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如何妙用柴胡类方
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当前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旧严峻,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仍然在增加。新型奥密克戎毒株的出现,为全球抗疫局势再添变数。众所周知,在新冠肺炎的防治过程中,中医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的文章中,全国知名中医黄仕沛将为我们进一步发掘经方在疫病防治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围绕柴胡方治疗新冠肺炎谈谈他的思考和建议—— 根据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以来,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积极参与防治此疾病,并且越来越显示出中医药的作用。事实上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就是一部中医抗疫史,在两千年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天中医药在抗疫上仍能发挥其作用,仍须发挥其作用。 此病初起发热恶寒、口苦、咽干、体倦乏力、胸闷、呕吐、食欲不振、舌上白苔等,很多与小柴胡汤证相似(因我未亲自诊视过病人,只能这样说。下同)。据我所知也有很多一线中医及一些协定处方选用此方。兹就柴胡类方及小柴胡汤的个人体会简述如下: 01柴胡的用量问题。此病大多以发热为主,初起体温并不是很高,继而很快体温上升,有些患者达39~40℃。特别以下午、晚上为著,翌日稍退。即是说一天之内或者两天之内出现两个“体温高峰”,所谓“双峰热”,恶寒未罢,这就是“往来寒热”。不要以为“往来寒热”是发热时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热。这都是运用小柴胡汤的指征。 柴胡是一味很好的退热药。退热的机理与其他退热药机理未必尽同。观《伤寒论》中柴胡类方中用于发热的方,其柴胡的正常用量(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除外)与其他解表退热方的主药,如桂枝、麻黄相比是最重的。用量是半斤(八两),而桂枝汤、麻黄汤的主药桂枝、麻黄只是三两。大青龙汤麻黄才是六两。所以,柴胡用于退热的量一定要足够。我治发热的常用量为45~60克。 我年轻时候受叶氏之说所囿,不敢重用柴胡而被师父训斥,常铭记于心。中药用量的折算,我同意柯雪帆教授的考证。 02柴胡类方,包括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等,都是小柴胡汤的加减。在临床中随证运用。 03从新冠肺炎的临床资料看,很多人提出此病为湿温,或秽浊热毒邪伏募原范畴,选用三仁汤、藿朴夏苓汤、达原饮、甘露消毒丹等,未尝不可。但临床时应认真鉴别才能收到预期效果。例如是否发热不扬?是否苔如积粉?乏力是气馁不足还是湿困中焦? 04小柴胡汤有人称之为“三禁汤”,即少阳禁汗、禁吐、禁下,我以为不可囿于此说。见证投药才是,不是有柴胡加芒硝汤证、大柴胡汤证吗?怎会禁下?小柴胡汤证不是可以通过“身濈然汗出而解”“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么?柴胡本身就是一味很好的发汗药。至于欲以柴胡剂发汗,我习惯配合桂枝汤的将息法,每收预期之效。 05遇有往来寒热或唇舌俱红,苔厚黄,大便不畅,尿赤者,可用蒿芩清胆汤,也属少阳法。但我更喜用我的老师的名方,20世纪60年代广州市名老中医陈群益先生的“黄芩紫草汤”。此方其实是蒿芩清胆汤的变方。70年代陈老曾有临床应用文章发表在《新中医》杂志。此方有一段故事。年,广州流感大流行,某日陈老过访另一老中医刘之永(也是名门之后,其祖父刘敬时,治愈两广总督岑春煊之斑症。估计亦是时疫,被保举入京为清室太医。有著书及医案集,父刘福谦亦为民国广州名医)。刚好刘老小憩,陈老遂随手检阅其诊桌上的病历,见流感患者多用此方,患者反映疗效满意,遂抄起此方。后刘老返回,请教之,据云此方载于其祖父著作《藜映氏医案》中。陈群益此后用此方治时行发热,屡用屡效。经陈老略有加减,60年代初陈老讲授内科时,介绍此方。我谨记之,后来再略有增损,几十年用于流感效果卓著。我认为一有恶寒即需解表。单靠青蒿力尚未足,故加入香薷而名“加减黄芩紫草汤”。年我曾撰文介绍:年7月~9月,我院中医科观察了例门诊发热(38℃以上)患者。一天内退热,不复再热者49例,44例二剂退热,7例无效(二剂未能退热者)。 此方定型后组成如下:青蒿15克(后下),香薷15克,黄芩15克,芦根20克,白头翁30克(广东惯称白头翁为“北紫草”),野菊花20克,石膏30克,甘草10克。以清水四碗,煎成大半碗,温服。啜热粥一碗,温覆取汗。三小时后药渣再煎一次。服法仍仿桂枝汤将息法。 06又据武汉曾宪玉主任观察,本病初期,口干口苦或咽痛,发热,纳差,咳嗽常见。小柴胡汤是发病初期的主方,初期往往热象偏重,我看过的病人少有肠胃积热之象。 本病传变很快,黄芩紫草汤或小柴胡汤大概有1~2天的使用机会。若能扭转局面,邪去正安则可转危为安。由于本次邪气炽盛,部分患者邪气会从表入里,表现为汗出后邪气不退,陷于阴证,多表现为汗出,乏力,畏寒或泄泻呕吐,治疗当先救里,此时则需用附子剂。 大剂量激素、抗生素冲击后,舌苔一定会出现腻苔、舌胖等寒湿之象,常无口苦口干等热象。稳定期多表现为咳嗽,干咳无痰。治疗当从太阴温化寒饮,三仁汤之属恐力不济也。可选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射干麻黄汤等。 中医师承教育的生动示范 《黄仕沛经方师传录》点进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黄仕沛教授是全国知名“经方家”,广州市名中医,“黄仕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南粤最美中医。黄教授年出生于广州,中医世家五代为医,父亲黄继祖是广州名老中医,自幼受中医药的熏陶,由十六、七岁便在其父的指导下背读《灵枢·经脉篇》、经穴分寸歌。后进越秀区中医学徒班学习。其勤奋好学、强记博识,七十年代中任教越秀区中医士班,自后为越秀区培养多批中医人才。年发表论文《温柔补肾法及其临床上的应用》。八十年代初一次会诊时,力排众议,以大黄蛰虫丸治愈一继发性闭经、消瘦食难、肌肤甲错的患者,此后便留神于仲景经方。九十年代初更觉自己所学今是而昨非。临床渐弃昔见,回归《伤寒》、《金匮》。往期精彩推荐 RECOMMEND吴茱萸汤治头部银屑病药对的组成依据 降温来临,如何正确进行冬令养生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选自《黄仕沛经方师传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潘林平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pzff/9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慢性胃炎两味中药,一清一温,有效调理
- 下一篇文章: 中医肝火旺盛,总口苦吐酸水,两味中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