老师,但因全市幼儿园老师紧缺,只能分配到一名,缺口的一个名额需要村里自行解决。

古浪村党总支书记乔烨翔:

本身村里面也是文化层次高的也少,所以缺少老师也是我们最大的困难。

村三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把村里的读过大学或者高中的人都梳理了一遍,可大家都已外出打工。正当乔烨翔焦头烂额时,有人告诉他,程因曾经当过老师。乔烨翔就和村主任一起找到程因,请她担任幼儿园老师。当时,程因自己也正忙着土地租用、种苗购买等事,村里的请求的确让她为难。

程因:

当时确实还是有一些时间上的困难,但是我想既然我们在这里来,就要和这里的老百姓和孩子打成一片,我就很爽快的答应了。

程因说,她虽然当过老师,但那时教的是成年人,教的内容也是理论。当这个幼儿园老师对她来说的确是一种挑战。

好在程因能歌善舞,又是一个母亲,她把爱都给了这些孩子。

孩子们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并且很快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留下真情必然换来真意,程因无微不至的关爱与照顾,让孩子们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程因说,她把孩子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们也把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

程因:

放假的时候,他们看到我要走了,每一次他们哭着抱着我不准我走。

编后语

扶贫路上不分你我,帮扶路上没有旁观者。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战役中,像李剑铭、程因夫妇一样积极投身于这场千秋伟业中的人比比皆是。他们带着共同的责任和追求,不畏艰险,坚忍不拔,勇于奉献和担当,他们以自己的心血、汗水、智慧和不懈努力,将党的扶贫政策落到了每一个贫困家庭,他们将党的温暖送到每一个贫困户的心中。他们用他们的行动书写了亮丽的人生答卷,让我们为奋战在扶贫第一线的他们点个大大的赞。

泸水全媒体中心段国春刘薇薇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rybw/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