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例条文伤寒例3.29若不加异气者,至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愈也;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歇也;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也;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人精神爽慧也。若过十三日以上不间,尺寸陷者,大危。若更感异气,变为他病者,当依坏病证法而治之。若脉阴阳俱盛,重感于寒者,变成温疟。阳脉浮滑,阴脉濡弱,更伤于风者,变为风温。阳脉洪数,阴脉实大,更遇温热者,变为温毒。温毒,病之最重者也。阳脉濡弱,阴脉弦紧,更遇温气者,变为温疫。以此冬伤于寒,发为温病,脉之变证,方治如说。解释:最开始讲的是六经病要好的表现。比如说太阳病要好的话就是头痛恶风,这些症状就会比较淡了;阳明病要好的时候,身上的烧就开始退了;少阳病要开始好的时候,耳朵听不清的感觉开始好转了;太阴病好转是胃口好转;少阴病好转是嘴巴干、喉咙干的感觉退掉了,开始打喷嚏,代表免疫力提升了;厥阴病好转是小腹和阴囊抽紧的情况会好转。如果十三天以上还没有好,整个脉都会凹下去,正气非常的虚弱,这个这样的人恐怕会死于感冒。就是感冒之后会二度感染。如果是底子比较好的人二度感冒,就会变成温虐,无寒但热,骨节烦疼时作呕。用白虎桂枝汤。如果是底子稍差的人二度感染,就是平时感冒容易得桂枝汤证的那种体质。就会把到他的阳脉还是滑的,阴脉就不够,就会变干,变成风温病,用葛根汤。如果阳脉洪数,阴脉实大,这个人表里都病的很厉害,可能就是感染了败血症。如果阳脉濡弱,阴脉弦紧,就是体质寒,然后气又很虚,或者是体质很湿的一个状况,就容易变成瘟疫。总归这种二度感染和并发症都算是温病,病因都是有少阴病的体质,所以免疫力下降。伤寒例3.30,3.31,3.32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忍冀差,以成痼疾。小儿女子,益以滋甚。时气不和,便当早言,寻其邪由,及在腠理,以时治之,罕有不愈者。患人忍之,数日乃说,邪气入脏,则难为制。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夕,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如或差迟,病即传变,虽欲除治,必难为力。服药不如方法,纵意违师,不须治之。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未有温覆当而不消散者。不在证治,拟欲攻之,犹当先解表,乃可下之。若表未解,而内不消,必非大满,犹有寒热,则不可下。若表已解,而内不消,大满大实,腹坚,中有燥屎,自可除下之。虽四五日,数下之,不能为祸也。若不宜下,而便攻之,则内虚热入,协热遂利,烦躁诸变,不可胜数,轻者困笃,重者必死矣。解释:虽然条文很长,但是道理很简单,前两个条文都是说有病不要拖,最好赶紧去看,拖到时间长了就不容易治疗了。最后一条是说感冒一般都是从外表中风寒而得到的,所以一开始还表浅的时候,比如刚感冒的时候回家用吹风机开热风吹后脑勺,感冒就会好。如果要攻下的话,一定要弄清楚,已经有燥屎了才可以下,不然的话就会把消化道打坏,导致变成拉肚子,也就是桂枝人参汤的协热利,再严重的话也可能变成吴茱萸汤的阴实证。所以感冒的时候要慎用下法。

每天学一点《伤寒论》,临床思维进步一点点~

乔巴小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pzff/7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