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焦虚寒,岂止肥胖
最近天气热了,很多肚子上软胖软胖的人都摸上去凉凉的,抱上去手感很好。但这种人天气热了反而容易闹肚子,主要是中焦虚寒的缘故。中焦虚寒的人,很容易这样: 肚子软胖软胖的 肚子摸上去凉凉的 天气热的时候容易拉肚子 天气冷也容易拉肚子 不怎么吃肉还是长胖 大便会是绿色的 大便里有没有消化掉的食物 没力气 容易疲劳 痔疮 胃下垂 不容易出汗 出汗身体有时候发冷 ... 这是因为中焦虚寒的人,脾失运化,脾肾阳虚。有的人肾虚,不能温养脾阳,导致脾阳也虚。也有的人脾阳久虚,不能运化水谷精气以充养肾,于是导致肾阳也虚者。二者往往又互为因果。 肚子冰凉,还是要从调理脾阳虚开始。阳虚就是要补阳气,温中散寒,脂肪才能消散! 因为腰间凉凉的脂肪其实也是为了保护脏器不要受寒才长出来的,要感谢这些脂肪,但如若我们不需要,可以送走它们! 中焦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肢休倦怠、手足不温,或恶心呕吐、腹痛下利、不思饮食、口淡不渴、舌苔白滑、脉沉迟或沉细等。 其处方组成以温中散寒的干姜、附子、吴茱萸等配伍益气健牌之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 代表成药有小建中合剂、理中丸、香砂养胃颗粒等 小建中合剂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方中饴糖甘温质润,温中补虚,益阴润燥,缓急止痛,为君药。桂枝辛甘温热,温中助阳散寒,合饴糖辛甘化阳以建中阳之气;白芍甘补酸敛微寒,养血敛阴,缓急止痛,既合怡糖酸甘化阴以助阴血之虚,又协桂枝调和营卫,两药合用,助君药调和阴阳,故为臣药。炙甘草甘温益气,既可助桂枝、饴糖益气温中,又合芍药酸甘化阴而缓急止痛,兼能调和诸药;生姜温中散寒,佐桂枝以温中;大枣补益气血,佐白芍以养血;姜、枣相合,尤能鼓舞脾胃生发之气,此三药合为佐使。全方配伍,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共奏温中补虚,又兼缓急止痛,故善治脾胃虚寒,中气不足所致脘腹冷痛。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胃痛脾胃虚寒,中气不足,失于温养所致。症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遇冷后发作或痛甚,泛吐清水,食少纳呆,神疲乏力,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阴虚内热胃痛者慎用。 小建中方饴糖君,桂枝白芍姜枣甘,温中补虚和缓急,脾胃虚寒此方康。 浮玉山庄理中丸党参土白术炙甘草炮姜 方中炮姜大辛大热,归脾胃经,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温暖中焦,为君药。党参甘温入脾,补中益气,培补后天之本,气旺阳复,为臣药。白术甘苦,健脾燥湿,以资化源,为佐药。炙甘草甘温,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配伍,有温中散寒,健胃之效,故善治脾胃虚寒所致胃脘冷痛、呕吐泄泻。 温中散寒,健胃。 脾胃虚寒所致胃痛、泄泻、呕吐。 1.胃痛脾胃虚寒,运化失司所致。症见胃脘冷痛,畏寒肢冷,喜热饮食,舌淡苔白,脉细弦。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2.泄泻脾胃虚弱,寒自内生,升降失常,清浊相干所致。症见腹痛喜暧,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滑。慢性腹泻见上述证候者。 3.呕吐脾胃虚寒,升降失常,胃气上逆所致。症见恶心呕吐,口淡乏味,纳少脘胀,大便溏薄,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胃肠功能紊乱见上述证候者。 湿热中阻所致胃痛、呕吐、泄泻者慎用。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理中丸剂炮姜君,党参白术合甘草,温中散寒又健胃,虚寒胃痛吐泻停。 香砂养胃颗粒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姜半夏醋香附枳实(炒)豆蔻(去壳)姜厚朴广藿香甘草 方中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木香和胃止痛,砂仁醒脾开胃,为君药。豆蔻、藿香化湿行气,和中止呕;陈皮、厚朴理气和中,燥湿除积;香附理气止痛,共为臣药。茯苓健脾利湿,枳实破气消积,半夏降逆止呕,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配伍,能温中散寒,和胃止痛,故善治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脘腹痞满,胃脘胀痛,纳呆。 温中和胃。 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痞满、胃痛、纳呆。 1.痞满脾虚不运,胃气阻滞所致。症见不思饮食,脘腹痞满,胸脘堵闷,嘈杂不适,舌薄白,脉细滑。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2.胃痛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症见胃脘胀痛,痛窜胁背,脘闷不适,呕吐酸水。胃炎、溃疡病见上述证候者。 3.纳呆脾胃虚弱,胃不受纳,脾不运化所致。症见不思饮食,食则饱胀,大便稀溏,体乏无力。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胃阴不足或湿热中阻所致痞满、胃痛、呕吐者慎用。忌食生冷、油腻及酸性食物。 香砂养胃和白术,藿香厚朴豆陈皮,茯苓香附枳半夏,温中和胃痞痛消。 回阳救逆类以上成药为温中祛寒类;当出现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的亡阳证时,我们则需要使用具有回阳救逆作用的回阳救逆类中成药。 亡阳证:症见四肢厥逆、精神萎靡、大汗淋漓、恶寒倦卧、下利清谷、脉微细或脉微欲绝等。其处方组成以附子、肉桂、干姜等温热药配伍人参等甘温益气固脱药。代表成药有四逆汤等。 四逆汤淡附片干姜炙甘草 方中淡附片大辛大热,性走不守,通行十二经脉,迅达内外,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散寒,下补肾火以回阳,善回阳救逆,破阴逐寒,为君药。干姜辛热,温中散寒,温阳守中,回阳通脉,与淡附片合用,相得益彰,能增强回阳救逆之功,为臣药。炙甘草甘平偏温,即善益气安中,又解附片之毒,还缓附、姜之峻,且寓护阴之意,为佐使药。三药合用,共奏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故善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阳虚所致脱证、腹泻、腹痛、胸痹。 1.脱证阳虚欲脱所致。症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口唇发绀,肢端青紫,神志恍惚或神昏,舌质淡,脉细弱或脉微。休克见上述证候者。 2.腹泻中焦虚寒,脾失健运所致。症见腹泻,水样便,或下利清谷,伴腹痛,腹胀,腹部喜暧,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腻或薄白,脉细弱或沉细。急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3.腹痛中焦虚寒所致。症见腹痛,饮冷或遇寒加重,畏寒喜暧,四末不温。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4.胸痹阳气虚衰,胸阳不振,心脉瘀阻所致。症见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唇甲淡黯或青紫,舌淡黯或紫黯,脉沉细或脉微。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不宜过量久服,孕妇禁用。湿热、阴虚、实热所致腹痛、泄泻者慎用。冠心病心绞痛病情急重时应配合抢救措施;亦不宜单独用于休克,应结合其他抢救措施。本品含附子,不宜过量、久服。 温中回阳四逆汤,附子干姜合甘草,中焦虚寒腹痛除,阳气衰微立可复。 本文仅供参考 合理辩证配伍 注意用法用量 禁忌证候明了 若有不解之处 详情咨询医师 享受健康生活 出处?????? 图片:网络 文字:《实用中成药》、搜狐新闻 其它:编辑平台 作者:宸砂 在看分享一条龙,吃香喝辣不用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rybw/4934.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30批次药品不符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