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手札

蒋健,岐黄学者,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易经·系辞》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但是,道可道,非常道;道不可道,可道之道非“常道”。道家认为“道”是一切的本源所在,人的精神思想意识均属于形而下的“器”而已,人所创一切概念,只是接近真理而非真理本身。

判断中医大夫是否临床经验丰富,就看其辨治疑难杂症的能力与疗效。疑难杂症概言指病程较长、病情顽固、病机复杂、治疗棘手而难以取效者,需要医生在临证过程中既能“形而上”又能“形而下”。在随蒋健教授门诊抄方时,其下面案例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

沈某某,男,60岁,年9月27日就诊。主诉:神疲乏力,四肢无力,形寒怕冷,前述诸症已有20多年;另有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辨治思路:形寒怕冷属寒,口苦、舌红苔黄腻属热,临床表现为寒热错杂;治疗原则当为寒温并用;以四逆汤加吴茱萸、细辛散寒温阳,以龙胆泻肝汤半方清利湿热,以四逆散疏肝条达气机。处方:附子12克,干姜30克,甘草12克,吴茱萸10克,细辛9克,龙胆草12克,黄芩12克,山栀12克,当归12克,柴胡12克,枳实12克,白芍15克,14剂。

二诊(10月11日):口苦减轻,精神有所好转,但仍怕冷,伴心慌,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辨治思路:口苦减轻表明龙胆泻肝汤半方清利湿热初见成效,形寒怕冷难以纠正于一时,莫若先清热后治形寒,以龙胆泻肝汤全方(未用通草与甘草)加矿石类重镇安神,略辅炮姜反佐。处方:龙胆草12克,山栀子12克,黄芩12克,柴胡12克,生地黄12克,当归12克,泽泻12克,车前子15克,灵磁石15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炮姜12克,7剂。

三诊(10月18日):口苦终止,心慌亦减,近日腰酸软明显,依然形寒怕冷,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辨治思路:服龙胆泻肝汤后口苦不再,表明清利湿热有效,舌红苔黄腻示体内湿热深重,继续以龙胆泻肝汤合四妙散加强清利湿热,另加壮腰膝之品。上方去灵磁石、生龙骨、生牡蛎、炮姜,加苍术、白术1克,黄柏12克,薏苡仁30克,川牛膝12克,怀牛膝30克,杜仲30克,川断30克,7剂。

四诊(10月25日):口不苦,腰酸软减轻;惟形寒怕冷、舌红苔黄腻不变。辨治思路:口苦已除二周多,湿热虽未清尽,今改以大剂量四逆汤加温补肾阳之品,再加桂枝汤半方合防风调和营卫,试图改善形寒怕冷之症。处方:附子60克(先煎2小时),干姜30克,甘草12克,仙灵脾15克,巴戟天15克,桂枝15克,白芍12克,防风12克,7剂。

五诊(11月1日):怕冷并无减轻,主要表现为四肢逆冷不过肘膝,四季皆然,加衣不减。近日晨起又有轻微口苦,心慌汗出,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辨治思路:形寒怕冷以四末为主,内热并存于内,或导致气郁血阻难以布达四末。因此,继续以更大剂量四逆汤散寒温阳,同时以四逆散疏肝条达气机,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前两方相合亦具有血府逐瘀汤、柴胡疏肝散意义),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养血通脉,温经散寒。处方:附子90克(先煎2小时),干姜30克,甘草20克,吴茱萸12克,细辛12克,当归12克,桂枝12克,白芍15克,柴胡12克,枳壳12克,川芎12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竹叶10克,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灵磁石30克,浮小麦30克,柏子仁12克,7剂。

六诊(11月8日):形寒怕冷终见减半,心慌汗出减轻,惟口苦重现,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辨治思路:形寒怕冷减半表明五诊治则方药合理;治疗口苦已胸有成竹,谨守五诊“散寒温阳、条达气机、活血通脉”的基础上,再加龙胆泻肝汤清利湿热。上方去煅龙骨、煅牡蛎、灵磁石、浮小麦、柏子仁、桃仁、红花,加龙胆草12克,山栀子12克,黄芩12克,泽泻12克,车前子15克,生地12克,合欢皮30克,14剂。

七诊(11月22日):口苦果然又止,怕冷亦进一步减轻,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辨治思路:六诊处方以四逆汤、四逆散、四物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及龙胆泻肝汤组方,寒热并用、气血兼调已见成效。因方药庞杂,将方精简:上方去生地、当归、泽泻、车前子,7剂。

八诊(11月29日):怕冷减轻,仅表现为手心冷汗,但口苦晨起又显,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辨治思路:阳气鼓舞气血通经达脉,已逼阴于末;湿热胶固难除。今专以四妙散合龙胆泻肝汤处方:苍术、白术各12克,黄柏12克,薏苡仁15克,川牛膝12克,龙胆草12克,黄芩12克,山栀子12克,柴胡12克,当归12克,泽泻12克,生地黄12克,车前子12克,14剂。

九诊(12月13日):手心冷汗完止,形寒怕冷不再,口苦明显减轻,无它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辨治思路:已调治12周,当巩固疗效。上方加附子9克,14剂。

十诊(12月27日):形寒怕冷、四末逆冷及口苦均除。近来夜寐难以入寤,乏力疲惫,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此后以黄连温胆汤为主转治不寐而获效。

年1月24日随访:持续20余年之形寒怕冷手足逆冷、口苦已除,乏力神疲不再,精神饱满,夜寐安,腰不酸;惟舌红苔黄腻依旧未见明显变化。

(整理:上海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刘宁宁,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岐黄学者工作室师承学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pzff/7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