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5,因“剑突下顶痛月余”就诊。诉心下涨顶通,痛及后背,转身仰俯皆痛,在医院行胃镜B超等各种检查未见异常,各种中西治疗效果不佳。证伴胃胀,稍吃即涨而气顶,痰多,嗳气,大便粘,小便正常。睡眠容易醒,怕冷。腹诊剑突位置压痛明显,不能忍受轻触。从剑突至肚脐一段也有明显压痛。

脉诊:脉弦紧,以双关脉明显,双关脉相对偏大。舌水滑。

脉象图如下:

脉证结合分析,这是水气梗阻于中焦。治疗用四逆散加吴茱萸汤加桂枝茯苓丸,处方如下:柴胡15白芍15炙甘草10茯苓15桂枝10桃仁15

丹皮10吴茱萸8党参10半夏10生姜10枳实15

高良姜12白术付

二诊:患者诉剑突下仍有疼痛。腹诊剑突下部位压痛明显减轻。脉象仍弦紧。

再思考,想到曹颖甫在《伤寒发微》中的分析。心下梗阻的多种情况,一种是寒气束缚而梗,一种是水结而梗,《伤寒论》条文如下: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桂枝甘草麻黄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主之。

  水饮,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枳实白术汤主之。

脉象症状体征均支持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于是调整处方,以枳实白术汤加桂枝甘草麻黄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加吴茱萸汤为主,处方如下:

麻黄10细辛6熟附子10桂枝20炙甘草10

党参15干姜20白术30枳实15半夏10

吴茱萸5白茅根付

三诊:患者诉药后剑突下疼痛渐轻至无,但是腹部出现肠鸣巨响阵阵。患者当时给我听,隔得老远都听得到。腹诊剑突到肚脐已经无压痛。脉诊浮取略紧,寸关按之弱,尺脉仍弦紧。脉象图如下:

这是中焦水梗消除,中焦虚弱的本质显露。水气梗阻解除松解,水气通过肠道蠕动化解,故而肠鸣不已。尺脉弦紧,提示肠道仍有水结。处方改为附子理中丸加理中汤。

开方的时候患者叹气说,这段时间看病花了好多钱啊。我问说:你才看了几次就差不多好了,也没花多少钱啊。患者告诉我说,前段时间因为脸上长痘很难好,花了很多钱打了很多针,吃了很多药。我一听就明白了。患者是因为用消炎西药和清热解毒中药太多,伤了心脉动力,导致水气停留,再不慎受寒,引起了这个疾病的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uyua.com/wzypzff/6504.html